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一百四十二章 移祸司州

东晋小军将 第一百四十二章 移祸司州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一百四十二章 移祸司州

建康,皇宫。司马奕正在听取相龙等人的汇报。

近日,建康城内议论纷纷,各种流言闹得满城风雨,大都是关于大司马桓温和这次北伐战事的。不但涉及到桓温、桓玄、袁真和郗超,还有关于刘家兄弟力抗秦燕两国的事迹,真真假假,云笼雾罩,也没人能理出个头绪来。

“奇怪,这是谁胆大包天,这么拼命地往大司马身上泼脏水?”

司马奕身为一国之君,虽然没什么实权,这几年的历练,使得他的着眼点和普通百姓不同。他能明显感觉到,这些谣言就是冲着桓温去的。

相龙笑道:“陛下,这些流言不止是普通百姓在传,就连朝中官员和士卒子弟,也都在相互打探呢!”

相龙的脸圆圆胖胖的,笑起来两条弯眉蹙在一起,颇有喜感。

一旁的计好插嘴道:“看来大司马擅权,已经引起满朝文武的不满了。此次北伐大败,建康城里的百姓说起来,都是幸灾乐祸的,就差拍手叫好了。”

司马奕笑道:“我司马氏自渡江以来,并未苛待百姓,百姓们自然拥戴。可惜,百姓们无拳无勇,无法捍卫皇权。社稷安危,还是要靠朝中忠士啊。”

“陛下英明!豫州刺史袁贵诚,对朝廷一向忠谨。他已经遣使向朝廷申诉,想要让朝廷赦免,此事……”

相龙看司马奕心情颇好,连忙提出来袁真的事。朝廷在外的最后一支有影响力的军队,可不能就这样被桓温夺了去。桓温身为主将,自然该为北伐兵败负责,他却把责任一古脑地推到豫州军的头上,委实是可恶。

司马奕也收到了袁真的奏报,这时候叹道:“北伐兵败,豫州军没有及时开通粮道是不假。但是豫州军与慕容德部进行了惨烈的战斗,折损近半,最后在司州军的帮助下,击垮了慕容德部。虽然慕容德残部还游弋在外,但是已经无法威胁到五万大军的行军了。更何况在慕容垂率部追到北伐军之前,司州军已经把慕容德部全歼了!把失败的罪责推倒豫州军的头上,确实对近万阵亡的豫州将士不公平。”

相龙忙到:“陛下说得极是。现在城内议论纷纷,都说大司马刚愎自用,不肯采纳参军郗嘉宾的良策,以至于粮道断绝。数万北伐军在枋头踌躇不前,丧失了灭燕的战机。被慕容垂小挫之后,大司马又率军仓皇后撤,使得北伐军上下疲惫不堪。这些才是北伐军失败的主要原因!”

计好连忙附和道:“不错!大司马过于谨慎,用兵缺乏果断之心。上次北伐秦国的时候,他不敢直取长安,撤退时被秦军击败;这次北伐燕国时,他又不敢直取邺城,撤退时被慕容垂击溃。若非司州军解救及时,他这次能不能回来且两说呢!”

在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朱灵宝,这时候插嘴道:“这个刘牢之,端得可恶!这次北伐本没有司州军什么事情,他竟然强自出头,救了桓温。若非他从中作梗,嘿嘿,大司马说不定已经为国尽忠了!”

司马奕看着朱灵宝有些扭曲的脸,摇了摇头:“大司马身为主将,身边精兵猛将如云。慕容垂击败北伐军容易,真想取大司马的性命,那是办不到的。这个刘牢之嘛,拼死杀敌,也没什么错处!”

司马奕自即位以来,朝政便一直握在桓温的手里。朝中大臣,也有很多是桓家故吏,所以朝廷里的这些事,也很难瞒得住桓家的人。司马奕可不想让桓温以为,自己想要谋害他的性命。因为即便此次桓温兵败身亡,桓家手里还有荆州和江州两个大州,北府一时难为朝廷所用。桓家的实力依旧稳稳地超过朝廷,不是眼前这些人可以轻辱的。

朱灵宝冷笑道:“刘牢之是拼死杀敌,也确实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就是不知道大司马会怎么‘奖赏’他?”

司马奕眉头一皱,开始细想朱灵宝的话。这朱灵宝说话虽然尖刻,看问题却向来很有见地,所以司马奕此时倒也并不反感。

彭城刘家近年来在与秦、燕两国的交界地方表现的非常活跃,而且作战成果很是丰硕。自从刘义之北上之后,战吕护,进河内,败慕容忠,灭孙兴,拒苻坚。如今刘牢之又带着人全歼慕容德,赶走慕容垂。历次大战中,刘家兄弟歼灭敌军没有十万也有八万,这样的战功着实是显赫。只不过大司马桓温不知道是有意压制还是有什么其它的考虑,对刘义之收复弘农的举动并不赞同,甚至连起码的封赏都没有。

这次与燕军的战斗之中,刘家兄弟的战绩同样出色,尤其是与大司马的北伐军相比。而且这次刘家兄弟的战功不但有司州军府的单独呈送,还有和豫州军府联名上奏的战报。至于击败慕容垂部,救下北伐大军,更有两万北伐将士亲眼见证。大司马的战报还没有送到建康,刘家兄弟的事迹已经在建康传得沸沸扬扬的了。

“朱卿是说,这次大司马还是会压制刘家兄弟,不肯给他们应有的奖赏?”司马奕问道。

朱灵宝笑道:“这是自然的。大司马弹劾袁贵诚的奏章都已经递上来了,对立下大功的刘家兄弟却只字不提,这不就是明证吗?”

司马奕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自从刘牢之赶跑了慕容垂的消息传到建康之后,司马奕也让人调查了这个刘家一番。彭城刘家近年好生兴旺,不但在晋国经营糖、白酒和玻璃器等利润奇高的东西,还和几家军将合伙,独占了海外贸易。刘家甚至还整修了从京口到建康的大道,据说这条路修建的平坦宽阔,又不怕雨水,让来往京口和建康之间的路程,大幅减少。快马驰骋,半天可达。刘家在芜湖、京口等地,口碑极好。每逢灾年,刘家便会拿出粮食来,招募百姓做工,以工代赈。

“桓温想要压制刘家兄弟,自然是怕他们趁势崛起,威胁到桓家的位置。朝廷若是抢先对刘家做出封赏,刘家兄弟一定会对朝廷更加亲近。刘家所在的地方过于辽远,朝廷根本就享受不到权益。所以即便刘家不能为朝廷所用,朝廷也没什么损失。木已成舟,若桓温想要强行阻拦,便会得罪刘家。刘义之麾下两三万兵马,战力强悍,占据了淮北之后,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这股势力在桓温的控制之外,桓温必然倍感压力。一旦双方交恶,桓温给朝廷的压力可就小了。怎么算,朝廷也没有损失!”

司马奕心思百转,想出了这么一条“移祸江东”的毒计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