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四十章 攀个亲吧

东晋小军将 第四十章 攀个亲吧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四十章 攀个亲吧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正月初七,刘安和姜宁领着几个人奔赴京口,带着大批的酒楼用品,准备宴喜楼京口分店。“一品汇”因为是要拆掉旧房子改建,还需要招募人手,姜宁过去不过是打个前站。此行刘安带着大量的钱财,除了开办酒楼,扩建一品汇,还有入股何家造纸作坊的钱和给刘衡的活动经费。刘牢之亲自拟出了造纸坊的规程和合作协议,签好了字,并加盖了母亲何氏的私章,全权委托刘安处理。

正月初十,毛家也派来人了,来的是毛穆之的长子毛珍,带着几个管事,是个家族重要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毛家最终没有同意刘牢之合伙开店的方案,只是准备直接采购一品汇的货物。要的量非常大:光红糖就一下子要了一千石,另有桃花仙白酒两百大坛,将军令白酒一百大坛,琉璃摆件五十件,骨质瓷餐具一百套,其余走俏货物也要了不少。刘牢之却已经看得明白,凭毛家的财力是不敢这么订货的,这是一定宫里那位主政的王爷司马昱参与了。说不得否决和刘家合伙做生意的也是这位王爷。

虽说此举让自己的触角暂时无法伸到建康,刘牢之也没有灰心。眼下自己的基础还不牢固,贸然进健康也未必有什么好事。于是刘牢之亲自出面,热情地款待了毛珍。说起来毛珍马上就要出仕了,要不是此次货款太大,这等商贾之事他是不会出面的。这批货总价超过八万两银子,即便是司马昱也拿不出这么多的现银,因此商议付款时,毛家愿意出一半金银,另一半是铜钱和丝绸,刘牢之自然许可。

刘牢之在宴喜楼摆宴,请了先生郑毅出面作陪。

席间致礼过后,双方寒暄了几句,刘牢之向毛珍致歉:“毛君此来,本应该由家里大人或者族中长辈出面接待。只是我们宦居至此,族亲远在京口和彭城;家中长辈唯有家慈,不便出面,小子不揣冒昧,厚颜请了家师郑先生陪同,还望毛君海涵!”

毛珍笑道:“刘老弟客气了。你小小年纪便能操持如此家业,实在令人敬佩。便是少府也没有短时间聚财如此的能力,你能亲自接待我,老哥已经很满意了!二叔一直说小兄弟是个奇才,让我多结交呢!”

芜湖近在眼前,有刘家这么大的一个财源,要说司马昱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但这是将门的财路,听说北方不少将领都与刘家做起了生意,彭城刘家和东海何家有不少将领在江淮之间,稍有不慎,便会引起弥天大祸。司马昱可不想做第二个庾亮,随意地处置地方军阀,惹起了大乱子,自己也不得不离开中枢。权衡利弊,司马昱还是压下了强取豪夺的心思,先与刘家做生意摸摸情况。

刘牢之微微一笑:“皇家做事普惠万民,不屑于民争利,与我们将家子自然不同!”

在京口的时候,刘牢之便安排刘平从佃客和奴仆之中遴选了二十个青壮,在芜湖又在各庄客之中遴选一百青壮成立了刘家的护院,每隔五天都有军事训练,刘家的部曲正在建立起来,也不怕小规模的宵小。要出动军队明目张胆的抢夺,只怕当权者也不敢做。与当权者做事就是这样,要时刻防着自己被吞噬掉。

毛珍笑着点了点头,又向刘牢之问道:“不知道刘老弟这里缺什么,我们每次来你这里空着手可不便宜,带些东西来也能赚些费用!”

刘牢之笑道:“我这里缺的,在官家眼里不值钱,一般人家却也不容易弄到!”

毛珍心中大定,心道别的东西可能没有,官府手里的资源那还不是王爷一句话的事,省了多少钱!当下便笑道:“老弟且说说,说不定我能帮上忙!”

刘牢之点了点头,笑道:“第一个东西对毛家来说不难,乃是铜铁。”

毛珍皱了皱眉头,问道:“本朝虽然在盐铁专营上有所松弛,却也不愿看到有人大量囤积铜铁,此乃军备物资,非同小可!小兄弟要大量的铜铁来做什么?”

刘牢之笑道:“小弟也是将门子,怎么会不清楚这些个。不瞒毛君,我父亲正在寿春招募流民屯田。那里许多良田,平白荒废了甚是可惜,军中资用又不足,不得已才出此下策。我去年打制了一些农具,送了过去,家父说用着甚好,嘱咐我今年务必再送一大批过去!再说在芜湖,我也开了很多荒地,这东西耗费甚多!市面上又不容易买到。”其实高家、谢家等人来买红糖的时候,也交付过大量的铜铁。不过刘牢之所需的铜铁甚多,多开源总是好的。

毛珍自然知道北方军中是个什么情况,敌方将领占了这些人口,岂能让他们闲着,自然会安排他们劳作。这是他们的收入的主要来源。想到这里,毛珍便点了点头道:“是这样啊,这倒不难办,从军中储备中调拨一批也就是了!”军中大都有附属的矿山,炼铁来打制兵器,这个对军方的毛家来说容易得很。

刘牢之点头笑道:“如此甚好!除了铜铁,我这里还需要工匠。我这里许多工坊,今年还准备养蚕抽丝,需要纺织工;还需要玉工,加工从西域买来的玉石。铁匠、木匠……都缺!”

官方场务里多得是工匠,少府掌管着呢,这些人在毛珍眼里确实不值钱。

毛珍笑道:“小兄弟如此喜欢匠作,何不到少府谋个差使?”

刘牢之愣了一下,没想到他会这么说:“小子年方十一,怎么可能出去谋差使?再说给别人做事,哪有为自家赚钱好?”少府再好,却也是只是为皇家一家出力,刘牢之可不想做个佞臣。

毛珍也有些懊悔失言,便笑道:“小兄弟别多心,我只是开个玩笑罢了,工匠的事也不难办。”

刘牢之点了点头,接着说道:“除了这些,我还想要一批男女奴婢,识字的最好。将来家业大了,需要人来管理,现在家里的人手严重不足。”

毛珍点了点头,应承了下来。少府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奴婢,常常用来赏赐大臣,在王爷眼中并不看重。

刘牢之心下冷笑,这些人手里握着宝贝,却跟人换瓦砾。这些金银珠宝有什么用处,饥不能餐,渴不能饮,整个社会到处缺乏人手,人口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两人谈着生意,郑毅便插不上话,也只是偶尔被刘牢之敬两杯酒,郑毅甚觉尴尬。

合作的意向谈的差不多了,刘牢之便把慢慢把话题转到了郑毅身上。

毛珍诧异地问道:“先生出自荥阳郑氏?“

郑毅捻着胡须道:”正是。自永嘉乱起,我父便携家南下,曾在寿春呆过几年。只不过我是旁支小宗,与留在开封的嫡宗血脉已经比较远了。听说毛君出身荥阳阳武毛氏,与我倒是本郡乡亲。“

毛珍离席行礼道:”原来是本郡长者,先前多有失礼!“

郑毅不敢托大,忙还礼道:”毛君客气了。不必如此多礼!“

重新落座,毛珍就热情多了,与郑毅攀谈起来。

刘牢之插嘴道:”听说当今在朝辅政的会稽王的生母郑夫人,也是出身荥阳郑氏?常听先生说起,郑夫人与先生乃是同宗?“

郑毅笑道:”照先父的说法是这样。只是南来之后,家境没落,四处漂泊,与郑夫人一支,一直也没有什么来往,相互不通消息很久了。“

会稽王司马昱的生母郑阿春,也出身荥阳郑氏。荥阳郑氏是当地名门豪族,永嘉之乱后,郑氏嫡宗留在了荥阳,有些小支渡江南下。郑阿春的祖父郑合是临济县令,父亲郑恺是安丰太守。郑阿春年少时父母双亡,便成为孤儿。郑阿春没有兄弟,仅姐妹四人,她排行最大。郑阿春先嫁给渤海人田氏,生下一个男孩。田氏死后,郑阿春投奔舅舅濮阳人吴氏。后来才被晋元帝司马睿纳为夫人。

郑阿春嫁给司马睿之后,身在荥阳的郑氏嫡宗和在寿春的郑氏旁支,并没有因此发迹;后来,身在北方的郑氏反而出仕北朝。郑阿春顾及到了自己的两个妹妹,却也没有照顾这些族人的做法,由此推断,郑阿春一支与另外这两支族人的宗族关系已经很远了。

毛珍听了,暗暗点头。不管刘牢之这么安排有什么用意,他向会稽王司马昱示好的想法已经明确无疑了。想到这里,毛珍突然心里一惊:这小子怎么知道毛家和会稽王的关系,来拐弯抹角的示好?难道自己在什么地方泄露了消息,他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接下来的晚宴虽然双方相互客气,毛珍却已经没什么心思,吃着美食也觉得如同嚼腊。

毛家要的货物太多,有些需要一些时间安排生产。好在价格已经谈妥了,毛珍便亲自押着第一批货回建康去了,留下两个管事等着交割剩下的货物。看着人家出动的武装战舰,刘牢之没来由的好一顿羡慕:有权就是任性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