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一百二十六章 谁来负责

东晋小军将 第一百二十六章 谁来负责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一百二十六章 谁来负责

“看来还是要借助阿全的力量!”刘义之沉吟道。

司州三郡也曾经进行了选拔人才的考试,不过大都是投靠了刘义之的河内郡移民和河南郡乡豪子弟参加,选出来的人才,也都是做一些初级的佐吏。至于弘农、荥阳两郡真正有学问的大才,他们还抱着官府直接征辟的想法,不屑于参加人才选拔考试。刘义之也知道这种事情着急不得,所以还是大胆起用刘牢之推荐来的那些寒门人才。这就是这个时代低等士族想要崛起的困难之处,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子弟往往拒绝合作。而同为低等士族的普通官宦子弟,也会因为门第的原因,更加愿意依附门阀。

刘牢之在这方面早早做了准备,不但笼络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寒门子弟在刘家的书社里面做事。他还通过刘家子弟学校,自己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出来。这些自己学校里培养出来的人,身上打着刘家的烙印,对于刘牢之立下的各种规矩精熟,在基层锻炼几年,完全可以治理郡县之地。先前在河南郡各县任职的那些“书佣”出身的寒门读书人,这两年在司州各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也是刘义之想用刘牢之推荐来的这些人才的原因。

除了接收地盘,刘牢之私自截留北伐溃兵的做法,也着实让刘义之有些不安。虽然刘义之出仕以来,远离晋国本土,并没有受到朝廷多少约束。但是私自截留一万多名溃卒,还是最有权势的桓温人马,这可是一个不小的隐患。现在刘牢之已经把六千名士兵整编完毕,并为他们安排了队长,现在他来信向自己推荐了几个军主和幢主,来问问自己的意见。

“这个阿全,真是胆大包天!”刘义之苦笑道。

现在刘义之麾下的兵马已经不少,养活起来很是费劲。而且经过几次快速的扩编之后,司州军的纪律性和战斗力,已经有了一些下滑,所以刘义之心底里并不希望在增加军队。不过如果地盘要扩大,以刘义之现在的兵力,也确实难以兼顾,增加一些军队乃是必需得事情。不过经过上次的扩编之后,现在刘义之手里,并没有很多合适的人选,来作为这些军队的骨干。

“还是把这些人先交给阿全管着吧,这些人的粮草器械也让他想办法!”刘义之打定了主意。

前些日子,参军范尉来信禀报说,刘牢之从寿春送来的铠甲和兵器,都已经全部分发出去了。所以这个时候刘义之也拿不出足够的装备来武装这些新整编的士兵。不止如此,刘义之对于刘牢之截留溃兵这事,始终心存疑虑。他想要让刘牢之自己消化掉,这样一旦将来大司马追究起来,刘义之也可以推说不知,有个缓冲的余地,不至于与桓温直接交锋。刘义之在前线对抗秦燕两国,还需要来自晋国后方的支持,哪怕这些支持紧紧是来自刘家。

刘义之倒不担心刘牢之会支撑不起来这六千军队来。刘家这几年在各地的产业里,都会训练起部曲来,这些刘牢之自己组装的武装力量可能就不止六千人,他手里有大把的基层军官可用。就像这次刘牢之任命的这六十个小队长,这些人现在虽然还名不经传,但早晚必能担起军队的重任来。

与刘义之的患得患失不同,回到山阳的桓温只觉得身心疲惫。

此次北伐,不但没能打败燕国,还被慕容垂把五万大军击溃,使得桓家的实力大大受损。这些时日,桓温在山阳收容散卒,竟然发现最后能回来的士卒,不足两万人。如此惨痛的失败,实在是桓温生平未遇,而此时的他,已经经受不起如此大的失败了。

与刚做荆州刺史时不同,现在的桓温已经不再是那个急于建功立业的年轻驸马,他现在是一个切切实实的权臣。桓温现在心里念念不忘的,是如何取代司马氏,成为晋国的第一世家,而不是像琅玡王氏、颖川庾氏一样,被其他的大士族挤到台下,夺取了政权。

这次北伐,本来是桓温最好的机会。桓氏不但取得了上游荆州和江州的军权,还亲自掌握了北府的军权,只剩下豫州数郡之地,被陈郡袁氏占着。只要桓温这次击败了燕国,哪怕只是逼得慕容氏远走辽东,桓温都可以凭此功绩成为晋国渡江以来的第一人,可以“众望所归”的取代司马氏。如今这一场失败,可让桓温失去了登顶的最佳机会。

桓温左思右想,觉得如今在晋国,没有人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不能轻易地放弃。于是他找来心腹郗超来问计。

郗超道:“如今淮北传来消息,刘道坚率部力战慕容垂,已经把慕容垂赶回了河北。慕容德一万五千骑兵,全军覆没,慕容德和慕容宙被俘。慕容垂八千骑兵,活着回到河北的,不过四千余人。现在大河以南,已经没有燕军存在,刘道坚正在率部收复兖豫的故土。此次北伐,也不能就说我们战败了!”

桓温摇了摇头,叹道:“某身为大司马,举全国之力北伐,却没能制服燕国,反而损兵折将,怎么说也是失败了的!”

郗超明白了桓温的意思。北伐失败,桓温的名望受损,一定要找一个人来承担此次北伐失败的责任才行。否则,朝中的那些重臣,一定会趁机搞小动作的。北伐军中,除了桓家兄弟,地位最高,身份足够承担此次失利责任的,莫过于豫州刺史袁真和司州都督刘义之了。

袁真负有打通运粮通道的责任,但是他攻克沛国和谯国之后,在浚仪受阻,为此还要求把司州军划入西路军的战斗序列。桓温决定从枋头后撤的时候,袁真却是没能打通睢水通道,而且在慕容德和慕容宙残军未破的情况下,袁真就对他们放任不管,私自撤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