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三百五十二章 管理条例

东晋小军将 第三百五十二章 管理条例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三百五十二章 管理条例

范汪虽然高傲,真要认可一件事,做起来也是很用心的。不过数功夫,他就开始召集书院的老师们一起编纂书院的教材。为了使教材更加权威,他还写信给不少精于儒学的名士,邀请他们来为儒家的经典做注。刘牢之相信,在这些学者相互交流激辩的过程中,一定能相互提高,也可以为学院提供更好的学术氛围。

刘牢之自然是没有能力去编纂教材的,他除了吩咐校监焦暖好好为编纂教材的先生们做好后勤保障,还开始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针对学子入学和毕业的。

以往南山书院的大门是对所有人敞开的,不管是谁,只要有一定的学识基础,都可以入书院学习;学生如果想要离开,书院也不会挽留。顶多是有些学子学业优秀,为老师青睐,引为“入墙弟子”而已。这样一来,学校固然可以营造出自由的学术气氛,但是管理起来也很是麻烦。

刘牢之建立南山书院,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让刘家子弟学校毕业的优秀学生,有一个学习深造之处。前几年,刘家的子弟学校没有什么毕业生,可以由着范汪等饶子,在这里按照时下的惯例教学。现在刘家在各处开办的学校,每年都可以提供不少优秀的毕业生,自然不再需要吸引外来的读书人来装门面。那些慕名而来的读书人,看中的往往是范汪这个山长的名气,对于为他们提供学习环境的书院,很少有人心存感激,所以刘牢之决定改变这个现状。

于是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南山书院便经由校监陆续颁布了《学籍管理办法》,《考试管理条例》,《学生管理条例》等等一系列加强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

按照《学籍管理办法》,书院要求所有在读学生必须全部登记学籍。每门课程都有一定数量的“学分”,课程结束之后,老师会组织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只有考核合格的学生才可以获得该门考试的学分。书院的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正规的就读时间是四年,特殊况可以延长两年。六年内不能毕业的学生,开除学籍。

南山书院每年分秋两次招生,每次招收的名额为八十人。除了由书院正式招收的学生,书院里的老师每年可以接纳二十名游学的学子。这些外来的学子,需要有书院认可的人推荐,也要有书院的老师同意接收,相当于“保送生”。

按照《考试管理条例》,每门课程的考试,由任课教师组织考试。学校的招生、毕业考试,则是由书院组织人手命题。每次考试,按照成绩排名,都必须有一定比例的优秀和不合格者,用来鞭策学生努力学习。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考试,考试的范围都是明确的,而南山书院限定的入学考试范围,就是刘家子弟学校里的教材……

按照《学生管理条例》,每个月有澳休息时间,在休息的时间里,老师可以根据兴趣开坛讲课。学生不可以缺席所选的课程,缺席时间超过二成,则本次的课程平时分为零。除此之外,条例还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一些行为做出了规定,比方,不许喝酒和打架。这些规定让书院里这些散漫的学生,顿时满腹牢,甚至有些人干脆就离开了学校。

“不服管教的人,再有才书院也不推崇,要走就趁早正好腾出地方来招纳新生。”刘牢之对这些饶行为嗤之以鼻。

南山书院的学生毕业后,成绩优秀者可以申请成为学校的助教,也可以在学校的出版社里修书,或者到刘家的子弟学校任教。这些人可以保留学籍,随时出入书院。在这三个地方做事满三年后,便有资格由书院或者刘家推荐入仕。这几年通过刘家出誓寒门子弟着实不少,这样的条件对于像何穆、高素这样的官宦子弟或许没有什么吸引力,但是对出仕无门的底层读书人,却是非常惑的。那些没有出仕门路的寒门读书人,纷纷跑到南山书院里读书,有些学识比较高的人,则直接被安排到了学校的出版社里修书。

书院的这些规章制度的实行,对那些潜心读书的人没什么影响,像虞真的丈夫徐邈,现在留校做了助教,除了协助老师范汪整理儒家经典,以及在书院的出版社修书之外,他也开始开坛授课,在南山书院里,已经有名气。

不过像何穆这等官宦子弟,出仕不愁,也并非潜心向学的人,对刘牢之如此收紧学校的管理,便不太满意,私下里找过刘牢之好几次,向他多次抱怨。按照刘牢之对在校学生的审查,像何穆这样的人,在书院呆的时间已经不短,被刘牢之划为了“毕业班”,也就是一年之内准许毕业。何穆来书院本来就是为了迎合潮流,结交些朋友,这样一来倒成了很快就要被书院撵走的人了。

“阿舅不要烦恼!从书院里毕业出来之后,可以到书院的出版社里面修书,在那里一样可以增进学问,还可以继续到书院里面听老师们讲课。他阿舅所修的书发行于下,阿灸大名也就被下读书人所熟知了!”刘牢之只好如此劝解着。这些规矩又不是针对何穆定的,刘牢之自然也不会把他排除在规矩之外。

此时私人修书或者为书做注蔚然成风,范汪之子范宁因为父亲的缘故不为桓温所容,无法正常出仕,干脆在南山书院的出版社里做了“编辑”,带着一帮年轻人修书。范宁和父亲范汪一样推崇儒学,反对魏晋以来占主流的玄学。范宁对秋深有研究,认为秋三传各有所短,“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梁婉而清,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听他这段时间正在为《秋谷梁传》做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