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素的见闻(一)

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素的见闻(一)

一秒记住!!!狂沙网手机用户输入:

刘牢之皱眉道:“哥哥平里也不住在寿城里,而是住在刘氏庄园里面。怎么兄弟一路上找到了这里来?”

高素懊恼地道:“往只听哥哥说是来寿,自然是直奔这城里来了。早知如此,直接去了庄园里,也不必引起这么多的纠纷了。这架打得,当真好没来由!”

刘牢之叹道:“也是兄弟合当有此一劫。亏是你手下这些小子们手不差,这才没吃了亏!”

高素点头称是,不无得意地道:“不错!那些恶奴看着小弟这些伴当年纪小,以为可以轻松地对付。殊不知这些人都是在大哥营里摸爬滚打过的,虽然比不上大哥的侍从都是上过战场的硬汉,对付几个恶奴却是绰绰有余的!”

两人一路说着,一边放开马速,往刘氏庄园跑去。

刘氏庄园距离寿城五十多里,着实不算近。从寿南门一路前行,算是官道,虽然宽阔,却没有硬化,路面也不甚平整。好在众人是骑马而行,没有造成马车的那种颠簸感。此时已过未时,冬季里寒风凛冽,众人这么全力跑起来,耳边呼呼风生,上竟然开始微微出汗,只感到畅快无比。到底是少年人的心,适才争执引起的不快,渐渐地被众人放下了。

也不知道跑了多少时间,就见到路两边各有一处庄子,一排排的房子整齐的排列着,里面人来人往,煞有气魄。众人停了下来,仔细看时,见到其中一处庄子里面悬着一面大旗,上面绣着一个红色的大十字。

高素惊讶地问道:“大哥,这……这里是医馆?”

刘牢之点了点头。

“这座医馆比起京口的还要大,不过论起医术实力来,就要差上不少了。这医馆是从淮南各地招纳的医者,由从京口派来的几个医生带着,使用京口医馆制作的成药,来为百姓们看病。主要是刘家在寿的人太多,需要这么一个地方看病。”

高素笑道:“这么大的摊子,要是全免费看病,每里的花费可不低!”

刘牢之道:“看病是免费的。不过就是养活几个医者而已,花不了多少钱!拿药自然不是免费的,否则某家就是有一座金山,也做不到为天下人免费看病!”

他指着从医馆往前的道路,得意地道:“这条路一直到刘氏庄园,都是农闲的时候,病人家属修的。不光是路,往前走,可以看到很多的水利设施,也是这些当地百姓一砖一石修建起来的。这里原来整个都是荒废的,经过了这四五年的整治,已经成了人烟密集的地方了!”

高素羡慕地道:“大哥善于运用民力!看这条路上来往的人比起寿还要多呢!”

刘牢之道:“这倒不假。这段时间是农闲时间,庄园里面正在扩建农庄,这些百姓都是去帮着盖房子的。这段时间淮北动乱,有不少颖川郡的百姓渡淮南下,前来投奔,原先的七个农庄都要安置不下了。”

其实百姓们渡江南下,哪能全部集中到刘家来,这些百姓大多是受到了宋酒商队的蛊惑,举家上了南下的商船。这些百姓南下后无长物,能有个安的地方就不错了,自然就投入了能接纳他们的刘家。

高素点了点头。高衡肯北上,也是因为江淮间已经很难招募到流民。他们这些人家要发展,自然也就少不了人口的支持,相互抱团争夺淮北的人口就成了必然的选择。眼下晋国朝廷从上到下都无意北上统一天下,淮北处在燕晋双方的争斗场,百姓们根本无法安心生产,渡淮南下变成了无奈的选择。

刘牢之接着指着旁边的另一座庄子道:“这个是学校,可以供淮南的普通百姓子弟读书。不过不同于京口的子弟学校,这个学校是不为学生启蒙的。”

这所学校应该称得上是“中学”,只有启蒙过的孩子才能入校。刘牢之这么规定,主要是因为刘家的庄园里设有子弟学校,可以为家里佃客们的子弟启蒙。刘家兴建的学校嘛,自然还是为了自己人准备。

高素看了一会儿,却是越看越糊涂。既然是医院和学校,怎么这庄子的院墙这么高呢,而且墙的边角上还有望楼。

“这里毕竟是抵御北方胡人的前线,这安全问题不能不考虑。这里平时也有一百名护院看管着的。”刘牢之顺着高素的目光看去,知道他心中疑问。

其实这个学校和医馆就是刘家产业的边缘地带。卡在从寿去刘氏庄园的必经之路上,这里一旦遇敌,会马上向后方示警,是刘氏庄园防御外敌的门户,为将门子弟的高素岂能看不明白?当下高素也不说破,只随着刘牢之继续前行。

进入了刘氏庄园的范围,一切果然变得不同了。道路四通八达,宽敞平坦,而且水道纵横,桥梁众多,一片片的良田铺在水道和道路组成的网格中,入眼是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

“这么多的良田,难怪这里每年能产出那么多的粮食!”高素暗自感叹。高家的庄园里良田也不少,只不过水利设施和道路条件相对来说要差不少,不过是仗着雨水比较多,少有干旱的天气罢了。

再往前走,终于看到了刘牢之所说的在建农庄。这能容纳二百多户人家的庄子规模不小,而且一下子建设这么多的房子,光砖瓦和木材,就不知道要消耗多少呢!

高素问出了心中所想,刘牢之道:“家里有砖窑,烧出来的砖瓦堆积如山,若是不建这些庄子,这么多的砖瓦还无处可用呢!至于木材,用得也是江南速生的大毛竹,用船送来的,花不了多少钱!”

为了安抚佃客之中的大户,刘牢之从洛阳回来之后,就许有余钱的人家参与投资家中新建的工坊,这座砖窑就是刘家出地出技术,卢家投资兴建的,算是对卢家向刘家积极靠拢给出的奖励吧。

支持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