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十八章 机构改革

东晋小军将 第十八章 机构改革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十八章 机构改革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刘道芬不常出门,平时走动的,也大多是父亲在军中的同袍留在芜湖的家眷。回到自己屋里,她仔细地梳理了一下,给刘牢之列了个名单,让他尽快发出去。

刘牢之接过来看了看,只有王侠之女王晓,胡彬之妹胡聆,舅妈竺氏的侄女竺道真,高素的姐姐高宁,参军李恒之女李玥和刘府西席郑毅之女郑华和郑欣寥寥几人,遂笑道:“就这么几个人,着实少了些,对推广我们的产品极为不利。这样吧,派人送请柬的时候,不妨告诉他们,可以携带一位朋友前来赴会。另外我再问问,家里的这些合作伙伴,家里有适龄的,也顺便邀请一下。”

刘道芬苦笑道:“我本来只是想跟几个闺中密友,小聚一番。你如此大动干戈,到时候岂不乱哄哄的?”

刘牢之笑道:“那不会。到时候多准备几个节目,让他们没机会闹起来!”

刘道芬无奈,只好应下了。

在姐姐这里吃过了饺子,刘牢之便带着孙乾,一起向别院去了。压铸系统做好之后,铁器工坊已经能够压制出合格的黄铜齿轮组,这几天正忙着组装收割机,刘牢之要去看看。

黄铜是铜锌合金,在锌含量不超过四成半时,随合金中锌含量的增加,黄铜的强度增大。中国有明确记载的黄铜铸造是在明朝,更早的能够发现的含锌的铜制品,是因为铜矿中伴生锌的缘故,故最大含量不超过百分之七。

氧化锌在九百五十到一千摄氏度的高温下才能较快地被还原成金属锌,而液态锌在九百零六摄氏度时已经沸腾,所以还原得到的锌以蒸气状存在。在冷却时反应逆转,蒸气锌为炉中的二氧化碳再氧化成氧化锌,因此要得到金属锌必须有特殊的冷凝装置。这是金属锌的使用比铜、铅、锡、铁的使用晚得多的原因,也是黄铜铸币出现较晚的原因之一。

铸造黄铜制品时,先把粉碎的锌矿和木炭跟铜块混合起来加热,使锌和铜结合在一起,再加热使合金熔融,然后将铜液灌入铸模。

昨天三台收割机已经装配完毕,齿轮箱还是比较笨重,刘牢之对收割机的性能也很不自信。今日特意把三台收割机抬了出来,准备用苜蓿作为试验田。苜蓿是西汉时从西域传入的优良牧草,自从家里养了牛和马等大牲畜,刘牢之就栽种了几亩苜蓿。

刘颂紧张地扶着收割机,前面由两名庄客牵着牛。今年秋天的秋收任务格外重,一千两百亩的水稻,两百亩豆子,还有六百多亩甘蔗,还要从外面收购甘蔗,榨汁熬糖,除了原先庄客,今年陆陆续续又招收了十多户流民进庄,但是靠这些人要完成这么大的收获量,压力依然还是很大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收割机,把两头牛用牛套拴住,然后用粗绳挂在收割机上,两个大铁轮在牛的拉动下缓缓滚动,下面四副刀片飞速的旋转着,进入苜蓿地里以后,收割机一顿,明显变慢了,随着收割机走过,四行苜蓿依次倒下,整整齐齐的向左边倒去,不大一会儿,一亩苜蓿便就收割完了。

众人齐声欢呼,刘牢之也松了一口气。

三台收割机都调试了一遍,几亩苜蓿很快就收割完了。众庄客上前把苜蓿捆好,放到马车上,往畜舍送去。

刘颂高兴地道:“小郎君,有了此等神器,收割水稻就不需要很长时间了。”

刘牢之笑道:“这个自然,有了此物,我们就能耕种更多地土地了。今年还要继续垦荒,咱们养了这么多的人,可不敢闲着。你去安排人,把刘柱叫来,我们下午开个会,好好规划规划。”刘颂听了,忙安排了工坊的一个护卫去找刘柱。

趁着刘柱没来的功夫,刘颂领着刘牢之到各个工坊转了转。工坊一切草创,现在还在大量的投入,刘颂为各个工匠在庄客之中招收了不少年轻人做学徒,解决工坊人力不足的问题。

“让他们学着做工,这些年轻人愿意吗?百工的名声可不好听,你别强迫他们进来,闹得工坊里不安宁!”刘牢之问道。百工是贱业,朝廷也动不动就会征召服役。不少场务实际上都是使用犯人来做工的,所以这个时候的人,宁可托身大户人家为奴,也不愿意做工匠,故此刘牢之才有此担心。

刘颂笑道:”怎么会不愿意?咱们工坊从不苛待这些工匠,反而立下的规矩,特别尊重高级工匠。各级工匠的收入远远高过他们这些庄客,不少年轻人还要求着人才能进来呢!“

刘牢之这才释然,刚才转过地工坊之中,这些年轻人确实没有什么愤懑之气。乱世中的人,更容易接受改变。

刘柱正领着人修理田间的道路,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秋收。去年修的路毕竟简易,经过夏天的雨水冲刷,不少地方坑坑洼洼的,甚是难行。今年的秋收任务繁重,不但有两千多亩庄稼要收割,更有数百亩的甘蔗需要榨汁熬糖,没有合适的道路是不行的,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忙这个。听到刘牢之召唤,忙叫过工头吩咐了几句,快步赶来。

刘牢之看到刘柱气喘吁吁的走来,赶紧迎了上去,远远地大声说道:”主管恁的客气,不用这么着急!“

刘柱笑道:”朗君相召,岂敢耽误功夫!“刘柱本来仗着是何氏的亲信,不大把刘牢之放在眼里,对刘牢之的很多做法都颇有微词,甚至当面顶撞。上次何氏提议让刘柱总管刘府的产业,被刘牢之否决了。刘柱知道了,心下虽然恚怒,也不敢造次,没敢让老婆在何氏面前诉苦。眼看着刘牢之在刘家的话语权越来越大,这些日子老实了不少。

进得工坊的会客室,刘牢之让两人坐了,一起商议工作安排。

”今日咱们主要有两个议题,一个就是今年的秋收工作准备。今年秋收任务繁重,重中之重是收取甘蔗,甘蔗成熟之后需要尽快榨汁做糖,否则糖分就会损失,影响咱们的收入。”

说着他直接安排道:“从甘蔗收取到榨汁的工作,由刘柱负责。你需要统计一下,咱们今年所种的所有甘蔗,总共有多少亩地,需要多少人手,再者,咱们还要从佃客手里收的租子,去年从农户手里订购了不少甘蔗,估计一下需要多少钱。所有的甘蔗榨汁工作由你负责,榨完汁之后,用大木桶装车送到工坊里面来。五天之内,你把需要的人手和钱粮数字告诉我!”

刘柱起身称是。

刘牢之又转向刘颂,道:“秋收的工具和运输工具都需要你来准备,需要准备什么,准备多少,我会给你列一个清单。工坊里面要是准备不出来,就需要提前从外面订购,尤其是装红糖的木箱和防水布袋要尽早准备,不要到时候手忙脚乱的!”

刘颂起身笑道:“朗君安心,我这里绝不会耽误事!”

“下面要说的是机构改革的问题,咱们家现在的是人口越来越多,但是很多时候安排活计都是顺手而为,有的地方人用不了,有的地方没人用,非常耽误工作。就拿近日主管忙着的修路来说,就应该专门设立机构负责,不用主管亲历亲为了!“

刘柱听了,连忙点头称是,近几日他忙着修路,其他的事情确实没有精力顾及。

刘牢之问刘柱道:”前两天我让你统计咱们家所有的人口的详细情况,可都做好了?“

刘柱赶紧从怀里拿出了一张纸递给牢之。这张纸是他前两天给刘柱的,让他按照纸上列的名目统计人口,主要就是为了今日的机构改革。看上面的数字都很确实,的确是用了心的,刘牢之对刘柱说道:”主管费心了。“

刘柱连说不敢。

刘牢之看着统计的数字,叹了口气道:”现在咱们家的人口有六百多人,除了佃客不在本次我们机构安排,庄客中的成人只有三百多人,有一百七十八个未成年人。“按照刘牢之的要求,十六岁以下的人为未成年人,这些人要到学堂上课,年龄大些的课外才可以参加劳动帮家里赚些钱粮,称为”半工半读“。这些未成年人暂时是刘家的负担。

”现在就安排这三百多成年人,我准备让刘柱分管农林牧渔,下设第一农庄、第二农庄和牧渔大队,大约分给两百人;刘颂分管土木工程大队、工坊和陶土矿物大队,大约分给一百三十人。另外,我准备让刘安负责家里的酒楼和茶楼运作,你们三个人,算是刘家产业里的高层。下面咱们议一议,这些分组的负责人。“

刘柱想了想,说道:“畜舍现在就是赵瑞龙管着,一直井井有条的,作为负责人,想必没什么问题!”刘牢之对这个人有印象,是个实干型的人,便点了点头算是赞同。

刘柱又道:“两个农庄的队长,还是从当初的那几个组长里面选比较好!”说罢,说了那几个人的名字。

这个安排也算中规中矩,这几个人刘牢之都有印象,便拍板道:“就赵艾和张存吧,他们两个组当时表现最好!”

刘颂这里却比较为难,他这里平时都是由他来负责,指定了几个老工匠领着干活,想让他们做负责人,却又未必合适,便把顾虑跟刘牢之说了,想慎重考虑一下。

刘牢之笑道:“好!指定负责人不是小事,慎重一些是对的。实在不好安排,家里的子弟有合适的,也是可以的。”

大的方向确定,剩下的人员安排刘牢之便让他们自己协商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