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十一章 夏收

东晋小军将 第十一章 夏收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十一章 夏收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五月,宴喜楼推出了自己的粽子系列。

中国吃粽子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古人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粽属于是“籺”的一种。到了晋朝,粽子已经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珍禽兽肉、板栗等,品种增多,粽子也是时人相互馈赠的礼品。

宴喜楼的粽子馅料新颖,搭配着红糖,软糯香甜,来酒楼里品食粽子的人络绎不绝。

刘牢之没有太关注粽子,而是忙着组织人手收割麦子。

去年冬天,刘牢之开荒后在旱地里种了四百亩冬麦,端午刚过,就要开始收割了。此时人收割麦子全靠人工,庄子里一百多个庄客,连同牢之的侍从,全部投入到夏收当中。收麦子还是刘柱主持,庄客分成了五个组,每个组负责八十亩地的收割。

新制作的镰刀锋利无比,割起麦子来省力不少,收割完的麦子直接在地头上用铡刀把麦子头铡下来,装进轻便马车里,拉到场里晒起来,剩下的麦杆就层在地里,作为庄上和工坊里做饭取暖的燃料;烧完的草木灰用来堆肥还田,是很好的钾肥。

晒干的麦头,用木锨挑到用三头牛拉着作为动力的“脱粒机”里,只听得噼里啪啦乱响,麦子就从料斗里流了出来,剩下的草头则从顶端被吹出来。脱粒机跟后世农村用的原理一样,只不过动力由电机换成了牛而已。孙乾看着料斗里流出来的麦子,笑道:“这东西虽说是笨重了些,不过确实好用,如果让庄客们用梿枷打这些麦子,还要随风扬场,这四百亩麦子要打到猴年马月去。”

“这是自然的”,刘牢之笑道,“荀子不是说过吗?‘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不过牛拉的脱粒机到底比不上电动的功率大,还有不少没有脱出来的麦子,需要用大扫帚滤出来,重新送进脱粒机。

刘顺之则指着那几头牛道:“还是小郎君有远见,先养了这么多的牛,要不然就是有了这东西,靠人也用不了!”众人齐声称是。

刘牢之笑道:“制作这些东西就是要解放人力,怎么还会用人来推?这几天天气晴好,大家加把劲,尽快把麦子打出来晒干,要不然来了雨可就麻烦了。牛要半个时辰轮换一次,不要让它们太劳累了。”

其实是刘牢之心急了。这个时候人们储存粮食,都是连壳一起存,到了要吃的时候,才取出来脱粒。

忙忙火火半个多月,总算忙完了麦收。虽然是新开垦的地,但是每块地都深翻过,加之大量使用粪肥,灌溉不缺,产量还是很可观的。统计下来,一共收入小麦两千三百石,合每亩收近七百斤(约300市斤)。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虽然这些麦子连庄客和工匠们都养不活,不过,后面还有水稻,而且是双季稻,慢慢的自足可就没什么问题了。麦子收完之后,刘牢之又种上了四百亩大豆。

收完麦子没过几天,又要准备收稻了。水稻一千二百多亩,可不似麦子这么简单了。刘牢之让刘柱找齐所有的庄客,除了酿酒和酱油的工坊,其余工匠及家属老少全部出动,准备收割水稻。四百多个人分成了四队,队长都是割麦的时候表现最出色的赵艾等几个人;另外,让宴喜楼准备人手,为收稻的人准备饭菜。

稻田的水五月底已经放干,稻田里养的鱼都集中到集鱼沟和集鱼池里,每亩田里捞取了一半的鱼,小部分送到酒楼里做菜,以及收稻人的菜,剩余大部分都用木桶腌制起来。本来稻田养鱼应该是随稻子一起收,只是这时候没有人工繁殖的鱼苗,从河里捞上来的鱼苗什么鱼都有,趁着这个时候,只留下了鲤鱼继续放养在稻田里,把鲫鱼、白条什么的都送到酒楼里了。

六月八日,晴,刘府别院水田。

一声令下,四百多人浩浩荡荡地投入到割稻的行动中。四队人马你争我赶,奋力争先,各自使出吃奶的力气割起稻来。小郎君有言在先,哪个队先收完三百亩,奖励两千个钱,外加两小坛“将军令”白酒。

水田边上,刘柱眼看着稻田以目力可见的速度被清空,不由笑道:“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就是佃客们家里自己种的田地,收割起来也没有这么快!小郎君此法确实好!”

刘牢之道:“这是自然,赏赐只是一个方面,我们安排地活特别明确,他们只要负责收割就好了。哪像自己家,收割、轧头、晒干、脱粒等等什么都要自己去干!”

刘柱点头道:“是这样。不过,咱们家提供的伙食这么好,又要重赏,花费可不少!”

“不要老是盯着这点蝇头小利,”刘牢之道,“现在是雨季,早点收割完了也好早点种上新稻;再说我们这样只是让他们把活当作自己家的,对这里有归属感!”

看刘柱一脸的不理解,又道:“你想想,这些人是不是自从来到咱们家,相比其他家的宾客,安分不少?”

刘柱道:“那是自然的。这些宾客工匠自从来到咱们家,吃饱穿暖,从来不曾虐待他们,要是留在北边,根本过不上这样的日子!就是咱们家里的佃客,这一年来,因为垦荒发放钱粮,日子也宽裕了不少,人人夸赞小郎君呢!”

“这边本是荒地,就算是一文钱不剩,我们也平白得了这么多人手,何况还有不少结余呢!”刘牢之对刘柱道,“加紧招募流民,只要没病,不管是光棍还是寡妇,又或者是孤儿,全部收下,乱世之中,人手才是最重要最值钱的。记住,没有什么人是没有用的!”

刘柱赶紧应下。事实上芜湖已经没有多少流民了,去年参加垦荒的流民,有些没有选择加入到刘家坐庄客,看到刘家的庄客活的好,都有些后悔,这些日子就有不少找上门来,想要做刘家的庄客呢!

忙完了一天,赵艾坐在田垄上,看着庄客们收割完的稻田,满意地点了点头。他这一队庄客们都是熟手,一天收割下来,平均每人收了有两亩,照这样下去,赢的肯定是自己这队。赵艾是谯国人,今年二十三岁,前年跟随乡人逃难到芜湖,一路上乱兵、土匪以及胡人横行,父母都死在逃难的路上,只剩下他和二十岁的弟弟赵炳相依为命,替人打工为生,两人饥一顿饱一顿,正值去年刘府开荒种地,两人才吃上了饱饭,得了赏钱。刘府招募庄客,兄弟两人合计一番,就留了下来。

营地飘来了饭香味,有人喊着他,他抓紧赶了过去。饭是白米饭,菜是青菜炒肉,稻花鱼汤和红烧稻花鱼,这是以前在家里自己农忙干活也吃不上的好饭,忙活了一天,正好吃来补充体力。

众人排好队,依次打着饭菜,轮到赵艾时,打饭的妇女瞅着他,另外给他打了一份红烧肉,两个鸡蛋,还有一个小瓷瓶,跟他说道:“赵队长,小郎君说了,队长领着众人干活,辛苦了,这些是单独给你的,这是小瓶的将军令,您尝尝!”

赵艾喜出望外,忙道了谢。赵艾爱喝酒,只是平时根本买不起酒,去年开荒得了赏钱,多是买了黄酒,上次收麦表现好,小郎君赏了一斤“将军令”,入口甘冽,回味无穷,再喝黄酒就觉得索然无味。他接过瓶子,忙打开瓶盖,抿了一口,“呵”,一股酒劲火辣辣地直冲上头,爽!

喊过来赵炳,兄弟两人就着小酒,把饭吃了。

第二日一早,天刚亮,就有庄客前来汇报:张存那一队的人,天还未亮就出发,已经开始收割稻子了!

赵艾喊着这帮人不地道,忙又叫齐庄客,一起去到田里收割,等众人到齐,先到的那队已经收割了好大一片!昨天多收的几亩,眼看是没了,众人忙又投入到抢收中了。

刘牢之领着侍从们,把收割来的稻子放进专门的牛拉稻谷脱粒机里,呲呲啦啦的声响过后,稻谷就从下面落了出来;一把水稻就脱完粒,拿出来重新更换一把,再脱过。水稻不同于小麦,脱完粒后还带着皮,需要后期再舂米,不过需要的力气也小,一头牛就能拉得动。四台脱粒机一起操作,脱完的稻谷装进马车,拉到场里晾晒,从早到晚一刻不停,兀自跟不上割稻的速度。

第二日,尝到“将军令”滋味的张存,跟队里诸人吹嘘着白酒的好处:“那酒一入口,便如火一样,从口里一直烧到了肠子里,什么辛劳痛楚,竟一概没了,只觉得四周寂静,一根针掉地上也听得见。半斤酒下肚,只觉得灵魂出壳,可以见神仙了。”听得诸人一愣一愣的。为了能够拿到那两瓶赏赐的白酒,彭严催促着诸工匠,加紧收割,休息竟是顾不上了。

几队你追我赶,互不服气,不过到底是赵艾队熟手多,干农活惯了的,最后赢了去。

忙到六月底,把收完的水田里又栽上了晚稻,统计结果出来,一共收获稻谷近八千石。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虽是新垦土地,收成也自不凡。把个精通农事的刘柱吓了一跳,万没有想到,把鱼养在水田里,不但收了鱼,还增产了水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