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九百三十章 推毂出猛将 续二

唐残 第九百三十章 推毂出猛将 续二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九百三十章 推毂出猛将(续二

毕竟,李罕之作为前北地藩镇出身的客将,相应的本事和眼光还是有的,但是在忠诚度和可靠性上就是另一回事。更别说颇有士卒抱怨他私底下有些阴恻恻的,让人有些难以接近也有些捉摸不透。

因此作为底线,只要对方不是公然阵前投敌来打击己方士气,若是想要暗中想乘机临阵脱离的话,郭言也不会刻意去阻止他了。

只是他在战斗的间隙将类似的意思旁敲侧击了两次,却都在李罕之似笑非笑的眼神和态度之间,被不动声色的挡了回来。郭言也只能是暗中尽量加强戒备的同时,继续走一步,算一步了。毕竟,以对方的身先士卒之勇,在传统的冷兵器战斗中还是很有用处的。

然而,在城下的三川兵马阵营当中的大帐军议上,来自多方势力的领头人之间,亦是再度出现了争议和非论。

“都已到第四天了,小小一个城固还没有拿下来。。如此大军滞聚,关中的郑相那头已然一催在催了。。”

“早就应该撤兵了啊。。东川那边的粮道要紧啊!”

“不能撤,就差一点就拿下来了。。难道就此前功尽弃么?”

“贼军的火器已然没法再用了。。不待此时以绝后患更待何时?”

“诸公明鉴,城固之要断不可弃,不然就是贼军刺入我兴元府,乃至偌大山西的肘腋之患啊。。”

“道理是这么讲,可是难为缺少器械,重新打造有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周折和功夫了啊。。”

“就是如此,我长林都的人马正在驰援关内中途,却被你们给调过来突袭尚部,却是什么攻坚器械都没有携带,难道要拿儿郎们的命去堆城么。。”

“这是什么话,难道你部儿郎的命就是要紧,我部已然折损的儿郎就不是人命了么?”

一时间,眼见得他们态度激烈越发争执的面红耳赤,验看又要不欢而散之际。却是匆匆赶来参加和见证军议,也是临时被转任为兴元府监军院使的李常为,终于开口提出了一个不算办法的折中之议;

就是以两日内为限,并且用南郑城中缴获的部分财货作为犒赏和激励,同时就地征用拆卸一些民房建筑来制造简易器械;好让这些人马分作四面轮番发动全力攻击,待到两日之后勿论城下与否,都要拔营南下而只留下部分负责监视和围困的人马。

而在远处的山道之中,数只工程团组成的先头开道队伍,则依旧还还在轮番大汗淋淋的清理作业当中。因为,就在山南别遣军派人回来要求更多后援的同时,在兴势道内却是发生了大规模的山崩和落雪。而导致多段道路就此被阻绝一时。

虽然此乃非战之过而只是天灾意外,但是他们拼了命的昼夜不停轮番作业;却是因为山峡地势太过有限,而导致能够投入作业面的人手,始终被局限在了一个团的规模之内。而且,因为担心再度引发积雪飞迸的缘故,就连太平军一贯很管用的火药爆破手段,都没法派上用场了。

因此,作为坐镇山南负责接应和后援的第一军第一郎将葛从周,也是连续好几天都是心急上火、寝食不安的,难免嘴角都长出了好几个亮晶晶的燎泡来。

——我是分割线——

而在开春在即的江陵城中,却又到了当今的大都督楚王殿下,例行给大讲习所的生员们上课的时间了。因此偌大的厅堂之中已然被数百号人给挤得水泄不通,却又难得屏气凝神的鸦雀无声,而只剩下讲台之上周淮安朗朗回荡的声线。

“按照方法论的观念来说,这世上大部分问题都是有法可解,所差别的是条件还没有成熟,或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或又是愿意付出的代价不够大而已。。”

“但是这世上大多数人幻都想着还有取巧的办法,比如以自上而下权威来扼杀异己之声,又比如大兴牢狱和死士刺杀,指望**上消灭掉制造出问题的人就万事大吉了;”

“乃至甚有之的做法,就干脆把能够发现问题的人也给消灭掉,就可以让人落得眼前的一时清净和万事大吉了。比如发兵镇压和屠戮那些饥民、流民,令其无法聚势发声。这也是积重难返的王朝末世之期,朝野内外、朝廷上下最常见的做法和手段。。”

“就以当下旧朝为例,难道此辈中人不知道如此做为的弊端和忧患所在么;然而他们没有那个决心,也没有那个能力,进行自上而下归根结底的彻底改变了。其中更有许多侥幸的心思,总觉得以天下之大,事情不至于败坏到连他们也收拾不起来的地步,所以能够裱糊上一日,便就是一日。”

“如此装傻蒙混的日常越久,反倒是对于各种异状和祸端视而不见了。反到过来说,为了他们安享荣华富贵和把持地位权势上的既得利益,为是为了维系长久一贯花团锦簇的的虚浮假象,他们就必须合力驱逐和排斥极少数那些,敢于说直言不讳时弊而有所改变和触动的有识之士。”

“长久以往,朝堂之中自然剩下的不是唯唯诺诺或是庸碌无能的素餐尸位之辈,便就是残横己欲的奸猾巨蠹。等到真正积弊山崩而再也无法遮掩和文过饰非,天下皆反而奔杀京畿的累如危卵之际,却也也找不到可以为之块然奔走报效的忠良义士。”

“因为此辈不是已经被迫害致死或是远远流放在外,便就是对朝廷依然心灰意冷或是深恶痛绝,乃至就此走上了反抗朝廷而另起炉灶的道路?旧朝之患,自然也是我督府新政之警。而这一切的根源和因由,却又可以上溯到贞元年间的牛李党争。。。。。”

“话说起来,难道牛僧孺不是当世名臣吗?,李德裕难道不谛为救时宰相么?然而,站在他们的背后的却是各自所属的庞大官僚集团和既得利益阶层。此二公者也不过是被推在前台上,试图仰仗皇权以为党同伐异的张目和发力而已。。。”

“因此,就算他们有传统士人的良心,也有经纬天下的抱负和才德,但是也不免为身后的大势所裹挟,而让所有的事情都变得面目全非起来。。而没有下限和底线的党争,很快就让原本任何事物都变成了非此即彼的对立两面。。”

“在这种情况下,身边皆是以私害公,结党搏奕之徒;你就算是有天大的抱负与志向,再好的良法善政和革弊求新手段,最终也难逃沦为党争之器的命运;既然你赞成的必然是我反对的,那就自然没有长久国政方针和稳定的执行手段。”

“当国家大事变成了纠缠世代不休的私人恩怨。那就算于朝廷有再大的好处,再多的利益和方便,终究也难逃半途而废、无功而返之厄,乃至因为实行不当和缺乏监督,另官吏各逞私欲而变成残民害民的恶政弊端。。。”

“争到后来朝野皆是技穷力尽了,就各自内引宦臣,外借藩镇以为援力,继续我进彼退的撕扯不休。。是以宣宗之后,牛李党争虽亡,然阉竖、藩镇之祸却是联结愈重。。。。。大唐药丸,亡之不谛;”

“因此,就算世上没有黄王,也会有诸多洪王、吕王、白王、庆王相继而起,为开一时天下大势之先驱,犹隋末之世。。而我太平军能够于草贼诸端林立之间应时而起,而据有近半天下之势,靠的是什么?也不过是求是亲民,兴业广教而已!”

“求是者,便是从不文过饰非,只问曲直;是以上情下达而政通人和。亲民者,则是倡导官属将吏上下一体,亲身劳作而体察疾苦繁巨,自百姓中来,亦自百姓中去;是以不为奸邪私欲所蒙蔽而得道从众。。。”

“当然了,此间的可亲之民,既并非那些曲断乡里的豪姓缙绅,也不是把持乡土物议的郡望世族,而是世间那些千千万万宛如蝼蚁一般鞠身田稼,交税纳粮奉献骨血子弟以为驱役的小民黎庶。也唯有此辈才是我太平督府需要善待和亲重、呵护的长久根基。。”

“兴业者,则惟以生民之本,兴广良法,工善器物,则出产亦丰、水旱均饶而不患乱年。将吏官民百姓皆为足食,安居乐业是为太平大业之生聚兴启。。”

“广教者,不专诗赋文章经义判词,而光大以农事、匠作、货殖与通海、医理与机关、营造等务实之学,辅佐兴促民生而广百业。正所谓是有教无类,到因材施教,令治下人人多有开智而明礼生义;令学问不再为家门出身所独专,文教义理也不再为高门显第所垄断。。”

说到这里,周淮安大大的喝了一口茶汤重重道:

“故而,我太平军承继的,可不是周虽旧邦的代商维新之道;也不是晋隋的依靠世家高阀,而凌夺孤寡的篡国改元;而是: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更是自陈胜吴广以降世世代代打翻腐朽天下,而令将相王侯宁有种的救亡求存之道。。”

“这就是太平新朝的‘国是’所在了,经由王上口中正式宣称出来,依旧是那么振耳发聩啊!。。”

居于人群边缘的皮日休不由深吸了一口气,对着陆龟蒙等人道:

“为天地立心,”

这时候,突然就有人顺势喊了出来: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无论是会堂中的诸多生员与师长教员,还是临时前来旁听的督府臣属和军中将领,乃至是特许在场观摩的刘允章、高茂卿、沈云翔、沈斌、等旧朝降官,都仿若是这种集体的点燃的狂热气氛所感染,而在霎那间声嘶力竭的汇聚成了一片山摇地动的海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