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八百五十三章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下)

第八百五十三章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下)

如今太平大都督府的体制内,除了传统军队系统之外尚有几条比较门的坦途大道。就是在经过基层的三级跳式教育普及之后,掌握了最粗浅的文字书写和数算基础之后,既可以选择继续深造算术而成为一名赋算人员。

这样在结业后不但可以进入都督府内相应的财计、核算等专业部门,也可以满足其他部门乃至是各级地方官府,形形色色的屯田所、工场矿山和官营商队商号,在相应财务管理和数据统计方面基本需求,级别不高但是路子很广。

或者选择继续进修律学科,掌握相应的刑名制度和法理基础,然后成为最基层的见习巡回司法人员之一;待到积累了足够的基层经验和资历升到吏目阶层,就可以选择做一名巡事或是推官,自此开始在司法体制中的仕途,或是有机会平级迁转为相应基层亲民官的佐副职。

此外就是从屯田所的管理职责中,一步步走出来的农官体系了。这也是最为辛苦和琐碎的一个差事,但是一旦达到足够的级别之后,在诸职铨选和迁转上自然有相应雷打不动的优先权和选择权。

毕竟,这也是一个从小农经济社会刚刚变型过渡来的时代,既然能够搞好农业生产和背后的集体组织,那也意味着能够解决常可能遇到的大多数社会问题了,只要再经过一定程度的深造和进修,自然有出任亲民官的优先资历。

最后,还有半条属于工场和矿山出的技术官僚体系,不过这条道路就相对狭窄一些了。在仕途选择上就只有一些对口的部门作为常的发展方向,就算是转任也只能是负责具体的事务官,而往往没法成为抓总的亲民官、正任官。

但是优势是工作内容和方向上相对稳定和简单一些,适合那些心思比较单纯或是讨厌庶务,喜欢在相应领域内钻研和深究下去的人选。。

还有半条坦途就是商业体系和对外部门的干系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排在逐条仕途之末,这也是接触面最广而风险兼具,经手的利益最为丰厚的一条路子。而成为那些学识基础不够,但是人练达、心思灵活之人的首选了。

而像是他们这样旧士子出,而半路加入到文宣和教化系统当中的存在,同样也能算是是小半条坦途;只是在跨阶的出考察和迁转上又要更加严格一些,需要相应的推荐人为之具保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

但是最不济也可以在中枢和地方上,谋求道一个诸如博士、教授、教习、讲师、助教、师范之类的督学和训导之职;或者在宣传部门内一直发展下去,从撰写文稿和编纂书册的主笔、编修、正字,就此谋求成为了未来的学政、言官和馆阁诸职的出路。

当然了,按照《太平纲要.考成法》里的基本原则之一,无论是哪个途径的出和路子,等积累到了体制内第十九等的吏目、长吏以上后,不经历地方基层主政过的资历,是不能直接从现有职位上转为部门正任官的。

因此,那些已经在大都督府下辖的判曹科房司局等,各种佐副职位上干出业绩来的事务官选;想要在本位更进一步的话,也只能请求到地方去对等担任一届亲民官,或是军事后勤的组织管理者,待到考绩圆满之后才能转回。

所以这才让杜荀鹤有些犹豫不决,自己接下来将要选择的道路。因为除了那些机关匠造的技艺和行商交涉,实在是他所非胜长之外;无论是鞠下田监理农事,还是给乡间纠纷和争讼书写判词,或又是数算理账,他都可以胜任一点的。

而光看大都督府内那几位正当得用,而形同风向标一般自然而然聚附了一大批相应效法者的老大人,就知道这些旧属士人相应的仕途倾向和上位者的用人风格了。

最早跟随大都督的长史樊绰无疑是吏务民政的全才和老手,只要不出意外也是未来的中书门下、政事堂,或是其他类似中枢要害中的备选之首。

而刘洵和陆龟蒙同样都是以民本农事出众的人物;只是一个以擅长经营和调理民生所需而被看重,另一个则是在农学技艺上更加业有专攻,泽及源远流长而已。是以许多人都揣测此二老,在未来的六部之中必然有所一席之地的。

然后是当代的文坛大家皮休和安南治学大家丘宦为代表,诸多投附太平军督府的传统士人,依照他们在宣扬义理和推行教化上的作为,后的内廷词臣、侍御学士和国子监祭酒,也许会是他们的最终去处。

此外,又有那位大都督格外看重的江东鬼才罗隐和义军军师杨师古;虽然不能代表大都督对于大多数士人的态度和倾向,但是少不得也能独当起未来的御史台和秘书监之要。这同样也是这些士子一条可以努力的方向。

此外,又有诸如顾问诸僧,湖南三友,江东四士、江西二俊,闽中二黄,等等一众人物,也在相应位置上发挥的作用。

只是他们的各自境遇各自不同,有的很早就主动追随了那位大都督的基业,而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属;也有人是中途改弦更张投效的,而被作为某种破格叙用的专长人士;也有属于在敌对战阵之中被俘,而只能在圈和编管之下著书立说有限的使用;就不足以成为效法的普遍例子了。

但因为没有人会怀疑大都督府的前景和未来所向。要说这位大都督如今也不过是正当壮年,又有天赋秉异的传闻,怕不是能够继续稳定执掌国政上数十年的光景。所以只要是有点上进之心的人等,都自然都会有所相应的盼头所在。当然了,至今没有子嗣则是另一个问题了。

而在断断续续的叙旧和缅怀各自行路经历种种的酒酣耳而之际,杜荀鹤也难免再度烦恼的饮下一大盏咂声摊手道:

“这可怎叫人如何决选啊!各位可有什么教我呼?”

“其实选什么路子不打紧的,以大都督府如今的进取之势,难道还怕没有更多的机缘么?勿论你怎么选,真正关键还得看你所在何处啊!”

同样尽满饮得脸色泛红的韩偓,却是放下空的白瓷酒盏微醺道:

“老韩你这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啊!彦之起码还有的可选,寻常之辈还没这些选的了。。”

饮得满面油光发亮的韦庄却是无奈摇头道:作为随军的宣教员和采风员,他在关内班师后也晋升了两阶,算是步入手下可以管几个人头的吏目阶层,但是比起这位一贯豁达的至交和难友,却又算不得什么了。

“端己也无须妄自菲薄啊!我的本来的意思就是,无论你选择了哪条路子,都比不过在合适的地方发挥出用出来啊!”

韩偓继续道:他既然有幸处在那位大都督侧近,虽然不是时常都有面见的机会,但常接触往来的人等也足以他开拓眼界和见识,而比这两位依旧沉沦下僚的老友看得更远一些了。

“致光兄,你是说得可是淮南呼?”

这下子杜荀鹤也慢慢的从醉意里回过味来。

“不错,如今的督府兵锋所向,岂不就是我辈最大的机缘和前程所在,相比之下又何须拘泥于具体的职事得失呢?”

韩偓慢条斯理的颔首道: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判官诚不欺我啊!”

“多谢老韩提点了,回头我这就去和顾学正请命。。据说庐州那里的暂编营中还差一些个开蒙劝学的教员。。”

然而却是韦庄最先反映强烈道:

与此同时名为功德林的方便院中,在子侄辈的高越陪同之下出现在场地当中,开始慢腾腾活动着体的前太尉、检校侍中、渤海郡王高骈,同样也吸引了许多注目的眼光。

“难不成,太平贼就这么放过了这位高渤海了?不是说示众之后要公审判罪么,怎么还能容他活着?”

“那是你故落寡闻了吧!就在你再度下乡接受劳役教导之时,相应的形就已经审结了啊。据说前往听闻和见证的场面是人山人海啊?”

“那后来的形又是怎么回事呢”

顿时又有人追问道:

“自然是历数了他的诸多大小罪状啊,尤其是为任淮南时崇信妖佞,残害百姓的那些事,事无巨细的一一样要他认下来才算数啊!”

先前说话的人不由叹息道:

“那又怎么会得以幸理呢?依照那些贼军的做派和风范,岂不是当场一惩为快了?”

“但是事到了后来又出了新的转机和变化啊!那些贼军居然不知在哪儿了好些故旧和部属来为他证明相应事迹。”

“是以,除了验明贪堕横暴、酷烈荼毒的种种罪迹之外,却又细细列举了早年自南蛮手中收复安南,以及抵御外侮的往昔功绩。”

“那这么说他还是籍此逃得一条命了?”

“不错,最后的判词合议乃是死罪姑免,活罪难逃,自此余生监,许著述过往以为效赎。。”

“却不想还有如此的转机,难道这些贼军也同样认那些抵御外辱、救助善存黎庶的干系么?”

听到这里,在场众人都不由意味不明而绪复杂的纷纷叹息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