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八百四十六章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唐残 第八百四十六章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八百四十六章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一秒记住3Q中文网,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辞天出塞阵云空,雾卷霞开万里通。

亲受虎符安宇宙,誓将龙剑定英雄。

残霜敢冒高悬日,秋叶争禁大段风。

为报南蛮须屏迹,不同蜀将武侯功。

《草檄答南蛮有咏》唐代:胡曾

——我是分割线——

而大都督府后宅,用刚实现规模投产的大块平板玻璃,重新改造而成的温室花园当中,正在召开一场私下场合的茶话会。

“什么,黔州观察使高泰不想干了,想要投降后求个告老还乡的恩德?这又是什么情况?”

得到消息的周淮安不由错愕道:

现在黔州包括黔中道北部数州,除了还有个大唐官府的名号之外,其实包括驻军和民政、财计在内的大部分事务,都已经转到了太平军派去的人手掌握当中了。

道理也很简单,因为黔中道作为大唐各道当中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地方,在失去了来自朝廷划拨的湖南、剑南三川等地的协济之后,光靠当地那点屯守的军民百姓和数倍于此的归化土蛮,就开始各种举步维艰支撑不下去了。

一方面还有来自西川的使者宣索贡赋和献纳,一方面那些戍边子弟衣粮不济和长征健儿人人思归。然而,当地的土蛮也不是吃素的,更兼到处是山地僻民穷的多,除了部分大宗不能吃也没法穿,只能靠贩售外地才能获利的地方特产之外,也压榨不出多少钱粮来。

因此,作为观察使的高泰虽然在安抚治民,维持地方局面上还有一套,但在治军武略上就是个苦手,在断绝了与内陆的输送渠道之后,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架不住手下军民将吏的怨声鼎沸。

只是当地一时之间找不到一个能够像他一样孚有众望,又能勉强维系局面的领头人;更兼境内尚有许多未归化的土蛮、山夷威胁在外。这才没有像内陆其他地方一样生出变乱,将其驱逐或是给干掉。

如此内外煎迫之下,根本就是病急乱投医的只能随便就近找一家势力来投靠了。正好太平军派人过去重开西南商路之后,就被对方一拍即合给大喜过望的接纳了下来,彼此都装作不知道对方一般的,全力配合重新打通一路的西南茶马道。

于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就自然是顺理成章了。既然要走茶马古道而穿越大片蛮夷混杂的区域,自然要有相应保护往来周全财货的护卫武装,沿途专门为马帮和护卫力量设立的中转宿营地和货栈,乃至是在一些要冲节点建立起长期性的营垒来。

然后就是因为商业活动的振新和大量外来民生物资的涌入,而在地方上附带跟进的各种配套和服务营生;乃至营垒据点外各种自发形成土产山货交易的野市。等到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自然就有了市吏对其进行有限管理和抽税。

所以,在黔中道各州的困顿局面有所缓解之后,当地的大部分经济命脉也在外来的通商行为渗透下,变相的掌握在了太平军背景的商团会社手中了。而这位黔州观察使高泰倒也是个妙人,干脆顺理成章的召见了商团和商队的领头人,按照他们的活动范围和距离远近,奖赏式的予以成批授官。

于是太平军派过去的人受,就得以在当地获得更加名正言顺的活动身份;再加上他们所拥有的护卫武装精良而训练有素;哪怕面对民风彪悍的山夷土蛮打劫和冲突,也能以寡敌众不落下风乃至屡屡取得击溃之。这些马帮商队也逐渐成为当地实力空虚的官府有力支撑,乃至逐步取而代之其维持治防和抽税的职能。

再到了后来,终于有不甘利益受损或是积怨甚深的土蛮部落联合起来,在夷州、播州和珍州交界处汇聚了号称三万之众,大举攻入黔中道腹地的重镇费州,围住了只有五百多名老弱戍卒驻守的涪川城。

黔州观察使处通过烽燧闻警之后,却没有足够的兵力前往救援,或者说连重新召集丁壮和开拔的淄粮都拿不出来,而只能一面派出使者暗自向江陵求援;一边公开号召和恳求黔中道境内往来活动的这些义民商队武装,能够就近提供协力和帮助。

最后还是于太平军关系密切,而又正在当地贩茶的大商人王婆先等人,当机立断以货物抵押折价为军资,在首当其冲的思州就地聚集了三千护卫武装,又得临近有所利害关系的五千多熟蛮赶来助阵,最终在涪川城下主动突袭了这些土蛮联军。

结果这场明显有些仓促的军士冒险居然一战成功,因为对手更菜也更加杂乱毫无章法。因此,那些习惯了与南方岭西、安南地方西原蛮作战的前戍边士卒为先手,成群结队披坚执锐杀入其中之后,就很快找出这些蛮部各自为战、互不统属的破绽和弱点,将其杀得大败亏输,最后足足有**千人在涪川城下沦为俘虏。

然后,王婆先等人又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继续委托其中领头的校尉邓处纳就此率部乘胜追击,然后再那些亲附官府的熟蛮土兵协助下,一气攻破和抄掠了珍州、播州境内的多处大小聚落,抄获牛马并男女数万。一直打到了遵义城下与当地戍卒汇合,围攻并焚掠了芙蓉山上的最后一处大型蛮寨才就此收兵。

而后作为响应的岭西也再度出兵,由桂州戍防区的吕方亲自率领五千人马,沿着榕江水系西进黔中道南部。以攻城部队当先连破焚毁数十寨,俘获丁口上万。就此一举打通了数百得利的所谓南平道;而光复了正在群蛮环绕之中的矩州,以及当地犹自在坚守和苦苦维系的万余唐人军民。

自此黔中道境内南北群蛮相继畏服,而马帮商旅越发的畅通无阻,通过那些大小纵横的茶马古道,将湖南岭西黔中尽数连成了一线。当然了,作为事后的代价是,这下子黔中观察使府衙上下,作为表面上装聋作哑的遮羞布都没法在维持下去了。

所以在湖南境内接受和安置了部分,从黔中撤回来的多年长征健儿和逾期赴任的官吏之后,剩下以高泰为首的黔中观察使府衙干脆就以太平军从属自居,而事事动辄以请示江陵为优先了。甚至在太平军驰援关内之际,还派来了象征性的一小队本地子弟组成的士卒。

然而在此战之后,王婆先等行走黔中的商人也由此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和土产,就是当地的人口贸易。与社会开化度和组织度相对高一些的西原蛮或是南诏蛮不同,当地土蛮还是处于相当落后的原始氏族和奴隶部族之间,因此贩卖多余的人口乃是一种常态。

因此,他们只是效法安南防边政策的故例,用一些铁器、盐巴的输入作为代价,就可以轻易驱使那些亲附官府的熟蛮,去攻打和掠夺那些“不服王化”的生蛮,一边制造出源源不断的“商品”赖,另一方面也是在地方制造出嫌隙和分裂,令其无法合力起来对抗现有政权。

当然了,太平军则暂时没有更多余力投入这个方向,对于这些化外之地发生的“人道灾难”也是力所不及。所以目前还是暂且保持现状为主,甚至还让高泰继续保留黔州观察使的头衔和旗号,而在明面上继续维持对于西川的某种往来名分。只是在这次高泰的来信当中,除了很是卑言恭切的问候之外,也很是诉苦了一番。

主要就是坦言他在这个任上已经呆了足足十四年了,正所谓是“少年子弟江湖老”。当初带到任上的家人部曲也病死和逃亡的差不多了,自己虽然侥幸活了下来但身上也落下了一堆病根子,因此身边凋零孤寂的很想回到家乡去好好的安养一时云云。

当然了,周淮安更怀疑他其实被高骈的遭遇给吓到了,唯恐自己也步入其后尘。毕竟,他也算是高骈在安南主政时顺手提携起来的晚辈。想到这里他不由回复道:

“就说是我的意思,让他再坚持两三年吧,就可以给他一个体面的退休待遇。顺便再派个擅长处理保健医生过去好了!”

“不过,主公,黔州那边也要适当安排人接手了。。”

在场的军事咨议杨师古却是主动劝谏道:

“嗯,你觉得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么?”

周淮安亦是微微颔首道:

“若论熟悉南蛮事,自当是曲郎将当先了。。”

杨师古想了想道:

“曲承裕我另有用处一时走不开的,而逐步经略黔中之事,却是需要足够耐心和水磨石穿的细致功夫。”

周淮安摇摇头道:

“那闵都尉如何,历边桂管、扈管多地的长征戍卒出身。”

杨师古又道:

“闵勖可为佐副和军事上的执行人,但是正任之选需要能够治理安民,也要有临机应变的手段。”

周淮安又点头道:

“那我推举一个人,第十军的高郎将如何,据说也是早年行商游历蛮中的过往。”

罗隐突然开口道:

“高季昌?便就是他了。。”

周淮安突然想起这名字,琢磨了一下点头道:好歹是另一个历史线上在五代政权当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小强式人物,应对手段应该不差的。

“此外,南联社的人已经抵达南诏的大厘城,并且送回第一批消息了。。。。”

恭立在旁的吕岩又禀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