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八百二十七章 愿为忠臣安可得(中)

唐残 第八百二十七章 愿为忠臣安可得(中)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八百二十七章 愿为忠臣安可得(中)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毕竟,安南之地当初因为边疆地区的特殊情况,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功夫进行相应比较彻底的社会改造;再加上当时作为根据地的潮循各州尚未完全稳定的缘故,而在确保基本粮食产出和供应前提下,重点铲除和取缔了那些具有桀骜不驯或是潜在自立倾向的豪族大姓,也残留下了不少中小土户势力。

所以,后来太平军在岭内积累了足够北上的力量之后,就开始使用行政手段和利益为诱惑,逐步迁移出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豪姓存在;再用通过有偿的招募手段分批抽调走相应的丁壮,鼓励以输入的土奴来取代相应劳力缺口;再加上沿海港口和武装屯庄的压制和威慑,得以维持平稳过度到如今。

不过,现在随着两岭和荆湖的进一步巩固之后,也就可以考虑在足够武力凭持和物资投入之下,对当地进行更进一步的社会改造和更加深入地方的各级政权构建。当然了,考虑到蛮汉杂处地区,如果不靠宗族血缘为纽带抱团的话,还真不好立足下去更别说长期拉锯对抗了。

因此,相比内陆地区的一贯政策做法,大都督府会给他们更多一点的选择。除了就地分家立户,或是带着族人迁移到更加富庶的岭内去异地安置之外;还可以在大都督府支持下组成相应的边界开拓队,去反向掠夺和占据那些蛮夷的山林田土和丁口牲畜。

同时,这也是对于历史线上南诏政权未来可能发生变乱,及其连锁反应的进一步布局;因此也需要一个足够分量坐镇和总筹后方,又能够熟悉当地各种情弊的人选。想到这里周淮安再度下令道:

“让曲承裕、张彪,各自前来问话。。”

——我是分割线——

而在大江下游的润州丹徒城里,普祥真人,不,现在应该是普祥道士了,也在平淡无波当中迎来新的一天。自从他从扬州城里带出来那个关键消息之后,他的长期潜伏任务就被取消了;相应的社调部也被个了两个选择。一个是回归到普祥和尚的角色当中去,就此青灯古佛的了结前缘往事。

另一个就继续发挥他曾经身为淮南道院的一员专长,继续以道士的身份生活下去,并发挥相应的专长和余热。只是从外勤潜伏的密谍和暗桩性质,就此转回为内勤带有地方监察性质的眼线,而成为宗教人士这条线上的外围节点之一。

所以他最后还是选择了留在秘密部门和体制内的第二条路线;除了不并相信这些大都督府下专做灰暗勾当的衙门,能够对自己这班参与过许多敌方内情的密谍/奸细真正放手之外;也有那么一点点其他私心和盘算。

他毕竟还算是年轻之际,还有大把的岁月可以享受人生和各种机遇;更莫说在藏污纳垢的扬州道院享受过那些声色勾当之后,他不觉得之际下半辈子还能忍受的住佛门的孤苦和清寂;至少太平军治下的大多数道家观所,都是不禁婚嫁世俗的上清派和灵宝派源流。

如果有可能的话,他还想尝试一下像是世俗人等一般的红尘恩爱种种;乃至置办下一番家业或是拥有一定的事业和名位,最后还能够含饴弄孙的机会,乃至在儿孙满堂的环绕之下终养天年。所以,他就如期成为了丹徒城中崇宁观的一名当家道人。

当然了,这也多少与眼下太平军治下的教门现状有关。因为那位大都督的缘故,如今从两岭到荆湖,从山南到江西、江东,几乎都是是佛门各家势头正盛。虽然那位大都督府整肃和清算起佛门来一点儿都不客气,先后抄没了无数的僧产和田籍;但也令大量还俗僧徒广泛参与到了太平军的各个领域当中去。

而曾经被李唐数百年所崇尚的道门,则是不可避免的在太平军治下,陷入到了信徒和场所全面衰退和萎缩当中。

所以作为某种意义上鼓励教门合理竞争的平衡手段,在主要城邑众多被抄没的产业当中拿出一些来别设为观,以官方授箓之人为主持,满足一些民间轨仪的需求的同时,也是变相宣传《太平要义说》《太平清领书释本》,等等重编道籍。

因此,类似场所也是太平所属情治部门的编内外人员,某种意义上的明面掩护身份和外围据点之一,当然了,普祥道人其实还有另一个任务,便就是已自己作为饵;引诱那些淮南道院的幸存者,或是昔日淮扬镇内的旧识前来相见和汇合。

不过目前的守株待兔尚且还是一无所获。但是他自觉在衣食无忧而修身养气治下,相应的打醮、诵经和轨仪的功夫有所精进,连带之前读过佛典都变得明了不少。很快一阵从火厨里冒出来的香气,却打破了他修持了一个上午的清净之心。

他可以轻易的闻出来,午食是烧杂拌,由菜丸、山菌、豆皮、笋、鹌鹑卵子、木耳、芥芯一起炖煮而成的所谓“清净物”,再搭配时新的薯米蒸瓜条,便是一顿色香味俱全的斋饭了,这也是在淮南道院里所休习回来的手艺之一。

而虽然这处崇宁观的格局不大,连他在内没几个人;但是正处这座人口稠密、商旅繁华的丹徒城中闹市中取静之所;因此哪怕不接受任何供奉之物,光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替人打醮功夫,足以让他过得颇为滋润。

正当普祥刚拿起小杵,想要敲打招呼开伙的云板,突然外间传来了大片的喧哗声,一名稚气未脱的火工童子也有些跌跌撞撞的跑进来,又上气不接下气的喊道:

“当家执事快出来瞧哪,督府在前沿捉住了扬州的高郡王了,如今正在押解过街呢,大家伙儿都跑来看了!”

普祥闻言不由有些恍然失神落下手中法铃;那位朝廷曾经的当世第一名将,人称“落雕侍御”、“南天一柱”、“国之壁城”的淮镇高令工、高太尉,就这么被太平军给拿住了么。单论这件事情在如今东南之地的影响力和分量,可丝毫不比不比黄巢打进两京,俘获了当朝文武差上多少啊。

“叫上大伙,同去,同去!”

普祥道人毫不犹豫到:

“执事,那午食怎么办。。”

然而在旁准备开伙的另名火居童子顿然犹疑道:

“饭袋,难不成稍待片刻就会被饿杀了么?”

普祥道人却忍不禁用浮尘敲他头道:

“如此情形的盛况,尔等兴许这辈子也就这么一遭了!”

而在街头上,紧随在众目所瞩的马车之后,难以抑制住兴奋和喜形于色的暂编营队正林千军,亦是笑的整张脸都麻木了。因为在这里并没有人乘机夺走,或是试图分润他的这份功劳,反而给与了他亲自押解前往江陵的大都督府,接受相应公开觐见和问询的机会。

因为按照广陵城下那位朱讨击的说法,太平军一路击败俘杀的朝廷连帅或是节镇也不在少数了,但这位高居太尉,封国渤海的高使相,怕是目前被俘获者中位阶最高,名声最大的一位了。虽然有所侥幸使然的运气成分,但也同样是他的天大机缘所在。

而从江北这一路过来,不走便利快捷的水路,而是沿着官道的主干慢慢腾的绕上一大圈,经过沿江的江东三路、江西湖南、荆南在内每一处望要大邑的城区。自然也是一番特殊宣示的政治任务需要,更未尝不兼有将地方上那些不轨、怀旧之辈,引出来一网打尽的潜在用意。

要知道,当初张大将军被公开押送北上之际,就在中途遭遇过两次假冒劫匪的袭击和抢夺;最后又演变成为了席卷江东多地的血雨腥风所在,前后被株连斩杀或是流刑之人更是数以千计。因此这次的押解之行对于林千军为首的这班浙南降卒,及时机遇也是考验所在。

相比之下,正在特制囚车里示众那个老态奕奕的高郡王就让他有些看不懂了。自从知道自己身为太平军的阶下囚之后,就再也不开口说话了;然后给吃的照吃、该睡的时候就照睡,结果这段行路时间下来,居然气色反而变好起来了?

只见此时的他在车栏里一副团座垂手、闭目养神之态,对外界的诸多纷繁杂扰仿若未闻也无动于衷一般的气定神闲;只可惜不是在庄严肃穆的神堂法坛之上,身上这件毫无标识的素布宽衫,也多少让这种瘦骨仙风的错觉有些滑稽。

只是林千军因为靠的近的缘故,居然还能听到他严襟正坐的同时,还在隐隐哼声口诵不知名的经文:“夫圣人安不忘危,恒以忧畏为本。营无所畏忌,则庶事隳坏。”“夫养生缮性,其方存于卷者甚众。其或幽微秘密,疑未悟之心。至于澄神内观,游玄采真,故非小智所及。”

然后,突然凌空飞掷而来又啪叽一声打在车栏上的一把烂菜叶,顿时打破了高骈一路努力维持下来这种道貌昂然的从容之态,而连忙睁眼踹踹四顾。就听街道人群中中一声破锣似的嗓子喊道:

“你这高老狗,纵使吕妖道祸乱地方,害死了多少人家也!还我妻儿来。。。”

这句话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当街宣泄情绪的阈值,刹那间此起彼伏各种争相控诉的斥骂怒喝,再加上信手投掷的各种时令瓜菜,还没走出城门就几乎淹没了这辆牢车,连带不得不靠近以防意外的林千军也白白生受了不少。

但是他反而自有一种快意莫名的舒畅,正所谓太平誓愿之中的“为民生立命”,也莫过于如此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