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七百章二十六章 遥闻鼙鼓动地来

唐残 第七百章二十六章 遥闻鼙鼓动地来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七百章二十六章 遥闻鼙鼓动地来

而已经低调移镇到商周上洛城中的太平军大都督周淮安,也在中军行帐内眯着眼睛听取着来自前方流水一般的回报:

“西路大昌关来报,出击的刘中郎部已取得杜曲乡大捷,成功击杀沙陀萨葛部大首领米海万,六州押藩使李全

义以下七十六名酋首、将官;阵斩萨葛本部兵马三千七百余首,俘获近四千。。其它所获牛马器物不计其数。。”

“西面游击各团来报,已经相继截杀十七波北向和西向求援的信使和探骑,目前党项拓跋等部尚在子午关一线未见动静

长安城内情况尚且我不明。”

“中路飞鸽来报,蓝田城内出击的曹中郎,与沙陀安庆部的史敬存交战与白鹿原了。。”

“蓝田峪出阵的张都郎,已经击破当面阴山府鞑靼的哥打、苏要、末里七部防阵,正在向蓝田县城靠拢中。。

“针对城南战场派出的十九路斥候小组,目前只有七路有所回报,初步判断沙陀朱邪氏本阵的活动范围,依旧在都亭驿

与横霸桥之间;”

“然而因为敌军提高了警惕的缘故,外围游骑活动越发频繁,侦察小组已经无法过于靠近侦查。。只能确认沙陀和退浑

部的联军已然开始攻城了。。”

听到这里周淮安亦是微微点头,心中暗自吁了一口气。至少作为他亲自策划的”惊蛰行动“战役,初步阶段目的已经达

到了主要效果,接下来就是逐步收紧和压缩阵线,捕捉目标进行具体的战役决胜了。

为实现和保障预期中的目标和效果,除了已经出阵的三万关内派遣军;他又在十数天前亲自带来了包括第一军在内实打

实的两万后援军力,以及足以组成数月战斗的大量物资储备;就是为了此时此刻的需要。

可以说,除了之前的出征江东之外,这也是太平军在短时间内再度集中起海量人力物力来,所组织进行第二次五万人以

上规模的大型战役了。

毕竟,对付开启五代双龙之一的”独眼乌鸦“,这种潜在的时代位面宠儿和气运之子。可没有什么侥幸心理,更不能与

之比运气和碰概率;

甚至不要指望以小博大的可能性,那只会给对方送人头,或是成为对方成长和壮大起来的垫脚石之一。毕竟,在每一个

时代气运之子身上,基本都有相应百折不挠、屡挫屡起、知人善用之类的种种特质。

最好的办法,要么就是像朱老三那样,利用身份和实力上的代差,早早的与之保持亲善关系和往来不断,进而暗中诱导

着对方逐渐偏离历史上原本走向发达和崛起的轨迹;哪怕不能折服于麾下,也能够成为有益的潜在盟助。

要么就是在对方刚刚崭露头角和羽翼未丰的时候,依靠积蓄足够的优势和力量,一鼓作气堂堂正正的平推过去,不给对

方任何出奇制胜或是制造意外的机会。只要打击和摧毁力度的足够强大,就算气运之子也不是那么容易凭空翻盘和起复

的。

不过,世上的事情又哪有那么容易十全十美,或是尽可能顺心如意呢。周淮安固然还想要寻求最好的介入时机来打成最

大效果;但是接到长安城中放出来最后一批的信鸽之后,他也就没法再等下去了。

毕竟在柴平那边,可是已一己之力来对抗和牵制,几乎大半个官军阵营的军力。如果他那里撑不下去的话,那这场预先

构建好的战役布局和目标,也很可能就会功亏一篑或是功败垂成了。如今,正所谓是“筛子已经投下”,接下来就是听

天命而尽人事了。

但至少相比全力撬动和改变整个关内战局的宏观可能性;仅仅以京畿南面为核心战场,主要针对官军阵营下的一支沙陀

军,及其附从鞑靼、推浑各部,以及协同的党项军的话,从战略目标和战术部署上就相对简单一些了。

当然了,周淮安最初在主导制定相应计划和方案的时候,明面上的理由还是坚持“伤其五指,不如断其一指”“不管敌

往几路来,我只往一路去”“集中力量,专打一路”在内的具体战略指向;

其核心就是以长安城内的先遣军为诱饵和引子,调动和吸引到一部分官军的有生力量,再以京畿南面互为呼应的蓝田关

和蓝田城为支撑点,将之前积蓄起来的力量一口气释放出去,已达到大量歼灭和杀伤官军视力的效果。

但没有想到出现在长安南面的敌军之中,会有优先打击序列当中的沙陀军存在。因此,整个战略部署都不免随之进行了

具体的调整和追加投入。

故而,如今随周淮安在蓝田关内蓄势待发的这部分后援兵马,则是作为关键时刻以防万一的预备队,以及阻断和拦截、

排除可能出现后援和意外的可能性。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说,打成一锅乱粥的关内战场当中,一直迟迟消息不明朗的黄巢本部大军,对敌我双方而言,同样也

是个不可忽量的意外因素;

——我是暗自部署的分割线——

而在长安城南郭墙头上,在一片呼喝和鼓噪声中,先遣军都知郎将柴平,看着又一次虎头蛇尾一般退去的藩部联军,却

没有多少动容的形色。

虽然对方的攻势显得不怎么用心,乃至充满了敷衍了事的意味。只是端持着简陋至极的器械大呼小叫的冲一冲,然后又在城头攒射如雨的箭矢之下,丢下稀稀拉拉的尸体转头就跑。

因此,到目前为止就连几段城壕都没填完;连城门边上都没有摸到过。但是对于城头上驻守的太平军,还是切切实实的造成了压力和损耗。

而城内方向的官军攻势却是一波高过一波。似乎就像是受到城外的激励和鼓舞一般的,不断各种旗号从东西北三面越过那些过火的城坊,努力挤压和侵蚀着太平军的防线。

依仗着人数上不怕死伤的大优势,他们甚至对战当中逐渐吸取了教训,而不断试图掌握和适应太平军的攻势节奏,从中找出新的对策和手段;比如,用抹上湿泥的大排和浸水的被褥,来削弱和减少太平军各种火器的杀伤。

因此,在烧遍城南十多坊的大火熄灭之后,官军就突然的改弦更张采取了昼夜不停的全天候轮番攻势,哪怕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也不惜打起火把,开始与废墟当中的太平军战斗团组争夺每一分预设阵地。

但是在这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柴平仍旧不得不在城头上保持足够的力量来以防万一,不然一旦露出破绽和漏洞来;说不定虚应了事就变成了真正的强行突破的威胁了。

结果,太平军相对装备精良而准备充足,但是整体兵力有限的问题,就被这种多头牵制的战术给放大和凸显出来了。因为连日的接战过于疲惫,他甚至不得不取消了夜间的不定时反攻和袭扰活动,来节省将士的体力和精神。

结果就是那些收容义军士卒组成的暂编营,相继在战斗中崩溃了一个又一个;乃至出现成建制不战而逃反过来冲击后方的局面,收容很快被镇压和收拢起来,但是丢失掉的阵地和防区却是没法在夺回了。

所以,现如今除了曹皇后身边的那些护卫队之外,已经没有成建制的暂编营了;事实上就连这些护卫队也被柴平纳入手中,而作为战线上到处机动的预备队,而有些不小的损伤。

相比之下,似乎因为官军放火烧毁家园所引发的同仇敌忾,那些新编的辅卒在整体士气、战斗意志和坚韧性上,倒是表现的令人有些改观。

只是他们大多数毕竟是百姓当中刚刚拿起武器,为家园和亲眷而战的青壮;虽然一下子得到了大批补充来源,但是在战斗技巧和组织纪律、协调配合等军事素养方面,就只能用不择不扣的生手和乌合之众来形容了。

所以,一旦没有足够的老卒作为压阵的中坚力量,好好的约束和控制住他们,很容易就会热血上头的不顾一切猛打猛冲,或是被交战中那些不乏残忍和狡猾的官兵所牵制和诱导;乃至露出明显的破绽和薄弱处,一不小心就落得成建制覆灭的下场。

所以更多时候柴平是把他们轮番部署在城墙上,依靠城堞掩护下摇旗呐喊兼做投石放箭,以便对于城外那些藩胡步卒,进行虚张声势的阻吓和威慑一二。

但是这种局面在前些天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官军居然派人前来喊话劝降了。其中更是当众赞许他们困兽犹斗的表现,但却是毫无意义的自取灭亡结果。

因此,又声称只要他们愿意当场让出城防,整队投降朝廷的王师,就可以得到全员留用,不打散建制而授予军序和官职,继续为朝廷出力或是归遣回家云云。。

然后就被柴平令人一火铳射死在阵前;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是官军方面分化瓦解的攻心手段;但还是无可避免的在城南这些最后坊区当中,造成了些许骚动和人心混乱。

尤其是在收容本地的百姓和新编辅卒当中,不免信心和士气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前两天更有一队收编的前义军,临阵冲破了太平军的约束而迎头投奔官军而去了;然后又成为对面叫阵的活榜样。

最后曹皇后亲自披挂出来,对着那些士气低迷的义军残卒们,声色俱厉的训斥和鼓舞一番才算是有所好转;但是接下来的局面反而变得更加危急起来了。

因为对面的官军似乎从那些逃过去的人口中,得到了一个荒谬亦然的消息,说是曹皇后连同大多数大齐高层的眷属,还有来自大内诸多珍宝和库藏,都落在了太平军的防区当中了。

于是,城中那些连日攻占而难掩疲态的各路官军,也由此被大大鼓舞和激励起来,越发积极主动而格外奋不顾身的激进攻打起三门之间,由太平军所掌握的最后两座城坊了。

这时候,城内的对街坊楼上又开始喊话了:不过这一次不再是劝降他们这些太平军的将校,而是转而鼓吹和煽动底下的普通士卒,只要能够杀了官长“弃暗投明”,便就可以凭相应首级得赏钱帛或是出身。

若是能够执送了曹皇后以下贼眷人等,更是可以得到相应品秩的官身和前程。。。而柴平甚至懒得让人浪费炮药轰打它一发了。因为,这两天能够连夜逃跑的都已经逃了,剩下来的不是死心塌地的决死之士,就是心灰意懒等死的人。

“都郎,城外的藩胡似乎又所变化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