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六百三十章 共喜甘棠有新咏(续二)

唐残 第六百三十章 共喜甘棠有新咏(续二)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六百三十章 共喜甘棠有新咏(续二)

而在婺州金华城外。狂沙网

一游方郎中打扮而骑着骡子的于鄂水,也在随着放飞而走的信鸽一起匆匆离去;只是他的脑中还回想这之前城中主动与自己接触的某人说过的话语:

“如今大致汇聚在大将军麾下的约有五万四千人马,这个数字后或许有所出入,但也不会差别太多了,因为各位守臣都决心全力一搏了。。”

“我这可不是为了自个儿,也是为了家乡的父老,能够少一些兵火灾劫而已;太平贼再怎么苛酷士绅,那也是堂堂正正打天下,愿意好好治理地方的路数。”

“就算随大将军守住了浙东又能如何,难道他还能继续约束和限制那些刺史、将军们,不至于肆意妄为么?他也就能够号令眼前所看到的地方而已。。”

“就算令他得了势,却不知道又要费上多少年的光景,才能重新平复地方战乱而统一江东两浙的局面。。期间的父老黎庶,却不知道要吃上多少年的苦头和患难了。”

只是在于鄂水离去的方向上,一名年轻的将弁也在满脸不解与疑惑的对着边布衣老者道:

“伯父为何不让我捉住这个探子,好好的拷问一番呢。。”

“然后呢,贼军难道不会再派更多的来么。你或许能从大将军哪儿得到奖赏,可是本家的退路也就断了啊。。”

老者却是脸色无奈的叹息道。

“况且,你以为这种事就算是本家不做,难道其他家不做了了么。。这个探子怕也是其他别有用心之人招来的啊。。”

“可是,咱们不是要齐心赴难么,怎又可以首鼠两端”

年轻将弁犹自不解道。

“那也是那几位守臣、将军们的一致决意,并非咱们这些地方人家的意思。。我当初让你带着子弟兵甲去投军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保全本家不致为人侵并么。。”

老者越发叹然道。

“可是一旦打走了贼军后,没了迫在眉睫的威胁和患难之后,那些守臣们就能相安无事了么,另外那几家难道就能按捺住对本家下手的心思么;”

“与其让本家丧亡在这些乡土之敌手中,还不若落入那些贼军手中;至少彼辈只要田产佃户不至于滥杀,或许还会给无关之人留下一条活路的。”

“伯父何至于如此丧气悲观呢。。那可是威名赫赫多次讨平贼军的张大将军啊,”

年轻将弁却是有些不忿起来。

“正因为是他才格外令人担忧啊。朝廷有如此人才却不得其用,以至于流落我们这里的乡野之间,靠些自居一方的土团镇兵才能成势。。”

老者有些痛心道:

“如此朝廷岂不是早当是气数用尽了,又哪里值得本家用家命去殉葬呢;本家既没有称霸和争胜于乱世的资格和凭仗,也不想做那新旧易鼎之间的绊脚石啊。”

“那就只能择一个看起来最有可能统合江南的所在,以求长久的存续之道了啊。唯今之势,太平贼就算输了这就一场两场又怎么样,此辈广有两岭、荆湖的广大之地,依旧可以卷土复来。”

“可是大将军一旦输了这次,怕就再没有任何将来可期了;他如今正是输不起也不能输的孤注一掷之势啊。。那几位守臣和将军们,难道不也是如此么才不余遗力以赴的。”

“可是伯父,您难道要我也在军中行那背信负义之事么。。”

年轻将弁有些迷茫又痛心道。毕竟为朝廷宿将、名将的张自勉,不但手腕了得而在短时之内深得人心,也给了他们很大的企望和希翼。

“自然不是了,你在战阵之上该是如何拼死效力或是沥血以报,竭尽本分都丝毫不为过的,。”

老者却是斩钉截铁的道。

“可是在私下之间,还请稍加顾虑本家的立场,而稍微有所留手,甚至不要节外生枝就足以了啊。”

“兴许事没有伯父想的那么艰难,大将军不是说敌寡我众,又有地利人和之便,再只要坚持道入梅,便就是新的反攻之期了。。”

年轻将弁反过来宽慰道

“是啊,兴许就是如此了,可是依照大将军的筹划坚持到入梅前,要牺牲和损伤多少本地人家,本家又可否还在世间呼?。你又想过没有?”

老者却是有些悲伤反问道。

“。。。”

年轻将弁顿然不再说话了,只是不由得看向了远方愈发苍翠的群山。

——我是分割线——

越州与婺州交界的诸暨城内,已经移阵到此处的周淮安,也刚刚打发走南边过来求和兼商讨停战交涉事宜的使者,还有一批自称地方父老的请愿代表。

提出的理由也是双方素来毫无嫌怨,其中一切是非和误会,都是有明州刺史钟季文所挑起的,如今罪魁祸首已经不复所在,继续妄动刀兵只会徒多损伤。

所以,暂且以实际控制地方为界,各安其土而令百姓休养生息才是正理所在;并且愿意为此浮出相应的代价,只要不涉及地盘其他财帛子女尽可以磋商。

听了这挑拣之后,不知道该说对方天真还是无耻之尤,周淮安倒是想说一句“卧榻之畔,岂容他睡”的经典名言,可惜与目前太平军画风不对。

所以他只是说了几句“为民求活,再造太平,岂容半途而废”,“还不快洗干净脖子等待正义的制裁”云云,就给打发走了。

“这怕是那张自勉的缓兵之计了。。只是他又如何来的自信,确保就不会被我等识破呢。。”

旁听完毕的杨师古毫不犹豫得道。

“或许他根本不在乎令我军知晓,要的只是一种示以大众的基本态度,或是在自家内部可以掩人以口而已。。或者还有示弱令我军懈怠和轻骄的意味。。”

周淮安想了想应道。

“然而,敌军有敌军的盘算,我军自有我军克敌制胜的步奏和方略,因此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没有必要过多的考虑其他。。”

“这便是都督再度否决了前阵马队的出击策略的缘故么。。”

罗隐却是饶有意味的开口道。

“对,让马队和骑步营为奇兵前出婺州,所要面对的风险和意外概率,实在难以意料的。”

周淮安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当地既没有丝毫的百姓基础,也没有任何就近的友军可为策应和联动,怎么就能确保直捣腹里而中心开花呢。反而一旦失手,就会成为本阵不得不救的痛点。”

“既然我军已经有了堂堂正正顺势而下的准备,又何必去刻意行险而横生意外、枝节呢;显然是连胜告捷之下,马队那头起了轻敌骄胜之心了。”

“我还是那句话,再快再好的利刃用多了还是会变钝。待机休整期间,让他们好好打磨自己的技艺和心态,才能继续派上更多用场的。。”

这时候,又有一份来自明州境内的新公文送达,周淮安一看不由的喜色上眉嘿然道;

“什么,竟还有这种事,明州的局面岂不是事半功倍呼?”

因为根据在当地开展活动的“三支队”初步调查报告,如今明州境内已经没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大田主了?或者说只剩下唯一一个最大的田主,就是前明州刺史钟季文。

因为早在数年前,他就通过各种强取豪夺的兼并手段,将明州所在宁绍平原延伸出来滨海地带上,大多数适宜耕作的上佳田土,都罗括在了自己名下。

所以三支队的工作开展,在钟氏所委派的庄头、院主相继被抓捕或是逃往之后,一下子就打开了局面来。为了指认自己曾经被侵夺的田地,当地士民百姓那个踊跃纷呈啊。

而后,周淮安也来到了城中的承庆寺,对着清理一空的大中的济济学子和士人,继续讲说罗隐编写出来的《太平要义》,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太平是什么,在不同人的眼中,口中,自然有不尽相同的太平。。”

“这世上为什么又纷扰征战不断呢?只是太多人都想要由自己决定的太平而已。”

“所以豪强大户想的是让泥腿子世世代代做牛做马,任劳任怨顺从如猪狗的太平光景。。”

“地方官府和胥吏们要的是普罗大众的百姓,如安分不动的现成庄稼一般,一成不变的任由宰割,像韭菜一般收了一茬又有一茬的太平之期。。”

“朝廷当道诸公和天子要的太平治世,则是穷天下之利以供奉己,所有人还都能够各按其职,各守其位,千秋万代的永世不易。。”

“那些自立一方的藩镇们,则要的是自家家能够世世代代专重权柄,上得朝廷仰仗以高位尊禄而永享富贵,下于黎庶作威作福、予取予求的武人太平”

“至于世上那些士人大夫们想要的太平,则是来自朝野的高官厚禄荣养和优待尊崇之下,可以畅所言乃至为所为的专属特权。。”

“如今,我太平军所要追求的,也不过是让时间大多数人都能好好活下去,仅凭吃苦耐劳的勤奋,就能得偿所愿温饱的,亿兆黎庶共享共期的太平而已。。”

“所以我太平军的立根基,便就是用亿兆生灵、普罗大众的太平,来取代那些一家一私心使然的所谓太平。。”

就在周淮安掷地有声的言论回想之际,第一只正好以暇的人马也正式越过了杭、越、睦交界的下阳江,向着浦阳县飞扑而去。

又在烟火缭绕的攻战当中,用了小半天时间就打下了这第一处据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