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五百六十一章 中国浸强胡浸灭 续三

唐残 第五百六十一章 中国浸强胡浸灭 续三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五百六十一章 中国浸强胡浸灭(续三

当魏州之变通过城中潜伏的各色探子和眼线,最终传到了比邻的成德镇,又辗转到正在平定横海军境内残余反抗的王景崇父子耳中之时,已经是数日之后。

而在德州州治安陵城下,先降后叛却又在成德军回头围攻之下,被城中反乱军民执送出降的前德州刺史卢彦威一干人等,也五花大绑的跪倒在雪地里,然后在挥动的旗帜间被成排的砍下头颅,绽放出一团团殷红的血花来。

而那些捧着香案和绢花、果品出迎的本城父老,亦是战战兢兢的跪倒在一旁而目睹着这一切的发生,却是噤若寒蝉的丝毫大气不敢有出。

“这就是彼辈最多见的下场啊。。世为藩帅者,素来可胜不可败,可进不可退呼;只要稍加示弱和破绽,便就是內起须臾的翻覆之祸了啊。。”

站在德州西门的门楼上,霜发灰鬓而依旧精毅健硕、声音洪亮的当代成德节度使、常山王王景崇,也在对着临时被从监刑场上叫回来的儿子——衙内都兵马使王瑢叹息道。

“你现在也当明白,为何老夫舍下晚节和面皮不顾,也要与草贼交通往来甚至屈身引为呼应的道理了吧!所谓朝廷的大义名分,于我辈的进取之心,就是最好的枷锁和绞绳啊!”

“若是那些一心守成坐享的守户之犬也就罢了,一旦我辈想要有所逾越,便就可以名器权柄爵禄来蛊惑和挑动属下而代之,而继续维持朝廷的体面、权望和名份所在。自元和以后,历代的藩帅更替继立莫不是因循此理;”

“故而为今之计,你我父子想要以成德镇一地有所作为的唯一出路,就是籍着这天下兴起的贼势,来打碎朝廷苟延残喘的最后一点权柄和德望,所谓世人心中的大义名分自然就不成约束了。。”

“儿子省的了,自当以魏博故事为前车之鉴,不予彼辈任何可乘之机便是了。。”

身姿笔挺岿然如松的王瑢,亦是做心悦诚服拱手道。

“这还不够,我成德牙兵虽然不比魏博之骄横,又经乃祖以降的数度更替和选汰,但是依旧不可掉以轻心;此番正好以平定和坐镇地方为由,将衙内最后一批两代以内的牙军子弟,分派到沧、景、德、棣各州去充为镇扼使、团练官。”

王景崇又摇头道。

“而你再从各部军中挑选一批骁勇健锐之士,充入衙内五都以为后备之选,日后便是你接掌我旌节的根本。。至于前代沿袭下来的那些世兵子弟,能不用就尽量不与大用。。若要用,则用其最为艰险之处,尽量驱与先发,使以断后。。”

“如今魏博有变,我河北三家的格局也要发生变化了;眼下沧州的局面你也不用再管了,火速引兵一万前往贝州交境待机。”

然后王景崇顿了顿,又想起什么继续吩咐道。

“那乐氏受朝廷教唆杀韩简而夺权柄未久,魏博六州不见得人心尽服,保不准还有反乱和变数骤起,这就是你把握战机的时候了。。”

“就算不能乘机夺得城邑、田土、户口,也要尽力使其长久乱不能治。。更不能让朝廷轻易得到一个完好的魏博镇以为助力。。若是再能将那卢龙李可举引来一同行事就更加稳妥了。。”

“儿子谨遵大人教诲。。”

王瑢再度满脸崇敬的应声道。

不久之后,望着引兵远去的浩荡队伍,王景崇这才回头下得城来,又打着全副旗牌仪仗前呼后拥的穿过城中最为宽阔的正街,来到了已经易手的府衙之前。

然而这时候,被迫从家门中赶出来夹道欢迎的沿街百姓士民当中,突然就爆发出一阵骚乱来;霎那间从扑倒乱滚成一团的围观百姓当中,好些人掀翻了供奉在旁的香案,而抽拔出闪亮的兵刃来。

“杀尽成德贼啊。。”

“誓杀王老贼。。”

他们如此叫喊着,与王景崇左右的虞候和护兵迎面厮杀成一片。然后又有人跃身跳上房檐,而对着正居于马上王景崇搭弓就射。

虽然此辈很快就被策马赶到房下的护兵用长稍戳死,但也一箭漏过了牙兵和扈从的间隙,而射在了王景崇未尝披甲的小腿上,又透入马腹当中而惊痛得这匹坐骑,扬身嘶鸣着将王景崇甩脱到了一边去。

——我是分割线——

而千里之外关内,一片冰天雪地的奉天城中。正在巡视各处营地的宰相郑畋;也终于接到了正在河东稳定局面的都统崔安潜,不远千里翻山越岭,跑死冻死了数匹驿马所送过来的一份东西。

“好个开万世之太平!!!”

这一刻,郑畋心中却是生出了当初那位号称“日月当空”的一代天后,读到骆宾王《讨武曌檄》时说出那句“宰相安得失此人!”的一番心情了。

从最初的“俨有经纬之才,却不闻济时所用。。”的叹然,到后来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的品鉴,乃至对于“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通悟。。。

最终直到现在,他才隐然发觉自己已然无有足够立场和格局,来品评和鉴定对方这番明显有些大道近圣的发聩之声了。最后他脸色变了数变,才将这分东西重重掷于地上,重重的喘声道:

“必杀此撩,不若为国之患,尤甚于黄逆者。。”

虽然他一直处于道德上洁癖,而格外厌弃那些暗杀谋害的阴私手段,但是在这一刻也不得不生出,不惜一切手段和代价,也要除之余后快的激烈冲动来。

因为一旦令其掌握了国家鼎器,或又是相应的学问和主张扩散于天下之后,那便是对于这些五姓七望为首的这些,历代历朝掌握着经学和选官的世家大族,近乎挖根掘地的灭顶之祸了。

他虽然是力挽狂澜的大唐救时宰相,但同样也是五姓七望的重要家族成员和政治派系的领头人。身后自有无数割舍不断的羁绊和利害关系的牵扯。

万万不可能坐视和容忍,自己身后的家族传承与延续之道,连同这个他所敬爱和奉献了毕生心血的大唐,就此在这些“假以圣道”的妖学伪论面前沉沦下去。

随后,他在稍加冷静下来的转念数想间,又把这份狠狠丢在地上的文样给捡了起来,然后对着被唤进来的部属道:“令人想些法子,把这事物隽抄后送到黄逆的手中去。。”

作为五姓七望传承千载,历经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之间乱世,而跌宕起落经久不衰的资本,当然不仅是明面上掌握的政治手段和人脉资源;也有能够辗转施展于无声晦暗处的确保手段。

只是当郑畋重新看到文中后部那个“罗隐”二字的时候,还是心中不免有些波澜起伏的,破天荒暗自生出懊恼的心思和隐隐后悔情绪来。

毕竟,相比那个一开始就不报有太大希望的“周妖僧”,文中说到的这个罗隐,罗昭谏,可是当年以诗文名冠一时,更是数度投贴过自己门下的;而昭谏二字更是当时另位宰相李蔚,有感他敢于直言深中时弊所赠的。

只可惜自己当年以貌取人还是不免看走了眼;再加上恼恨小女儿一厢情愿的单相思之情,而刻意设计召其前来,命小女儿隐帘窥之。结果女儿见其形貌寝陋,遂发誓终身不读江东篇什。

据说当时举子或以此戏谑罗隐,罗隐或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事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插曲,但没有想到在今时今日居然一语成鉴了。

而今方知这个罗昭谏,竟然还与那个屡屡震惊朝廷的“周妖僧”,乃是同出一处非同寻常师门渊源;只是一个显然是胜在文才斐然而深喑时弊,另一个精于韬略武功而发起于尘泥。

现在想来,也就是如此文武相济之下,才得以早就了如今这番惊世骇俗,又前所未有切中时要之论吧。

可是如此人才当初都数度拜送在自己的门下,却又自家顾虑之心给白白错过了;不然的话当初十数次开科取士之间,只要有一次机会录取了他,岂不又是一个辅世济时的良才之选,或又是成就自己慧眼识人的一时佳话呢。

他亦是可以想象当初一心报效朝廷而有所作为的对方,是如何在一次次科举不第和饱受讥讽之后变得心灰意懒、偏激使然,最终在沉沦无所作为了多载之后,绝然投奔了另一位乘时而起反乱朝廷的同门的心路过程。

他甚至可以想象到,日后这罗隐一旦随着这太平之学名扬天下;为士人重新所瞩目之后。莫说是当年以嫌怨一贯打压之的大臣韦昭范,就是自己也有可能会成为一番“有眼无珠郑文明”的典故和笑谈。

想到这里,郑畋忍不住在自己摊开练笔的宣纸上,写下来了“忧谗畏讥,感极而悲者矣。”数个大字。

——我是分割线——

而在江陵城外,却是一片雪后放晴的素白中,遍地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的寂美景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