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五百二十三章 古来治理初无别

唐残 第五百二十三章 古来治理初无别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五百二十三章 古来治理初无别

而在襄阳城外清波荡漾的名胜——习家池上,一艘青绿色的双层游船上,也正当是高朋满座的饮宴场面。

在场众人既有高冠束发的文士,宽衣披头的曲艺名家,也有皮帽弁冠的官吏,更有大腹便便而穿戴素锦的商贾之人,乃至是几名带着深目高鼻虚发微卷等藩胡血统特征的人士。

而他们所热议的话题,同样也是讲习所里发生清退事件,及其后续余波荡漾的影响。因为,先是有人为之求情和上书辩解,认为此事过于小题大做,而被打入另册就此调离相应的位置,变相的贬放道安南之地去宣扬教化了。

然后,又有人从中顺势陆续举发了好多名同僚、下属、上官人等,相应的各种真真假假的不当言论和私下非议之事;更有人从中不遗余力的推波助澜,大有想要把水搅浑的意向和动态。

结果这场相互举告风潮还未在大讲习所,及其相关的文士、学子人群中成型,很快就随着那位大都督公开发表在公示木版和街头小抄上:

关于“鼓励实名上书论事,不得以捕风捉影论罪咎过。”、“警惕别有用心份子裹挟舆情的数十种常见手段”“仁恕之道不等于养敌为患。”“鼓吹乡贤的本质背后”等数篇杀气腾腾、指向明确的榜文,而像是被浇了一盆冷水就此迅速平息了下来。

“这么说,大都督的这番态度已然是十分鲜明了。。诸位可莫要再有所他想了。。”

“在日渐臻全的《太平田亩制度》下,只怕不会再有此辈土地乡贤之流的容身之所了。。”

“大都督府摆明这是要师法先秦耕战一体的军功爵田和官民屯垦故事;而这治下的大多数田土所在,都是要强制限定租赋滋息,好给那些穷苦不堪的人等一条自食其力的活路。。”

“若是再有人不知好歹的,想在这上头去强行违逆和暗争苗头,只怕是破家灭门而死无葬身之地了。。”

“既然世道和格局已然与过往不同了,那我辈也要应时而变,放弃过往以田土立家处世的道路了。不然终有一日会犯上大都督的禁忌和忌讳,那就万事皆休了啊。。”

“其实啊,这天下之大,难道除了从些许田地产出里与小民争食之外,就再没有任何的出路么,这可不见得啊。。”

“如今咱们这位五南使君的治下,但凡是果木茶树,矿山工场,货殖流通,鱼盐海舶,那个不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地方啊。。何苦去死扣一点田土里的出息呢”

“更别说是跟着都督府以大舶通商海外,穷罗外域无尽物产、人口的聚利无算呢。。又何苦在这遍地饥苦的中土争得头破血流,斗得你死我活呼。。”

“那我辈有何德何能,放弃过往熟唸的立身之基,而贸然投献到这些行当中去了。。”

这时,终于有人回过味来,而有些拘谨和审慎的问道。

“自当是眼下便有一番现成的机缘,可以与诸君共勉之了。。”

在场一直冷眼旁观而没有开口的岭外茶商行会代表刘知谦,这一刻才慢条斯理的适时道。

“有消息所称,都督府此番打算师法两岭故例,于荆湖之地发行一批太平公债。以珠崖雷交各地的盐产和石蜜、茶饼为质保,取五年之期二分半之年利交割兑换一轮;”

“其间若是不想坐食其利或又是急于折变者,这可以凭此在都督府的供销之所,以最初市价支取相应的质保物产,或是优先采买于都督府的其他专营事物。。”

听到这么一句话,在场众人不由的发出一阵子低抑的惊呼声来。要知道,两岭的盐场、蔗田和茶山,素来是太平军谋利于内外的大宗项目,居然可以籍着采买公债而变相的参与和承接其中的经营。

然而,暗自又不免有些隐隐的惊惧和担忧,就怕这是都督藉此巧立名目,敲诈勒索或是强取豪夺于他们背后所代表那些地方势力的变相手段而已。

“我也听说都督府有意开拓几条新的商路,而打算从民间筹集愿意协力之辈。”

这时候,另一位北地背景的大商人王婆先,也像是语不惊人不休的开口道。

“敢问这位仁兄,此事可曾当真呼。。须知晓如今天下板荡而处处动乱,盗匪、乱军横行而商旅多为所害。。”

然而很快有人就提出了质疑之声。

“要知晓,这都督府行事多年下来,又可曾无的放矢过么,这次想要开的商路有二者。”

王婆先却是不以为然的反笑道。

“其一乃是陆路,出邵州走黔中,通南诏、骠国乃至东天竺的南中古道。。其二,则是出海放舟北上登莱,转往新罗、倭国的故通海道。。”

“并为此专设了南中、通海二社,以广募民间之人力物力以为股本分食其利,诸君可以为否?”

就在这场吹风性质的宴会一直开到了天色发暗,又在夜色深沉中才得以随着满肚子心思的人群散去之后;相应不同佳都呈现出来的情景和众人的言行,也随之相继出现在了襄阳城社调部的文档中。

其中一名肚腩颤颤的赴宴商贾杜轩,也在夜幕的笼罩下穿过开始执行宵禁的部分街道,而来到了襄城外郭一处并不起眼的宅院当中。然后才对着一名眼神明利而形容清廋、气质儒雅的硕毅老者,恭恭敬敬道。

“让宗长久候多时了,实在是颇有些波折和意外的情形啊。”

只是当这位杜宗长听完了宴会上的见闻之后,才暗自叹了口气道。

“我决意封了祠堂,除了少许祭田之外,将所有田契散发于各家,就此自立门户好了;余下祖产也相继折变掉,转而投入到去采买公债。。”

“宗长,何至于如此啊。。”

说得满头大汗的杜轩不由得大吃一惊道。

“因为,本家除了亡于军中或是动乱的人,能逃的怕都已经逃了;剩下眷恋乡土的族人,我也要为他们谋一条生机和出路来啊。。“

“你须知晓,我杜氏族人多散其境,个中固然或有所洁身自好之辈,但是怎么又会少的了管束不力,乃至假借家门的害群之马呢。”

“与其心存侥幸的让事情引而不发,最终让人抄了族产而去邀买人心;还不若自己主动将偌大家业都散于族人之属,令其凭立门户反倒还是我杜氏之人受用啊。。”

“至少在分家之后。就算被太平贼。。都督府那捏到了把柄和罪责,也不至于事无巨细的清算和诛连到,这些仅有少量田亩傍身的小姓单户了吧。。”,

“然后再收买一些太平公债,投产于通海、南中两社之后,我辈也算是与都督府的产业有所羁绊和牵连,如此的主动投献下来,最少也可以为我辈换取一个稍加宽容和体面的待遇了罢。。”

“想那都督府若有长远规划和谋求,断然是不会在受了投献后便就马上拿我论罪的,这样多少也会寒了相应参与之人的心思,而令其相互猜疑自危起来的。。”

“此外,你派人,不,亲自去荆门告诉那个杜阿六一声。。我已经把他从宗谱里除藉了。。”

“宗长,为何要如此行事。。他好歹是咋们杜氏的支系啊。。”

杜轩再度大呼不解道

“当然是为了撇清与本家的干系,令他在军中放心谋取仕途和前程啊;兴许日后襄城杜氏的家名和门第,就要靠他这个不打紧的旁支子弟,给传续和光大下去了啊。。”

杜宗长却是无奈的摇头道。

他所出身的襄城杜氏,曾经也是荆楚大地上一支独秀的显赫世族,号称“锦绣文章”的门第,在襄阳更是有过“半城杜”的美誉。

在史上出过“初唐五言律第一”“文章四友”之首的杜审言,也有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的诗圣杜甫、杜子美;更有在但罗斯之战中流落域外,辗转欧亚非三大陆最终从海路归来,写下安西属官杜环。

主动带着嫁妆倒贴上门;最后还打动了著名的女冠玉真公主,而闻达于唐玄宗与杨太真之前,开始了人生舞台最为巅峰时刻的表演。)

而襄城杜氏同宗的另一支,号称京兆、襄阳、濮阳三望之一的京兆房就更牛逼了;那可是自东汉以降,就号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更写在本朝《氏族志》上的宰相世系之家。

自开国以来先后出过杜淹、杜如晦、杜济、杜亚、杜佑、杜敳、杜牧等等名臣、大家。

于当朝更是有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杜让能、杜弘徽兄弟侍奉禁中,而维持着家门不堕。相比之下偏据南方的襄阳杜氏就要逊色的多了。

曾经拥有的一切风光体面,都随着中唐以降的世事徒变而风流雨打去了;曾经的半城杜也死的死、逃的逃,余下来的族人也不复往昔的风光渊菽了。

所谓太平盛世的锦绣文章之家和偌大民生,并不能庇护的了族人在这个徒乱世间给人驱杀如猪狗的遭遇;甚至一度连一个区区的乡间土豪,都能够长着节帅的威风而凌逼于头上。

所以当本家能逃走的都逃走之后,最后是他这个避世潜心治学的长者,依照辈分资序给推举了出来成为残余杜氏族人的宗长,而不得不担负起家乡亲族的命运来。

实际上他接手的是个百孔千疮几近瘫痪的家业了,甚至就连城外田亩的租子都未必能够及时收得上来;而他眼前这个死胖的商贾杜轩,反倒是他眼下为数不多可以借助和信任的人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