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五百零八章 四海崩乱似永嘉

唐残 第五百零八章 四海崩乱似永嘉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五百零八章 四海崩乱似永嘉

顿时惊得这对兄妹转过身去。却是同为族人旁支子弟于鄂水推门走了进来,还摇头道:

“你们还真是不懂得提防,让族长的家生子跟了你们一路回家里来都不知道。。若不是我使些手段把人劝走了,你们这些话岂不是要有大麻烦了。。”

“这。。且不至于吧。。都是亲族之人。。”

于东楼顿时有些不自信的道。

“莫说是那些外姓的佃客、寄户,落在本家祠堂乃至地牢里受家法的亲族之人,这些年还少见过么。。”

于鄂水却是摇头叹气道。

这下于东楼顿时哑口无言了,而他妹妹更是颤抖着缩了下身子作为反应。而陆吾继续自顾自的的道:

“所以你们要走就的立马赶快了,乘着祠堂那边还没反应过来,我还可以寻着由头遮掩着你们出去。。”

“那你为何要做这种事情,日后又该怎么办。。。”

于东楼自有些惊讶和感激的到。

“我当然和你们一起走了。。不然如何交代。。反正也没啥牵挂了。。”

于鄂水不由的苦笑道

“援手之恩断不敢相忘。。”

于东楼当即郑重道。

这一刻,他努力压下心中的优柔寡断和恋恋不舍之情,当即捡了衣物就赶紧匆匆摸出们去了。然后,才见到在门边上被打晕了捆绑作一团的人体,显然就是于鄂水劝说的成果。

走了庄子之外,才发现于鄂水还准备一只小毛驴,正好让他妹子乘了上去。

“这是俺在外头卖膏药时讨活计的家什,现在你说该咋走。。”

于鄂水再度笑笑道。

“沿着河往南边走,避开大路走也莫要靠近镇子那边,大概走上四五十里地,就能见到相应的关卡和哨位了。。”

于东楼想了想交代道。

数个时辰之后,他们好容易涉水渡过一条河对岸又爬上山坡,才停下来歇脚没多久。却对岸隐然是敲锣打鼓的声音从远远的传来;

还有人在原野当中的道路上,三五成群的一边叫喊一边追赶着什么的。更有人牵着猛犬一路追寻到了河边上,才有些失望的掉头折返

这一刻于小妹的脸色变得煞白起来,而于鄂水更是有些面容不好看的叹声道:

“这儿也不能呆多久了,本家这次是发动了全力来找人了,上一次还是二房新纳之妇,与人出奔的时候把。。”

听到这话,于东楼更是勃然变色。因为他可是亲眼见过那个被抓回来的相关人等下场,只怕十里八乡的许多人都无法忘记的场面,如今也难免落到自己和妹妹身上么。

“只是,九郎你接下来有什么后续打算。”

于鄂水意有所指的又道

“当然是在南边先把人安顿下来再作打算了。我还算有个职事可以讨生活。。。”

心中既是难过又是失落的于东楼,不明所以的应道。

“光是这样怕还不够吧。。我觉得你还应该伺机出首本家来撇清关系了;这样日后若是发生什么了,也有缓转和挽回的余地啊。。”

于鄂水却是继续摇头道。

“这,不至于吧。。”

于东楼不由的惊讶和犹豫了一下,心中犹自还是有些难以接受这个结果,或者说是依旧有些不愿面对的逃避之念。

“这几年我在外面卖膏药的生意越发不好做,但是地方走的多了,也看见的多了”

于鄂水越发的叹气道。

“世道已经变得让人无所适从,家里这些老货却依旧一心求稳畏变,我可不想和那些苟且得安的多数族人一起,陪他们埋土了。。更想换一个新的活法,就算没有你九郎的缘故,本家我也是呆不下多久的。。”

于东楼不由惊讶了一下,这难道是太平军书中所述的,于一切污浊之中自发而起求变求活,乃至企图决裂过往的觉醒者么;却是又想起曾经看过的宣传白戏之一《两面人传》。

其中那位朱老虎,对内乃是敦睦亲厚的长者,侍奉至孝的好儿郎;对外就是残狠奸恶鱼肉乡里的大豪、为了敛财不择手段逼死无数的里正长,乃至不择手段投机奉上的小人鄙夫。

这究竟是他的那一面呢。

——我是分割线——

襄阳城中,天气丝毫不见转凉,而令大多数人依旧不免穿着单薄而清凉。

周淮安看着面前字体隽秀而墨迹未干的《太平考成法:监察条例》,很有些感触和吁然的意味;因为这就是端坐在怀里用光滑紧致腿根把自己夹得紧紧得小挂件菖蒲,根据他陆陆续续的口述一字一句来逐步完成的。

像这种既可以时刻可以把玩和逗弄在手的外在乐趣,又具有文理娴熟和精通书法蝇头楷等内秀的活抱枕,在这时代可真是尤为难得了。

若是放在早年间,或许就没有史上那所谓女校书、女中书们的什么事情了。所以对于眼下的周淮安而言,隐约的出身背景来历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符合自己的基本审美和用途,也的确是欣赏兼带喜欢之;并且已经有足够的势力和权柄,来无视外界的杂音和干扰周庇之,令其发挥出自己的用处来就行了。

随即周淮安就将思绪从女孩儿娇嫩的肌肤上,重新回到了具体的考量当中。不断的会见各色下属听取他们的口头和书面意见同时,出台这些后续补完的章程也是必然的结果。

乘着集体事业刚刚兴起的活力和冲劲,尚有试错和容纳偏差的诸多余地,以及相应上升空间和大量发展渠道的多种吸引力和鼓励效能下。

将相对严谨周密的大体制度和约束、追责体系给逐步到位的奠定下来;好过放养式得等到将来官僚体系成熟和自洽到一个程度后,就只能在求稳式的顾全大局下,零敲碎打的有限修修补补了。

这也就体现出一开始筚路蓝缕的白手起家,自行培养和发掘起来的人员人才基本盘;与那些到处收降纳叛而吸收进体制内来的旧属留用人员的最大区别了。

前者在稳步上升的过程当中,只要考虑如何从无到有的接受和不折不扣的应对新事物;也许会出现不少偏差或是走上弯路;但只要大致发展方向不出问题的话,在体制良性运作的激励机制下,最终还是会走到理想的正轨上来的。

但是后者往往就会随着改换门庭的过程,将大量就有体制的隐患、弊端、旧习、等等包袱和负累,给积少成多的带到新兴的集体中来;也许在短时间内还不至于显露出来。

但是一旦集体的事业遭遇到低潮和挫折,那这些本身带有投机和苟且性质的存在,就很容易在相应位置上变成拖后腿,甚至是分裂、内乱的逆向作用力了。

所以自古以来得国之正莫过于犁庭扫穴式的扫平天下的雄主们;而不是那些玩上层政变和篡夺,而看似相对轻松简单夺取国家政权的司马氏、杨氏,甚至是赵氏之流。

因为他们直接用暴力和**消灭的方式,直接或是间接摧毁了末代旧朝,所留下来积重难返的大多数事物和盘根错节既得利益阶层;得以轻装上阵式在相对干净的新版图上,相对轻松得完成新朝奠基的基本架构。

如果,这些开国君王顺便再轻徭薄赋的与民修养生息,乃至鼓励生产和督促开发无主荒地,便就是开创一代盛世明君的基本前置条件了。

而后者则是直接继承了旧朝体制内的大量弊端和隐患,作为政治遗产的一部分继续不断的发展和积累起来;也因为并非是压倒性力量所取得的胜利果实,同样也担心被别人用相对取巧的政变手段夺走;所以不可避免将所掌握的资源,大量用在内部维稳和制衡现存派系,乃至收买既有的利益阶层上。

于是,在对外的政治军事、乃至民生发展上,就不必避免的随着资源调剂和投入的锐减,而出现各种严重的衰退和败落,然后是社会矛盾的激化又进一步催生了,对内镇压维稳资源的居高不下。

乃至逐渐演变成为诸如北宋“三亢”之类体制内畸变化的架构。或是体现在对外战争的败多胜少,国内的农民暴动频繁,而总是在自己国土上保持上所谓的“胜率最高”。

就好比后世那些皇宋吹手和真爱粉们,总是吹嘘我大宋国家收入如何之高,都城居民生活水准如何的优质,却基本上无视历代以降最为繁重的赋税和高物价下,挣扎死去或是奋起反抗的万千蝼蚁小民。

直到这个越走越窄的死循环彻底崩溃,或是被天灾**、外族入侵等外来因素突然打破。于是就有了靖康耻,又有风波亭和绍兴和议;就算没有辽国的岁币,却还有金国来割肉放血;等没有了金国的割肉放血,又又蒙古来狼吞虎咽。

这看起来是颇具某种无奈的偶然和意外,却有充满了各种积累下来的必然因素。虽然宋粉总是要哀其不幸的感叹,大宋真是何其不幸的在一个比一个牛逼的对手坚持到最后一刻。但是用后世新朝太祖的一句话说,就是落后就要挨打。

这个落后不仅是指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还有国家至上而下的精神面貌和体制运作,资源产出和动员效率等一系列因素的总成;自己立身不振又怎么指望身强体健,而具有足够的肌肉和威慑力。

若是本身从性格根子上,就是只会窝里横的怂人窝囊废的话,就算靠老天给他怎么换对手来陪练,还是免不了挨打受欺负的。而周淮安身为穿越者的眼光和见识,最起码也不至于比这些成功范例更差劲才是。

而在场负责汇报工作的米宝声音,将周淮安的思虑再度给拉回到现实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