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四百九十六章 啸旅乘明发

唐残 第四百九十六章 啸旅乘明发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四百九十六章 啸旅乘明发

长安城中,做为新朝鼎立不久的最大特色,就是满街上时不时成群结队攀比式的招摇而过,各色旗牌、鼓吹、苫盖,还有宝马香车所组成的仪仗和排场。

而在一处处的酒楼、茶肆、街亭、食店壁板之后,也始终不乏一些仇恨、嫌弃、厌恶、鄙视和恶妒的复杂目光,以及“沐猴而冠”“礼教败坏”“人伦扫地”之类的抱怨和咒骂声。

而每当两队仪仗正巧在街口迎头撞在一起的时候,为了争道而吵吵嚷嚷的声音,甚至是拳脚相见的动静,也会吸引了聚附了大批城南下坊的市井中人来围观和热议。

直到被或远或近闻讯后,总算磨磨蹭蹭或是慢腾腾赶来的巡城队,给重新驱散才得以结束这时不时爆发的街头闹剧。

因此,这也是那些新朝大齐被册封为公卿王侯、高官将相的肱骨、栋梁们,在被相继强令调走麾下兵马外出征讨后,少数能够用来体现在机身存在感的手段和乐趣了。

他们的另一桩乐趣,则是仗着新朝的特权和便利,时不时的闯入那些旧朝王公、官宦之家中,登堂入室而雀占鸠巢式举办各种游宴和寻欢作乐的聚会。

甚至把主家人等叫出来侍奉,而在大咧咧的粗犷言语之下,欣赏他们敢怒不敢言的表情和态度,并以此为取乐之道,就此命名为“找登对”“打挂落”。

而在几乎是完全歇业而变得一片萧条的东市附近,一处典型的小户坐商家的院落中。

已经是一名校尉的赵子日,略微心满意足整理着松垮的裤胯,从一处隐隐啜泣着的房子里踱步出来;看都不看一边边上檐下卑微堆笑低着头的男人,而对着等候在外的几名部下们。

“这娘们成色还不错,你们都可以去试试,只是悠着点气力,千万别弄出人命来便好了,”

然后,才让人抬进来一大袋的物件,对着一声不敢出的男子,努努嘴就扬长而去了;至少在远离了那个令人诸事不顺的灾星之后,他赵大官人在饱受患难与坎坷之后,也总算迎来了时来运转的好日子。

不但被尚总管麾下一位军主的先锋大将捡了回去,还因为体貌行状相对凶狠而做了一名跟在身边冲阵的掌旗手,自此开始发达于义军之中的时光了。

如今他虽然只是大齐新朝的区区一介校尉,却是可以名正言顺以巡城司的身份,继续留在这天下第一富庶的长安城中;

见识之前无法想象繁华风物的同时,也是恣意纵情的享受着真正官家人的生活;

无论他的上官和其他军将们,想要什么或又是看上了哪个,他都有法子和手段来软硬兼施或是巧思营钻着的弄到手。

这也让他在博取了能干和得力的名声之余,也居中过手攫取了大量的好处,并暨此更进一步把持了好几个坊区的利益。

与之相比,自己早年在岭南偏僻远州乡寨里的作威作福日子,就像是夏虫不可语冰一般的可笑和拙劣了。

“那位兄弟请留步”

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却让他浑身皮肤紧绷而毛孔都要肃立起来。

“可是赵大哥当下,小弟盼得重逢太久了。。”

赵子日却是不管不过的夹紧坐骑的鞍鞯,拼命驱策着一路撞翻、踹倒了好些个行人,不管不顾的想要将这个声音给抛在身后;

突然马下失足前蹄一软,就把他兜头越过了青苔斑驳的栏边,甩进了石桥下满是枯叶和污泥的御沟之中了。。

“我没看错啊,这就是从岭外过来,一直很照应我的赵大哥啊。。”

那个熟悉的让人恨不得捏住喉咙,掐掉舌头,再用挤出来的肠子绕上一百圈的声音,还在桥栏上念念叨叨着。

“赵大哥你还好么。。”

“还不快把赵大哥拉出来。。”

听着这个让他无数次午夜梦回,都要惊醒过来的声音越来越近,想要挣扎起来的赵子日却是再度失去平衡,被翻腾出来污泥重重呛了几口,这百万士民大都会上数百年承平下来积淀的滋味,薰的他几乎要死去活来。

而与此同时在大内安化门附近,国子监和太学所在的务本坊。一大群在临时被聚拢起来的士子也在满心的忐忑之中,一边吃着专门提供的麦饭,一边看着上首开始点名的义军头目。

已经是四十五岁的不惑之年,襕衫洗得发白还缀着补丁的韦庄赫然也在其中;小心翼翼的吞嚼着这些有些粗粝的饭食。

他虽然是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前代山水派大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祖上在武周年间出过文昌右相韦待价;但是到他这一代早已经落魄为庶寒之流了。

更兼父母早亡家境因而寒微。他自少孤贫力学,以才敏过人而闻名诗坛。曾与已故的花间派宗师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因为熬年时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的缘故,为许多贵家所不喜。

因此,除了早年曾经在昭义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刘潼幕下短暂就职文笔的经历外。如今他滞留在长安并且屡试不第的蹉跎了第十五个年头。

所谓的韦庄之名,就是因此而改的。前些日子他好歹以几篇投贴,在出奔来京的前镇海节度使周宝府中,做过一段时间衣食无忧的门客。

但是好景不长,号称五朝良将的周宝既不为今上所喜,又被阉宦所凌迫而家财散尽,只好遣散了他们这些门客而避门不出,随即又远遁他处。

他还没来得及另寻新东主,就随着贼军打来朝廷沦陷,而随着广大在京游学、待考的士子们,一起困在了这处西京城中了;

很快的随着市面上的物价飞涨和日用短缺,他也不得不在身无长物腹中饥渴之下,只能从大流定期聚集到太学之中去,吃这些贼军所提供的赈学粮了。

作为相应的代价和交换,他们必须拿着自己的告身定期到国子监中去点卯和签押;才能换取到一日两顿的现成饭食。主要是麦饭和杂饼,偶然还有盐菜自取。

而定期还有一些抄写文书、告贴的雇请,则可以当场计件获得一些现成的铜钱或糙米来;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可以在城南靠近城墙的下坊之中,自足数日了。

据说这也是所谓新朝大齐的善政之一,由贼军中那位巡守京城的孟大将军所建言,并亲自主持的事物。事实上大多数人对于眼下这种境况,既是迷茫、惶惑和无措、失落,却又无能为力和绝望异常的。

这煌煌大唐朝廷怎么说没就没了呢;不是传说还要中兴三百年么。这天下首善的西京长安,怎么就易主成了新朝大齐都城了呢?

他们大多既悲观自己的将来,担心日后朝廷可能光复之后的清算,又畏惧眼下所见的贼军强横与得势。更是迫于生计现状的艰难与煎迫。

因此这些士子中陆续还真有一些人,实在耐不住眼下生活的清贫和疾苦;就此主动寻求投效了贼中,而获得一些委任的低微官职和头衔,拿起了相应的犒赏和临时俸禄来。

韦庄当然不想投贼或是为之奔走张目,但是也不愿意占用家中微薄的积蓄和口粮。所以只能放弃所谓“不食周粟”的原则和坚持,且为五斗米折腰一时了。

毕竟除了各坊由贼军监管下限量放售的铺子外,私底下可谓是越来越难以买到粮米了,而他还有几个年岁不等的弟妹们,同样是无所进项而在嗷嗷待哺之中。

“韦庄,杜陵人韦庄又是那个,出列来说话。。”

这时候,突然有个声音喊道了他的名字。让他不由一个激灵的站起来,然后又连忙缩下去却是来不及了。

“这个韦生啊,你的时运到了。。”

一名身穿蓝绸衫胯而形容狭瘦,手脚粗糙的军吏,走到被军卒给眼疾手快拽出来的他面前道。

“现下有一桩要紧事务,正待尔等出城去交办。。相应的酬劳从厚。”

“我。。我。。我尚有家人在城中须得照看,难以外出远行的。。”

韦庄不由大为紧张的结舌道。

“也无妨了,只要留下家门所在,相应酬劳自会送到府上的。。”

这名军吏却是不由分说将他推回到队列中去。

随着一个个被念到名字的人,陆陆续续的站出来又被带到一边去。然后,韦庄就在这里也见到了一个旧识,

“杜兄,怎你也被选上了啊。。”

他的同年兼旧识池州石埭人杜荀鹤,用筷子挑着碗里薄粥漂浮的盐菜梗,放在口里深有滋味的咂嘴道

“老韦,你未曾留意到么。。”

“留意到什么。。”

韦庄不明所以的道。

“此番选中的都是未曾考中的落地学子。。”

“那又当如何,这京中岂不遍地皆是。”

韦庄更加疑惑道。

“可是人家看似只要贫寒、庶门的出身,对于有宦门,大族、显望背景的士子,可是都一概不要的,就算无意被选进来,也很快汰退出去了。。”

“。。。。。。。”

“所以说,只怕是贼中要有一桩要紧的勾当或是大事件,须得我辈参与了。。”

与此同时,长安城南的光化门外,一支满载着各色珍宝财货和外域物产的车马队伍,也在“关内转运使”的旗帜引导下,沿着京畿四道八去之一的商洛官道,蜿蜒行使向南边的蓝田县去。

——我是分割线——

千里之外的夔州,

满头是血的秦世功,也一路没命奔逃着冲进了一片兵荒马乱的奉节城中,因为这里尚有他在任上短时间内就聚敛起来的细软财货,还有他所收纳/霸占不久的两个爱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