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四百七十二章 蹄迹未干人去近 中

唐残 第四百七十二章 蹄迹未干人去近 中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四百七十二章 蹄迹未干人去近(中

按照俘虏中的大致说法,原本围困荆门城的官军至少还有万余人;周淮安还担心逃回去的刘巨容回合之后,会重整旗鼓变成太平军新的妨碍和阻力。w菠●萝●小w说

这才让明显已经使用过度的剩余几艘水轮船,冒着随时解体和损失的风险,拖曳着满载着追兵迅速北上而去抢占先机。怎么就会在一夕夺寨之后就全部投降了呢。

然而在亲眼见到了这些投降的官军之后,周淮安也基本心中释然了。显然山东节度使刘巨容麾下的大军,也不是平白能够变出了来。尤其是在前年攻略中损失的兵员和甲械,可没有那么容易补回来的。

所以,当他的主力大军攻打荆州城的时候,着进门城下的围困部队,就被他逐步逐批的抽调和替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老弱病残之流。

因此,如今靠墙的临时俘虏营地中,几乎都是各种面黄肌瘦的人等,在手口并用捧着太平军提供的干粮糊糊和带皮薯粉汤吭哧有声;

甚至还显眼的夹杂着,头发花白的老人和浑身干巴巴没几两肉的没毛少年。显然是刘巨容在维持军队的同时,也治下能够罗括到的男性劳力都给带出来参加攻战了。

不过相比之下,易手过两次变得城壕破败的荆门城中也好不到哪里去;最后能够站着出来迎接大部队的,也只有人人带伤的不足千余而已。

而负责带队的只是原本三营驻队中的一名团属校尉而已。至于其他职介比他高或是相等的存在,基本上非死即伤或是在战场失踪了;而只剩下他一个还能活蹦乱跳的。

周淮安额外拨亢召见这个幸运的勇士,询问敌情时才发现他的名字叫做杜洪,乃是由地方土团盖而投奔了义军的岳州人士。

后来太平军北上之后,就随着驻留义军杂属一起被收并;经历了打散重新后因为表现积极,又成为了一名补充营的队正,然后临阵积累资历火线提拔为旅帅、副尉。

算是一个太平军治下颇具相当代表性的人物了。

接着一路下去,重整旗鼓再接再厉的太平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的攻破已然是没有多少防守力量,或是守备尽数逃亡而格外空虚的长林、乐乡、义清、率道、南漳等多座城池;

又花了很小的代价拿下唯一有数百官兵,进行坚守和抵抗的漕运水陆要冲——柘林戍之后,襄州州城兼山南道的理所——襄阳,就彻底对太平军武装力量敞开了怀抱。

只是站在平稳行驶的座船上,看到天际那座隐隐呈现于奔涌大江之畔的襄阳城时候,周淮安心中第一时间想起来的,却是诸如《黄蓉襄阳后记》《军营中的女侠们》之类的作品。

好吧,抛开这些有的没的瞎想。根据事先做过的功课,这座城池最早起源春秋楚国的北津戍,后来经过东汉末的荆州刺史刘表,东晋的梁州都督朱序等历代修缮和增筑,才有了现今的气象和格局。

虽然还不是南宋末年那个被往复营造过的“铁打的襄阳”。但是现有足足周长九里、水陆八门的格局,也是荆楚、江汉之地难得的大城、雄城所在了。白居易就曾有诗《寄微之三首》云:襄阳九里郭楼堞连云树。

而在城池东面、南面都是自北向南奔流而下又折转往东的汉水,以及分出来几条环城交汇的支流;而北面和东面的大片郊野则是被紫盖山、鹿门山、万山、岘山等群山所遮护。

至于江上还有汉津戍的浮桥,与汉水对岸的樊城镇相连;从而形成南北之间互为抵角,声气相通的优势。

至少相比太平军之前攻掠过的几座大城都邑;诸如背湖面江三水缭绕的安南交州宋平城,或又是群堤重重环抱而两山包夹其中的江东润州丹徒重镇等,都毫不相让更是有所胜之。

可以说在这种地形下,想要进行围困的话不是不可以,却是要在水路配合之下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行;而想要进行攻城的话,那能够展进行大范围的排兵布阵或是展开攻击部队和器械的余地,却是相当的有限。

因此,在这里也相继做过隋朝的总管府,唐初的都督府、行台尚书省、安抚使、中唐的采访处置大使,晚唐的山东节度使、观察使、转运使、盐铁巡院的驻地和理所。

通常号称有户四万七千七百八十,口二十五万二千一。只是在眼下刘巨容的山东行营兵马大都覆灭在江陵城下之后,不知道这座城中还能够剩下对少残余的守备力量了。

因为身为官军主帅的刘巨容这人,在地方任上堪称是精明有为而手段酷烈;对城内控制的也是相当严密,甚至是采取了宁枉勿纵的严厉态度。

故而虽然之前有太平军的外围武装,时不时在城下骚扰过,但是对于襄阳城中的消息打探和其他的情报工作,一直都是进展甚微。

长期以来,江陵方面就只有一些私下偷偷往来的商旅,所能提供的二三手间接消息,来进行扯面的推断和判定了。尽管如此,挟以大胜之势的周淮安还是有相应的兴趣和信心,以麾下这重整后的数万虎贲来称量和计较一番长短的。

“传我令下,”

想到这里周淮安断声道。

“属下在。。”

左右顿时一片拱手而立的应和声。

“令王重霸的水军封锁江面,配合左阵吴星辰麾下第四军的五营战兵先行渡水,再以本阵样子队和投火兵为支援和加强。”

“相机拿下安养县内的樊城镇,就此隔断襄阳在汉水以北的联系和援应。。”

“谨遵军命。。”

一身披挂而愈发显得脸瘦小眼的左阵郎将吴星辰,瞬间于其他几个人很是激动交换了一番眼神,当即喜形于色的出列俯首道。

毕竟,这些日子过来他们这些怒风老营的故旧从属,都是随着大流而动多数的表现泛善可陈,基本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和机会。

因此眼见得太平军麾下的越发的兵强马壮而各色人才云集,自己这些怒风营出身的老义军,也不免暗自有些隐然的紧迫和危机感了。

虽然这位领军一贯以来表现的都很顾念旧情,也善待那些曾经追随身边出过力的老兄弟。哪怕伤病退役了实在不能做事,也会给个安身之所好吃好喝这颐养天年,确保衣食无忧的度过余生是不成问题的。

但问题是吴星辰他们可还算是年轻,还有大把的岁月可以用来有所作为的;让他就此交卸下军中的职事,保留军籍和待遇到后方去,兼翎一个悠闲自在的体面和优遇位置,却是远非他所愿的结果。

所以他不但要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本色,表现出一切以领军马首是瞻的坚决态度来,区别于那些新附和投效之辈;还要想方设法抓住每一个可以建功的机会,来彰显和体现出自己这些老兄弟的价值和用处。

至少也要保住现在位置上,不被人给用更多样的选择给后来者居上,乃至取而代之掉。要知道,如今在太平军愈发繁杂的体系之中,隐然是各种渊源和干系的派系。

他们既在《太平田亩制度》和《圣库制度》《太平要略》等,共同的旗帜、目标和主张的理念下携手奋进;又在各自诉求和具体立场的细微差异下,保持着相互竞争和制衡的局面。

最初的时候,除了他们最先追随起家的怒风老营兄弟之外,又有曲乘裕、张彪和丘宦、樊绰为首的安南乡土派;再加上岭南本地聚附起来的将士,所构成的五岭子弟;其中又产生潮循出身老派和广府出身新派的细微差别。

此外,尚有钟翼、赵引弓为代表所谓弃暗投明的光复派;随着越来越多反正和投降、被俘获,又被改造的官军士卒而壮大起来。其中又天然分为客籍的长征戍卒,和本土的五管旧属两大群体。各自又与安南乡土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后来随着黄王大军北上,太平军出桂州而攻城略地于湖南,又陆续收并整编了许多义军旧属之后。尤其是王充隐,曹师雄、朱存、张居言等义军故旧和军将,相继交出部队加入进来,就让他们所面临的的竞争局面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了。

所以吴星辰哪怕依旧身为那位领军最早任命的六主簿之一,但却也是其中危机感最强的吊车尾。

毕竟刘主簿中地位最高的柴平,可是在落魄时提携过那位的天然恩义,只要不犯大错就是当之无愧的副手之一;

而留在岭内的老关和程大咬,虽然出身的资历最低也没有什么突出之处,但是却是他刚入义军时,第一个追随鞍前马后的老人中的老人。

隶属于后阵的苏无名这就早早的暗自投靠和抱上这位大腿,而事事唯命是从,属于用得顺手不会轻易改换的人选。

而另一位射声校尉出身的吕方,则是这位早年合作有加的老相识了,而且基本安于现状而不争什么了;估计差不多时候到了就会退养到后方去与将头王蟠作伴了。

就像是最后一位刘六茅也比他强上许多,因为他不但是王将头的亲兵队出身,也是早期义军中唯一的马军将官,哪怕后续补充进来的人选再多,也无法与他的资历和威望的。

所以他思来想去之下,似乎也只有自己是最晚表现出善意和态度来,而已经不是让人不可或缺的那个了。如果他不能够再奋发振作和有所表现机会的话。

另外,也因为他暗中打听到一件事情的端倪,而促使他下定了决心的缘故。

众所皆知,如今已经构架完成八个军序的主官,目前都只是各人分别兼任一部分,并没有直接的任命落实到谁头上。而在地方戍防官的任命上也只落实了寥寥数人而已。

随着协助黄王东征、北伐的大业基本尘埃落定;再加上湖南、荆南地方的重新平定;论功行赏和委任相应的职守也就势在必行了。

他固然是坚信义军的大业必有所成,也信服太平军的那些理论和主张必然能改变这个世道,但也不妨碍为自己着想而而更上一步的渴望和憧憬。

若是错过了这最后一遭在战场建功的机会,也许日后就也要长久的落于人后了。所以,他也不惜面皮的求了柴平、苏无名、乃至吕方来为之传话和表态,只求这个首战先发的出阵位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