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赐饯饔人移玉食(中)4K

唐残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赐饯饔人移玉食(中)4K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赐饯饔人移玉食(中)4K

只见滚滚尘烟之中,成群结队的契丹健儿和部落藩骑,娴熟如风的略过城头、城下攒射而来的箭雨,像是饿狼虎扑一般杀入了新城城下的战阵之中;然后,又在变得更加激烈的嘶喊声中纵横突刺往来,或又是在轻驰的马背上流水一般的搭射出一支支箭矢来。

而这时候,作为助阵的东奚部族兵也在距离新城不远的所在重新布阵,而用一辆辆高轮毂包着牛皮、披着毛毡的奚车,将耶律释鲁所在跃跃欲试的本阵给围做一个不规整的环阵,就此堆架上木枪和毛绳栅子,立下基本的阵脚和营帐来;

这也是奚部在与契丹对战多年当中养成的惯用战术,面对来自饶乐水尚有的契丹各部骚扰,他们会以此为依托先挡住其第一波攻势,然后同样以骑兵驱逐或是纠缠一时,再以大队步众冲出掩杀其后;令其不能立足势颓而走。

因此,历代奚王在丘陵和山地颇多的饶乐都督府境内,以此坚拒和击退了契丹人的多次进犯。只是当北山五部为主的奚族给契丹击败并且分裂之后,这种战法又随着契丹人所扶持起来的东奚王帐,而成为了配合契丹骑兵出外征战,负责压阵守营的最好掩护和助力了。

这次南征同样是丘陵众多的辽东之地,这些来自东奚部而依旧留在北山祖地的部族士兵,无疑对于攻掠和袭取那些几乎无所不在,而凭险而守的土族山城、寨垒;也是一种天然的擅长和优势所在。而只要分润一些牛羊奴口的虏获而已。

然而,当城下的结阵逐渐成型之后,先行掩杀上去的其他三部兵马,却是依旧没有拿下或是击溃眼前之敌。反而是在本部信使奔走往来之下,不断追加人马进去以为援手;然而战局并没有因此改观多少,反而又有好些之前先攻的别部小族的杂属人马相继败退下来。

这时候,负责弹压本阵的耶律辖底也有些坐不住,随后他在对着耶律释鲁一个眼神的请示之后,就箭一般带队驰出迎着烟尘冲进那些灰头土脸倒拖着旗帜的杂属部众当中。烧过片刻之后,耶律辖底等人就横架着马背上一个个人体,而相继推掷在耶律释鲁身前的地上。

“说吧,这是怎么回事,尔等又遇上了什么。。”

耶律释鲁却是不动声色的道:

随着这些被带回来的败兵,被鞭子和棍棒抽打的满地打滚嘶声哭喊连天之后,才有一名皮帽上明显带着尾羽装饰的小部头人,跪在尘泥中嗓音嘶哑喊道:

“是唐兵,应该就是唐兵了。。。”

“。他们在城下结阵以对,发弓弩如雨,小的们根本就冲不过去,就散了队。就算迎战各部大人的健儿也是毫无惧色,这除了唐地来的兵马,本地土族怕是拿不出这般阵势了。”

“难道是平卢军?”

在旁的耶律辖底失声揣测道:至少眼下能够有能力干涉和参合到辽东之地的唐地势力,也就实在屈指可数了;相对于隔着大半个辽西的卢龙军,反而是长年在辽东南部半岛沿海,拥有若干城邑和港口据点的平卢军,在可能性上更大一些。

然而听到这个不怎么好的消息的耶律释鲁,却是觉得心中一宽而阴籁尽去。虽然他是塞外部族的出身,但是至少也知道身为统兵大将,面对没有摸清底细的敌人是最麻烦的存在。但是知道了地方的阵营之后,也就意味着有了可以针对的基本策略了。

虽然不知道这些平卢军为什么突然打破,契丹人只在辽东北部和中部肆虐,而很少波及南部半岛地区的长久默契;而主动介入到辽东之地的局面中来。但是这些疑似跨海远道而来的平卢军,却是眼下他可以用来建功和巩固权威的良选了。

要知道中土大唐虽然已经内忧外患而颓势多年,但是在塞外留下来的积威和传说,还是长久可在这些草原藩部的骨子里,而不是那么好动摇和磨灭的;虽然在历史上契丹人也不是没有成功击败过以平卢军为首的唐兵及其附从的城傍、藩落。

但是每一次唐军败退之后的结果,就是数年乃至十数年之后变本加厉的反攻倒算;然后在势比人强的存亡危机之下,毫不犹豫的杀掉当初主战的首领及其亲族,就此俯首称臣而苟存一时;以待大唐将关注和敌意从自己的身上转移到别处去。

因此,百年前尚且只是一个支系附族的遥辇氏,也是赶上了长期把持汗位的大贺氏,在安史之乱中站错了阵营而被清算的危机当中,毫不犹豫的暴起发难杀戮了大贺氏,而作为当时王帐的上层杀戮一空,然后籍此拿到大唐册封的诰身,而名正言顺吞并其部众遗产,并强压其他七部一头,成为新的王帐头部。

而作为这场王帐更迭的亲历和见证者,就是当年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部头人,却以可突干旧党身份为由进行复仇,亲自动手杀戮了大贺氏出身松漠都督李过折一族,而在将出自遥辇氏的阻午可汗推上位过程中,居功得以崛起的迭刺部七世祖耶律涅里。

所以,接下来耶律释鲁甚至都初步想好了怎么与这些平卢军对阵。比如顺水推舟的用三部大人的兵马纠缠和拖住这些平卢军的主力,然后以全员骑兵的王帐和耶律部的健儿,迂回突袭其后路和劫夺、截断其粮道;这样原本渡海而来的唐兵就势必难以持久。

而在契丹游骑的封锁之下,辽东当地也是难以令其就食与地方的。这时候他们就要面临粮尽而退,还是在饥馑当中不战而溃的两难结果;而唐兵一旦动摇和颓势之后,那些附从的辽东当地土兵,也就难以再继续坚持和顽抗下去了。

然后他只要暗中派人那些令其反水献城,或是临阵倒戈一击,就足以令这些唐兵不战自乱,或又是在退走半路上遭到足够的挫败和损失。这也是作为身先士卒的武勇不显,却依旧在八部当中颇得威名的耶律释鲁,最为擅长和拿手的事情了。

当年的饶乐山之战,面对北山五部的殊死顽抗之际,他就是这般挑拨和唆使其纷争内讧的,而为征服奚族铺平道路。这样,就完全没有必要折损太多的本部健儿与其拼尽全力,而凭借契丹健儿最擅长的战术和手段,就能攫取到最大的胜果和优势。

然而,来自耶律辖底迫不及待的声音,再度打断了他初步成型的思路:

“大府!可要发兵助阵么?”

“莫急,稳住。。还不到时候,赶着上去也是徒然。。”

他看了眼跃跃欲试的耶律释鲁道:

“那要待何时,才是最好机会啊。。”

长相粗横的耶律辖底却是咽了口唾沫嘟囔道:

“自然待到三部大人,主动向本阵求援。。”

耶律释鲁皱了皱眉,还是冷声解释道:

他虽然想要击败唐兵的功劳和名声,但也不想为此付出太大的代价和损失;就算他内心觉得自始终是忠于王帐,忠于那位至今没有什么太大错失和露出庸弱之态的痕德可汗;但是他同样也是迭刺部的君长,要考虑到耶律一族的将来和更多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顺势让其他三部大人多消耗一些力量,同时还落下不得不求助于自己的人情和名分,就显得游刃有余了。毕竟,之前可是他们没有怎么请示和通传中军大帐,就自己擅自出战的结果,同样也可以成为树立自己权威的机会和结果。

然而,这时候有一种奇怪的响声,压过了前方城下战场当中的激烈厮杀正酣的声嚣;也让正在观战和掠阵当中的契丹本阵人马坐骑,突然有些摇头摆尾抖动着耳朵响鼻急促的不安和躁动起来。

“是打雷了么?”

耶律释鲁看向远方隐隐传来震鸣声的方位,然而见到的只有蔚蓝清空之下的些许白云而已,就连一点乌云季雨的痕迹都没有。然而他出于某种谨慎和周全,还是对着耶律辖底说道

“派人前去探察一下。。”

然而在不多久之后,在朝着这条城外辽水支流上游的方向,在逐渐变得有些湿润起来的空气和呼呼作响的阴郁冷风当中,赫然出现了一条若隐若现的白线。然后这条不甚明了的白线又在短短时间内,变成了一道有些污浊昏黄的隐约矮墙;

然后,随着从上游争相奔逃回来的游骑、探哨,又变成了风中隐隐传来撕心裂肺的叫喊声:

“水。。。”

“好多水。。。”

“浩大的水。。。”

原本处于枯水期而水位下陷到已经露出好些河心滩石的狭削河道内,一下子被激烈蹦滚的涌浪所填满;又如雷霆万钧一般的满溢荡漾着冲出河岸的束缚,而一下子将沿河所过之处杂乱嘶鸣和四散奔逃当中的人马器械,不分彼此的裹卷进去而变成满野洪涛的一部分。

然后,浑浊的浪潮也在不断的扩散当中,看似缓慢而又坚决的追赶上了,人马慌乱之中毫不犹豫丢弃了一切辎重负累,而竭力向着西北面奔逃的契丹中军本阵。因为西北相对低洼的地势,让慌不择路的他们大多数都没有能够逃过肆虐大水的波及。

因此,最后到他们身边已经变缓、变浅,才不过堪堪淹过马背的洪流;却是毫不犹豫的将其冲击的飘浮起来,又掀翻挣扎扑腾在了一个个旋涡和水花当中;然后又在水流中携带的大小异物,撞击下变成一团团的血色涡流。

到了第二天,在大水退去之后所留下无数泡烂的泥地和大大小小积水洼坑当中,赫然就堆集和搁浅着许许多多已经变得肿大起来的人马尸体。当然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属于契丹人以及附从的部众。

而在南方调集的火器部队从辽河出海口的大片盐沼当中,所建立的临时港口登陆并且匆忙赶来支援之前,这支北上攻入辽东腹地的传统冷兵器合成军队,就已经用自己独有的谋略和战术,重创了前来进犯的契丹军队,而基本结束了战斗。

然后,作为带队来援的副郎将林铭,在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之后,也只能感叹这些由前泰宁军、武宁军和平卢军,所抽选和编练出来的特殊部队,不但对敌足够凶悍对自己也也够狠。他们居然直接抽签出了千把人在城下与那些被裹挟的土兵作为诱饵。

然后,在背城而战的阵营当中吸引和死死拖住了更多契丹藩骑,直到被攻破前的那一刻大水到来。而作为督阵的太平军在其中最大的贡献,除了在城头上提供掩护和支援之外,便就是在上游拦河起坝的土木作业当中,提供了炸药爆破的协力而已。

虽然在事前已经做了足够的准备手段,但是在城下布阵的那些决死之士。最后,也只有半数能够被各种手段找回来尸身,或是捞回来个奄奄一息的活口而已。

于是,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反而是大水过境后的泥泞地面,妨碍和限制了后续的追击进度,也让一小部分没有被波及的契丹骑兵,得侥幸以逃出生天了。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了。败逃的契丹残余和落在后方的附丁、奴婢和畜群,就成为了沿途土族的狂欢盛宴。

他们就像是虞候春笋一般的纷纷从各自的藏匿处冒出来了,而不分日夜的轮番袭击和劫掠起这些败逃当中的契丹部众;虽然,大多数抢一把就走或是虚张声势的骚扰而已,但是却被败亡中的契丹残部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和困扰,以至于他们都变成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惊弓之鸟。

所以当太平军方面重新组织的辽东派遣军,得以跟上来之后所能见到的就是遍地被砍掉头颅丢在路边的契丹人尸体;以及那些试探性拿着死不瞑目的首级,牵着牛马载着劫夺来的旗鼓器械,从过境军队中换取相应悬赏物资的土族百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