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114章 轻伏 下

唐残 第114章 轻伏 下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114章 轻伏(下

站在依旧自带有血腥气的寨门内。

“不愧是颇有胆识的老卒。。”

周淮安对着面前这个骗门成功的冒牌军官道。

“临机应对也是相当的不错啊。。”

虽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最后因为口音的问题出了些许纰漏,让对方发现了端倪,但是最终目的和结果还是达到了。

“多谢管头夸奖。。”

那人有些憨厚的笑笑道

“只是俺之前曾是入过官役的。。”

“被驱使在鞍前马后的侍候过,也学了点老爷们的做派”

“哦。。”

周淮安不由得惊讶了一下

“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又有什么说道呢”

“回管头,属下姓林,单字一个铭。。”

那人依旧恭敬得的自我介绍道。

“祖上添为辽东利积州人士,只是早年家中为平卢军所裹挟。。”

“渡海迁徙至青州地界充为军役,至今亦有又两代人了。。”

“只是日常生计艰难的很,家中亦有饿死。。”

“是以在转戍沂州中途,为黄王兵马所破之后就转投了义军谋活了。”

按照他的说法,这些旧日官兵主动投降的理由也很简单;虽然官军的将帅们可言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纵情享乐,而将校们可以作威作福的鱼肉百姓,但是作为广大最底层的兵卒,日子却是未必能够好过到哪里去;等级森严的欺压打骂那是家常便饭,日常衣食用度的也是层层多有克扣和拖延,自下而上的亏空吃饷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往往需要上阵拼命了才有可能才有改善一下生活;就算是跟着官长去抢劫和肆虐百姓,往往也不过是得到别人留下的一点残羹剩饭;而且就算是朝廷官军之中亦有三六九等的区别对待;

像是待遇最好的,无疑是神策军为代表的关内八镇,以及各路藩镇牙兵、亲军之属,他们甚至有自己个人名下的田产和物业;而其中最落魄撂倒的,就像是挂着官军之名的私奴下仆一般,在各级军将的驱使之下,干的也是最辛苦最低贱的活计;或者干脆就是半路抓丁拉夫过来凑数的存在,是以一直逃亡者甚剧;就算是被击败俘获了,相比那些正牌的官健或是备边戍卒(长征健儿),也很容易接受身份上的转变。

尤其是藩镇割据而朝廷权威衰退以来,各种因为主帅变迁和政治斗争、势力侵轧之后,延伸道具体军队的待遇不满和犒赏问题,引发此起彼伏的内讧和变乱事件也是寻常事情,乃至变成时不时有组织清洗式的屠杀,或是以下克上杀死主帅以逼迫朝廷接受现状的集体哗变,也始终不乏见诸其史。

比如数月之前的河东银刀残党之乱,年前的邢州兵闹饷被屠事件,再前年的狼山镇遏使王郢攻破数州的浙东之变;都是与当地官军被克扣衣粮于主官矛盾激化,而引发的一系列事端。其中一些人侥幸得以脱身或是在事败之后,愤而加入到附近暴乱的农民军当中,与昔日的官府进行对抗;

因此,在义军当中为实也不少投降或是击败改编而来的前官兵成员。不过在这个新建的怒风营,乃至周淮安手下的后营当中,就显得比较稀罕和难得了。而这个队副林铭,其实也是在军府划拨给怒风营的那批人当中,又因为负伤之后痊愈归队的优先序列,阴差阳错的辗转支派到了周淮安的手下。

至于之前所采取的计谋和诱敌手段,对于这些义军老卒也不是什么新事物;按照带着大队赶来汇合的老关回忆和说法,其实早年实力还不是那么大的义军,也是不乏用计和欺诈手段,而把地方各路官军耍的团团转,这才逐步壮大起来的。队副林铭原本所在的青州团结兵,也是因为当初虚张声势围城打援的计策,而被调动出来又击败在半路上的。

只是后来随着义军队伍的日益壮大,逐渐有些支使不灵便起来,而出现许多纰漏;而计谋成功的效果也随着变得精明和警惕起来的官军而弱化;于是这种谋划用计的手段也就用得少了,而变成聚众蚁附以势而全力攻杀过去一决胜负的正面争战。

当然了对于周淮安而言这种结果,其实也是不难理解和接受的;任何再好再周密的策划和算计,同样也需要足够给力的人手来执行的;不然计划的越多越复杂,也就意味着越多的变数和破绽,只能靠人为机变的因素去弥补和对应了。

而这一次伏击和夺门在内的连环诈取战术,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没有一班足够给力和令行禁止的手下来执行,光靠嘴炮还真是没法玩转起来呢。这样虽然在渔村已经打下来大半,而港市当中还在发生着战斗和抵抗,但是一边倒的结果已经是基本没有什么意外了。按照他的说法

由于成功夺取了出入的门户,又有之前内应的帮助和指引;许多被惊动起来的官军或是土团,根本还没来得及聚集起来就被杀散或是俘获了;还有一些明显属于水军序列的官兵,也没有能来得及跑上船去升帆解缆,就大都被堵在了岸上的栈桥边上,而受到轮番的围攻和厮杀。

古时的帆船想要离岸行驶起来,是需要相当数量的人手来共同出力才能实现的,因此,就算有一些漏网之鱼逃到船上去,一时之间也没法独立将这些海船给开动起来,而只能绝望的四散躲在各处船舱里,而被后续上船的义军给一一的搜杀出来。

到了后来,只有极少数见机得快的人,转而逃到港市的边上去,抢了较小的渔船和舢板,而得以抢在义军顾及道他们这些散兵游勇之前,划出了岸上弓箭的射程之外,而逃往了海对面的讯洲岛。最后,因为周淮安这一路行事足够迅速,而在这名为岐岭港的所在附近,相继潜袭捕获了停泊的十几条数条大船,及其船上的所属人员。

按照被俘获船上留守的水夫和船工的供述,包括那艘明显来自外域天竺船在内,这些大船原本是从广府逃奔出来,又北上投奔明州港埠而去的岭南海商所有;却不想在闽地的中转停驻之时,被当地官府重新征用和控住,不但没收了他们好容易带出来的货物和身家,还被扣留了货主、船东及其家眷作为质押,不得不重履险境转而运输这部分官军和物资,回到岭东的沿海来觅地靠岸。

但是令周淮安有些意外的是,在港市当中的战斗却并没有因此结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