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一千章一百三十二章 当时七夕笑牵牛(中)

第一千章一百三十二章 当时七夕笑牵牛(中)

恋上你看书网,唐残

而在徐州彭城城外。已经会师的朱老三与朱存,却是百感交集的甫见面就把臂拍肩的重重拥抱在一起,而发出各种有些语无伦次的叫喊声来。毕竟,这些年虽然一直通信往来不断也没有停下过联系,但是各自在军中转战奔忙、事务戎碌之下,却还是时隔多年之后的第一次重新相见了。

当然了,到了现如今贵为太平军中屈指可数高层的朱存,已不是当初那个有些轻佻而贪财好利的普通义军将领;而饱经患乱而一度拥有中原腹地基业的朱老三,也不再是当初那个豪爽坚朗、好义当先的小头目;但是在相近的立场和阵营之下,他们血脉上的兄弟之情反而显得愈发稳固了。

然而,对于被远道而来的两路大军给围困在彭城内,并且在数度主动出城的反击战中吃了大亏的武宁军节度使、韩王时溥而言,就不是那么愉快的事情了。尤其是他和他的部下还见到了被俘获的泰宁军的全套旌节和旗鼓,就这么弃置城下之后就更加的军心动摇和士气低落了。

更别说这段时间的缓冲,足够让他从当初瑕丘城内逃出来的幸存残卒口中,多少获得一些城池陷没前后的始末。因此,他在彭城被围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籍着对远道而来的太平军和东都军,尚未协调一致的薄弱处发起反击的同时,派遣了许多波使者冲出去。

而后又将城内的各支人马狠下手来好好的整顿了一遍,尤其是那些新进投附的蔡州军数千旧部,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际给缴械当场,再打散重编补充到了各支本地军伍中去。而作为以龙骧指挥使刘建锋为首的前蔡州军将领们,也被饮宴为由召集到内衙集体软禁起来。

因此,虽然看起来至少有数万强敌兵临城下,将四面围拢了个水泄不通,但是时溥在明面上反而不是那么担忧和着急了。至少他还有彭城这座天下显望的名城巨邑;相比连年征战之下不断丧师失土,已经变得疲敝和孱弱至极的泰宁军上下;武宁军的前身感化军,也曾经是中原赫赫有名的强兵劲旅之一。

由于早年与桀骜不驯的割据势力淮西镇,淄青镇接壤;而又是中原连接江淮的枢纽和四战之地,长期以来武宁军一直是拥护唐中央政权而最为积极稳固的地区,而得到的资源和扶持力度很大,也练出了一支赫赫有名的淮上强军。

只是后来经历了唐穆宗长庆二年,部将王智兴以武力夺取武宁军旌节,徐泗镇自此脱出朝廷完全掌控而在三十年间数易其帅的,直到懿宗咸通三年委任的节度使王式到任后,几乎杀光了武宁的反乱军人,而废除徐泗镇仅保留三千人镇守徐州,其余分属兖州海州及宿州。

结果就是失去归属的军人成为草寇,并与江淮私盐盗贼相结合,造成严重社会问题的河南四大害之一;又因当时的西南边患问题,导致远戍西南之地的徐州兵在咸通九年发生叛乱,从桂林当地一路打穿了江南半壁,而攻回徐州与这些盗匪合流自立一方,史称“庞勋之乱”。

虽然仅坚持了一年即被镇压平定,但朝廷却为此动员了大批军力,甚至动用了沙陀与吐谷浑骑兵才得以决胜;也由此让这些原本作为大唐鹰犬的城傍藩部,看到了大唐腹地所表现出来的虚弱一面,而逐渐打破了这些藩胡对于大唐天威的敬畏之心。

因此,现在的武宁军乃是在庞勋之乱平定后,有鉴于节镇均势的平衡与地方备寇兵员的不足。朝廷于咸通十一年重新在徐州立节定名曰“感化军”,从中原各镇当中抽选兵员并移民填户期间,很明显就是希望此地能够受朝廷感化,而重新成为拥护和支持大唐的助力;

当然了,最初的景愿是好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在中原五镇大军共同阻截自淮南北上黄巢大军的泗水之战时;率先不战不告而走的武宁军成为了泗水防线崩溃的开端,而在各路人马竞相避战的情况下,随着唯一孤军作战到最后的天平军尽数覆灭,也拉开了大唐在中原之地最后统治就此崩解利息的序幕。

所以说,现在也不过是到了武宁军上下,为了当初的短视和一己之私所导致的因由,接受迟迟到来的代价和后果的时候了。但不管怎么说如今的武宁军账面上,依旧拥有步骑七万的军力;而彭城之内光是拱卫韩王时溥的带甲之士就至少有三万有余,又重新征募两万多的民壮和团结兵;更有近万各方收拢而来的杂色人马。

虽然之前与太平贼在郊野当中屡战不利,而折损了数千人;但是收缩退守到浇满冰凌的城堞背后,那些太平贼的火器威力就被大大的遏制和削弱了,而能够依仗弓箭、床弩、石砲等老式器械,与之互有来回的周旋和对抗攻防一二了。

此外,他通过突围出去的信使,已经交代了本镇地方上的那些守臣和将领就地固守,不要急于来救援和合击围城的敌军;而要利用熟悉地方的地利人和之便,袭扰和牵制敌军的后路粮道,令其不胜其扰而支应和维持出现困顿,乃至难以为继的就此知难而退解除合围,乃至平卢军及时赶至就是最理想的结果了。

当然了真到那个时候,就是这些闭城坚守之下尤有余力以待的武宁军主力,可以伺机发起反攻而于风雪之中击其堕归的大好时机了。所以,相比城墙上断断续续的中小规模对抗和接战,他更在意的是控制住城内的局面,而不给外间之敌一点而可乘之机。

于是,在这种自上而下、层层加码所堆叠出来的高压态势当中,彭城之中的二十余万万士民百姓就开始日子不好过了。几乎每天都有“里通外贼”“通敌为患”的人等,被破门而入的军士和官吏所抓捕而走,也有所谓的“逆乱”团体不断被查抄出来;甚至就像一些殷富、官宦之家也不得幸免。

乃至到了后来,在左右的鼓动和窜梭之下已经变得越发疑神疑鬼的时溥,每天若是没有见到被批捕和待决的名录,就惟是有些寝食难安而怀疑起是否有人疏忽和携带,严词厉斥与左右。因此在短时间内,这场清查内患和奸细的运动,竟然就此变成城内官吏和将士们巧取豪夺于民家的变相狂欢盛宴了。

在此这种状态下,已经合流的东都军和淮南讨击军,倒也没有再劳师动众强攻打下去的意思。而是一遍发动民夫和辅卒继续在雪地营建和浇筑营垒工事,完成对应徐州彭城七门的封锁;一遍轮番分兵各个击破徐州境内的萧县、丰县、沛县、吕梁城等多处的外围据点和城邑。

随着周边地带的逐步清理完成,而在冻结的淮水之上,来自淮南道东西两路的善后大使所组织的民夫和物资,也在沿着讨击军所开辟出来的漕河占领区/安全地带,而从濠、寿、光州等地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了彭城附近。却是在一片热火朝天的情景当中,让城内守军寄希望于风雪严寒的削弱、困顿,并没有机会变成现实。

因此,当徐州之围达到了第十一天的时候,被给予厚望的平卢援军尚未抵达;由东都军和淮南讨击军中混编而成的骡马队,就在大将朱珍的领头之下攻入泗州的虹县;然后又在第二天在转为冰面上活动的太平舟师配合之下,于富陵湖、破釜塘之间,列阵大破自州城临淮迎击的武宁军别部四千人。

而后,失去了主要防守力量的临淮城内,也在漫山遍野由舟师和转运民夫所造成的虚张声势当中,斗志和战意全消的由泗州刺史徐正言率领之下出城乞降。因此在冬末短短月半时间内,淮上三镇联盟的地盘已然易手了一大半,而只剩下彭城一座孤城和正当内乱不止的平卢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