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一千章九十五章 投躯报明主

唐残 第一千章九十五章 投躯报明主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一千章九十五章 投躯报明主

寒山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我是分割线——

“等等,王彦章那一路在会州那边,遇到了好几支藩部来投奔了?”

周淮安随即略带惊讶的看着另一封,从会州白亭守捉军送回来的奏报。在这个秋高马肥的即将收获之际,难道不该是塞外藩部、胡族寇边劫掠的窗口期么,这时候来投奔内附又是什么鬼?

然后,在看了具体内容之后他才慢慢明白了原委。大概就是王彦章这一路自弹筝峡之战,追击着西军残余的尾巴,一直杀到了会州境内之后,突然就接到了凉州城内投降的消息。

结果,接下来他这路人马就再没有遇上任何像样的战斗,一路沿途地方几乎是望风而降,就连那些散落在道路两旁的西军残余,也在饥寒交迫之下相继走出了山林来投降。

因此,当王彦章所部正式进入和接管凉州武威城之后,不但军中收俘达到了三万多,就连盘桓在凉州境内的东部温末部众,也毫不犹豫的向太平军献上羔羊牛酒表示了归顺。

所以,在他在这里稍事修整和补充之后,麾下的人马也再度扩张到了近三万,除了作为核心本部的九个步骑营头之外;其中几乎大多数都是俘虏甄选和当地民壮中新募集的辅卒,因此其中居然还有三千多骑卒。

因此,在相对的兵强马壮之下,他也开始清理和经略四边,以进一步的巩固太平军在这处河西突出部和前进基地的控制力。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强令那些东部温末部就此定居编户,而恢复汉家衣冠语言移风易俗。

这一点,本以为会遇上比较激烈抵制和反抗,而早已经做好相应激烈手段镇压的当地太平军;却是有些大掉眼镜。因为除了少数顽固不化的部帐不敢反抗而远遁之外,其他都相当顺服的接受了新政。

时候总结起来才知道,这一方面是因为东部温末在关内损失了太多的丁壮,而难以聚集起来足够的反抗力量;反而因为失去了过多男性而导致严重虚弱,而成为周边势力眼中肥肉。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温末部众的本质和渊源。所谓的温末并不是特定的族群和概念,而是那些在吐蕃奴役和压迫之下相继逃亡的多族百姓,抱团自保和耕牧生产的聚落联合;因此真正诞生的时间很短才不过几十年而已。

因此,能够得到中原争霸胜利的强者编户为民,就此安定下来反而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大好事情。因此,在大量失去主心骨的妇孺主动借机倒贴之下,就在这短短一个多月之间,民族大融合进程就突然快进了许多。

而后续接管凉州节度使境内的白山戍、和戎城、赤水军、大斗军、交城守捉、武安戍、休屠城等各处军城、要邑的过程,也变得很是轻松;几乎是一直推进到了与甘州比邻的焉支山下大斗拔谷才停下来。

而得以将局面初步稳定下来的王彦章,一方面按照长安的指示,派出了一支由一个驻队营、两个暂编营组成的偏师,护送着那位已经投降前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的长子张淮鼎,北上前往归义军治地瓜州收拾和稳住局面。

另一方面继续派兵接管和清理那些,沿着大沙蹟的延边城垒诸塞;而这些延边残余军民的反应就更加热切了;道理也很简单,朝廷已经很久没有给他们提供粮饷了。

虽然他们依靠当地的屯田自耕自食传统,但毕竟是边鄙之地的农作物产量并不会太高;同时每年的种子、工具和牲畜,也是需要钱帛或是其他等价物来置办的。

因此,在多年被朝廷藩镇不闻不问的坐吃山空之下,期间能跑走的人都已然陆陆续续跑走了不少;等到西军联合东进路过凉州之际,倒是给他们提供了一批粮草物用,但是也再度征发走了其中刚成年的一批青壮。

因此,前往搜捡的太平军在这些明显年久失修,或是部分颓败坍塌的塞垒边城之中,见到的白发老卒与半大孩子、妇人一起值守、劳作,各种青黄不接和断代情景几乎是比比皆是。

而在一些明显因为人手不足而废弃的哨垒当中,甚至已经住上了许多边塞的牧部;虽然他们见到这支外来军队之后,都忙不迭的自称是为大唐世代守边的城傍后裔云云。

因此,王彦章在亲自召集这些守边世兵和父老代表的酒宴上,看着摆出来的各色酒水、肉罐头和果子罐头做成的简易席面,居然有人接二连三的嚎啕大哭起来,说是中原朝廷久乱,终于有人想起他们他们这些戍边枯骨了。

然后,此辈又在喝得醉醺醺和酩酊酣然之际,又不免大吐苦水说,朝廷若不再派人前来接管的话,只怕他们下一代都要无以为继了;因为,边塞本来就男多女少的情况下,再过几年就连去抢那些藩部妇女都抢不动了。。

而因为与外族藩部互相通婚,又缺少足够的母亲教养缘故,新一代的年幼子弟当中已经有人没法说完整的唐话了。那真的是要灭族亡种的天大危机了。

所以在事后的重新编户过程当中,这些已经严重超出太平军服役水准线的延边军民,几乎是踊跃报名相从;因为,只要列入到这个边籍当中,就可以拿到一份基本钱粮的补贴,而且是当场发放足月的现身说法。

因此,在王彦章的描述当中,甚至很有些无奈的提及到了,很多已经卧倒在床的老骨头,或又是还在流鼻涕的孩童,都被拉出来送到临时营地里祈求登记入册;

然后,又有好些相貌明显有异唐人的家伙混迹其中,也号称是时代效忠的城傍后裔而跑来投军云云。却是那些聚居在废弃戍垒当中的藩部中人,也得到了相应的消息。

然而,王彦章也是来者不拒一并接纳,然后按照他们的聚居所在,派人核算人口和牛马数目,重新规划了防区和职责;然后留下两个驻队营,就地进行整编和重新训练,又在当地向导引领下继续北上深入大沙碛。

一路沿着流入沙漠之中的马城河,穿过汉长城旧址上只剩下小猫两三只的明威戍,北行跋涉百余里之外就抵达了深入大沙碛最北端的戍垒,位于休屠泽与白亭海之间的白亭守捉所在了。

在这里同样顽强坚守着百名半数已经头发花白的老卒;但是偌大的守捉军城除了主体部分之外,其他的烽燧、哨垒和土寨,都已经被逐水草迁徙而来的杂胡藩部所占据了。

然后,在随行军属虞候官的建议之下,王彦章派出许多向导带路的小队,武装宣示和威胁式的将附近所能够找到的藩部聚落头领,都相继召集到了休屠泽之畔;

然后,给当众演示了一番用炸药炸鱼和抓鱼的过程,以及吃了一顿全鱼宴之后,这些人都忙不迭在对着上天盟誓当中,变成了新鲜出炉的新朝忠诚城傍和藩落。更有四支部落在事后请求内附。

道理也很简单,他们都是在本族争斗当中新进被驱逐出来的失败者,携行的牛马已经不足以安然度过这个漫长的冬天,但又连那些在本地日久的部族都打不过,所以就只能举部卖身给中原政权了。

这也是李唐王朝一代经略塞外的传统艺能,不断的打击草原上新崛起的强势者,同时收容和羁縻其中的失败者,在适当的时候作为带路党分化瓦解,任何一个可能统合草原的大势力,保持有限均势下的相对稳定。

当然了,像是我后世强国大宋一样不休自强,而是不断的通过与虎谋皮式的联盟和岁币,将一个个统合了草原的游牧政权,给养肥壮大到砸了自己的脚的程度,也是历朝历代绝无仅有的奇葩例子了。

于是,这些旋起交替的草原势力,既没有办法对中原形成足够的威胁,反而为了不被其他部族形成压倒性优势,而要争相对中原政权称臣纳贡,伏低做小以保证边境互市的茶、盐、铁器等重要生存资源。

当然了,零零散散的寇边还是无法禁绝的事情;因为在每年的草原势力争乱当中,总有许多活不下去的部族,会在秋冬之际想要搏命上一把,消耗掉多余的人口或是多渠道足够越冬的资源。

这也就是这些戍边军民存在意义;他们确保了以较低成本维持的边境安全。至于,在真正的大冬天过来抢劫的基本就是找死,不是被冻死在半路上就是被杀死在边墙上。

因此,这四支部族也很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其中有被赶出盐州的党项人,有从西州流窜过来的退浑人,又有从安北都护府的庭州境内被驱逐的回鹘人,甚至还有一支契丹别种,鬼知道怎么从东北松漠都督府那旮旯跑过来的。

好吧,从表面上看起来,大唐在塞外各族的余威还没有彻底掉光。居然还有外族缘着某种历史惯性,跑过来求收容和包养了。但是这就涉及到大都督府的外交策略,而不是王彦章一个军事主将可以决定的了。

因此,与之而来的还有一份经过初步评估而具列出来,恢复延边基本防御力量和军事存在,所需要的钱粮物资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常常目录。

最后,周淮安还是批准了其中大多数的项目,同时还有对于这四支内附部落的安置试点,作为日后讲触手深入草原的前置准备之一吧!在他的预期当中,汉唐自古以来的势力范围,是日后最基本的控制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