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唐残 > 第一千章八十一章 角弓不可张。

唐残 第一千章八十一章 角弓不可张。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56:18

第一千章八十一章 角弓不可张。

这座茶肆虽然只有三层楼高,但与临街正门相背的另一面,却是可以视野良好的看见长安城东南角,那名大片园林馆苑所围绕,为曲江的昔日风景名胜之所,也是长安城内第一大官私兼用的游览地。

因此,从茶楼上的角度望去,依稀可以看见历朝历代修筑的诸多私家馆墅、院园旧址,依次错落分布在了贯穿城内外而名为黄渠的宽大水道两岸附近;其中有夹杂着许多游乐赏玩设施的痕迹。

而在南北向的黄渠流经城内的尽头,则是一大片波光粼粼的不规则葫芦形水面,梯次矗立着紫云楼、彩霞亭、凉堂与蓬莱山等标志性建筑,这是沿袭自隋代的皇家园林——芙蓉园所在

据说自乾元以后,历代皇帝就不再在兴庆宫的花萼相辉楼上会宴歌舞,而接受满城百姓父老的朝拜和礼敬。改而沿着城墙北内大明宫连接的夹道,直接来到了这城南一隅的芙蓉园中,居高观览附近的民生百态。

而眼下时节正当是秋旻高旷,碧云舒卷,溽暑消寂,间闻鸣蝉。隐约可见其间宫殿连绵,楼亭起伏,正所谓是“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一派景象。

虽然现如今因为战火荼毒的缘故,此间大都成了瓦砾废墟,但是残垣断墙处处,掩映在天光之下,却有一种别样残酷和破败的美态。

据说每逢佳节之期,这里就是行人络绎,游者缤纷。近水台前,群观书家挥墨;青石几上,闲听乐人吹笙。每见老者扶藜,时闻童声盈盈。淑女俊男,连臂携腕。或徜徉于幽路,或荡舟于江心。《曲江赋》

尤其数年一度的科举之后,作为新出炉的进士们在“参谒丞相、拜谢座主“之后,都会来到这里参加朝廷筹办的例行宴会。因此也被称为“曲江宴”、“闻喜宴”“答恩宴”。

参加宴会的上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堂老宰臣,下至新中榜的进士,乃至公卿贵戚、名士大家,都会因此济济一堂,以皇家内造的红绫饼和樱桃毕罗为应景主食,然后摆开水陆珍肴,令教坊倡优伶乐、名妓歌姬在池上歌舞娱宴。

有时候还会遇到天子亲自赐宴,则会站在紫云楼上以为宣喻和训教臣民百姓。而此时诸多富家和大贾,也会乘机抢占就近位置搭起棚席,籍着这个由头招待和接待,岸边那些慕名前来观览的士民百姓,堪称是一时盛况空前。

然后在宴饮过后,进士们还要到附近地势最高的慈恩寺塔下,作诗唱和并题名留念,称作“题名会”。据说白居易在弱冠及第之后踌躇满志,雁塔题名时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

而这个曲江盛会的场合,也是诸多门第贵姓人家亲自下场观风和品评人物,兼带择婿的最好时机;正所谓是“娶妻当娶五姓女,嫁人要嫁进士郎”的一时风尚。

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前者代表了来自母系的良好家教,后者则代表了仕途上的无限可能和潜力。因此,每次曲江的进士宴之后,也是各种阀阅和行聘之礼的高发期。

甚至有时候的皇帝也要脸红脖子粗的亲自下场,和宰相、大臣家争女婿;只是相应的竞争力严重不足。因为李唐家的公主和驸马,自高阳公主之后就开始持续风评被害中,而属于某种反面典型了。

要知道最近两位进士驸马,还是取了宣宗之女广德公主的前宰相于骔;以及更晚一些取了唐懿宗之女同昌公主的宰相韦保衡而已。只是风评较差的韦保衡和同昌公主比较早死。

硕果仅存的于骔,也在数年前长安之变当中不知所踪;而广德公主如今正在江陵老老实实的做女校的教师;倒是他昔日的小妾余洛真跟了崔婉蓉之后,如今正一起在襄阳养胎呢。

当然了,曲江和芙蓉池最热闹的季节,却还不是举办进士宴的时候;而是到了三月三的上已日。最早可以上溯周朝,《周礼春官》说:“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

到了有唐一代,“上巳节”除了要祓禊之外,还演变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的日子,这成为“上巳节”另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

同时,这也是民间举办少女成年礼——“及笄”之际;同时也是公认踏春切除病邪的吉日;因此在曲江之畔会早早被设置上许多的帷幕和布障,作为相应官宦、富贵人家春游宴饮之所。

届时的长安举城勿论男女老幼良贱贵庶,也会相聚曲江池畔而博戏作乐;期间又有做男装打扮的闺阁名媛,公然与俊秀少年交游唱和;留下不知道多少才子佳人,或又是痴男怨女的故事画本。

当然了,在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于是这种男女相聚踏春的上巳节风俗,也随之在历代风俗文化中渐渐衰微、淡去;反而是在那些苗、侗、壮、瑶之类的少数民族,乃至海外的扶桑、新罗当中还有遗存。

当然了,看着淹没在芳草菲菲而野花绚烂中的建筑,周淮安也初步有所腹案了;除了要将其进一步的发扬光大之外,最好将原本的皇家园林也一起,就此改在成一个大型的公共游乐场所才好呢!

而周淮安此时此节到了这里,也因为附近被翻新重建的敦化、修政、青龙、曲池诸坊,正巧聚集了大量前来长安,准备参加秋分后大讲习所考选的各地士子和选荐生员;

他们主要居住在池曲坊的建福寺,青龙坊的大青龙寺,敦化坊的兴教寺等等,原本寺观旧址征用改造而来的馆舍当中;只要能够提供相应在籍地的具保和身凭,就可以按照人头享受相对低廉的基本伙食和居住条件。

因此在这段等候的时间里,每天早晚两次例行闭门温书的钟声敲响之后,各种带着大头巾穿着襕衫的士子,三五成群,呼朋携伴的招摇过市,也成为如今这处新兴坊市街头上的一道独有光景。

所以,在周淮安落脚在这处茶肆不多久,就相继涌进来了好几拨的士子、生员之属;他们点了茶汤和配送的拼盘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开始高谈阔论起来,而将毫无遮掩的隐隐声线传到了上层来。

当然了,既然身在长安又是准备参加考选之人,自然很容易就将话题给重新引到了太平军之主的身上了。

“你们觉得这位王上,当是何等人物?”

“自然是功盖当世比汉高,而视儒生如群氓;予取予夺如祖龙,视天下豪姓如豸犬。。”

“前朝那位号称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寄奴,或又是白衣渡江的陈庆之只怕也尚且不如吧!”

“要知道刘寄奴虽克复两京,却难逃功败垂成的偏暗南朝格局;可是如今天下之大,又有谁人能挡得这位鲸吞之势?”

“只可惜这位主上实在是马上天子做派尤甚,既不考诗赋也不问经义,终究是失之于偏颇,而难为长久之道啊!”

“你这话就说笑了;那位主上说的很明白了,如今诗赋不能当衣食解饥寒,光凭经义也末能挽回世间的人伦败坏,更感化不得那些率兽食人之辈;徒费工夫营钻来与时人又有何益。。”

“人家须得弘扬的乃是应时济民的实务之策,而不是这些太平年景的装点之物。。你跟不上新朝雅政,又谈何前来考拔和谋取仕途啊!”

如此种种,虽然免有所出自既得利益阶层的立场,刻意阿谀奉承式的吹捧之嫌,但也让周淮安面皮不动而难免心中暗爽不已。当然了,期间也有言及其他的存在:

“为甚要举家跟着大都督而迁转?这么简单的道理还用说么!”

“自然是因为大都督天生異稟,所居之处自然有镇压气数之能!是以水旱不兴,足年丰饶的缘故。。”

“至于搬家迁转的那点儿劳顿和耗费算个什么,关键是只要随着搬过一回,本家的营生就越发胜过一回啊1”

乃至是抱怨的声音:

“这上京的宅邸也太难买了,非要按照户口多寡来贩售,想要多买几处都不准;。”

“不是还有沿街规划好的店面铺子,没有限定什么售卖的数目么”

“可那沿街的铺面,如今可都作价上天了,加钱多少也难求一处啊。”

“呵呵,这新朝的便宜可有事那么好占的么?粗哟了了一丝的风头也就晚了。”

“当初京兆府号召大伙多置办物业安家,结果各个畏首畏尾的居多,如今都是悔不了当初了”

或又是某种老司机式的风月异闻:

“听说平康里的三曲坊地又重开了?”

“非但是重开了,还多了好些个新场所和花头了。。”

“我可是亲眼所见了,那些出来游街的花车上。。。”

“那波斯姬的皮肉真如脂白,就是味儿有些大。。。。”

“我喜欢越地的女伎啊,那个娇小可人的温柔滋味。。”

就在周淮安一边欣赏着曲江的景致,听了一波又一波的来客闲言碎语,略有些自得的吃完街上买来的第五样小吃,突然远处的街头传来一阵激烈的叫喊和喧哗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