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五十三章 中学教材

明天子 第五十三章 中学教材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五十三章 中学教材

明天子第五十三章中学教材第五十三章中学教材

于谦听了,心中微微黯然。

知天命之年,于谦少了当初棱角,变得圆滑起来。

但是于谦内心之中的坚持并没有一点点变化。

这也是于谦为什么不想接手首辅之位的原因,身体是一个原因。但是他与皇帝的政见不合是另外一个原因。

但是身在其位,于谦依然觉得自己应该发表意见,虽然他知道,皇帝一定不听的,于谦说道:“陛下,自从陛下亲政以来,屡兴大事,朝廷税收量出为入,臣以为民足,国无有不足,而今南重于粮,北重于役。陛下欲致大同,无过于减役轻税,与民休息,如江南之重赋,九边驿传之重役,都可以酌情消减,如此百姓才能同享太平之盛世。”

朱祁镇沉默了一会儿。

其实他知道。

周忱的财政改革更多是以户部为中心,是在中央层面的改革,对于最基层的田税,周忱不敢加一指于其上。

而清丈田亩,也并没有给百姓减轻多少负担。

北方重于役,南方重于粮更是没有一点变化。

甚至朝廷国力的增强,百姓付出的比之前要更多一点。

这也是对而今局面不同的解读。

朱祁镇是想做一个个彻底的改革,打通大明走向工业社会的道路。但是于谦的想法,是再做减法,限制朝廷开支,在维持朝廷运行的同时。让利于民,减轻百姓负担。让百姓过的更好一点。

其实,真正说起来,让一个普通老农在这里。估计他们举双手赞同于谦的意见。

只是朱祁镇看得更远,为了推进变法改革,他手中必须有更多的资源,工业化的结果,对百姓来说,是好事,是仁政,但是工业化的过程,就不好说了。

而今只有朱祁镇孤单的坚持。

此刻朱祁镇深刻明白了商君的话:“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朱祁镇说道:“先生之言,朕记下来了。”

也仅仅是记下来而已。朱祁镇话音一转,说道:“先生以为兴学令可行乎?”

话说到这个局面,于谦还能说些什么?只是他求去之心,从内心之中再次升起,说道:“陛下英明,老臣不如。”

朱祁镇看着于谦的样子,就知道于谦不可能在内阁之中久留了。

甚至于谦用自己的威望帮助朱祁镇完成了辟雍之会,已经是报答了君臣之间知遇之恩了。要知道于谦虽然更偏向实用主义。但并不以为于谦对所谓新公羊的五世说,有多少相信。

其实而今整个朝廷也是如此。

公羊五世说作为一套理论,有多少人真正信服?在朱祁镇心中也是有数的。

朱祁镇心中暗道:“内阁的调整不能再拖了。”

之前,他一直拖着内阁调整,就是因为他现在要的是一个完全支持变法的内阁,而且有能力变法的内阁,其中每一个人,他都要好好斟酌。

无他,他要用内阁压制百官,并推进各种变法。

这才是他迟迟不肯下定论的原因所在。

只是,不管而今有多少相信变法的理论,总之变法从酝酿阶段进入了推行阶段,如果说而今兴学令,还有一些安抚朝臣的意味,下面的变法可就没有这么温柔了。

所以,他急需一个强有力的内阁支持。

于谦似乎并没有这个心思。

朱祁镇说道:“先生就将此放出消息吧。”

于谦与朱祁镇统一意见之后,很快就兴学令的有关内容就出现在明报之上。

而今大明也都习惯了明报的存在。

政令正式拟定之前,先在明报之上吹吹风,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是这个消息传了出来,让很多人先是失声,随即又开始对皇帝歌功颂德起来,毕竟办学这一件事情,在儒家理论之中,也算是政治正确。

从主旨之上,这一件事情无懈可击。

不过在细节之上,还有很多争论。

商辂以礼部侍郎的身份,主持了编纂中学教材。

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编纂了中学教材的框架。

商辂将刚刚编撰好的中学教材呈给朱祁镇看。

朱祁镇翻开一看,却发现其中占据教材一半内容都是理学的内容,四书五经一个不落,可以说道,只要在中学学习好了,就能考了科举了。

朱祁镇抬头看想商辂。

商辂说道:“陛下,臣也是不得不这样做。否则礼部内部根本通过不了。”

朱祁镇沉吟片刻,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道:“将春秋的内容着重于春秋公羊传,至于其他两部都可以放一放了。”

就好像大学教材之中少不了马克思原理一般,在大明的学校之中,不学习四书五经也是决计不可能的。

理学的影响力绝对不是朱祁镇一次会议胜利就能战胜的。不过朱祁镇不能在科举上乱动手脚,但是中学教材之中,着重新公羊的思想,却也是可以的。

商辂说道:“臣明白,臣下去就改。”

朱祁镇点点头,继续看下去,中学其他教材分别为水利,文书,数学,账目,等一系列小吏必须掌握的技能。

随即朱祁镇将手中的书合了上来,说道:“暂且就这些吧,你只要做好了,将来礼部尚书就是你的了。”

商辂说道:“臣谢过陛下。”

朱祁镇对礼部并不是非要控制在手中,但是却容得有所谓的人以礼臣的名义看来限制他,所以商辂进入礼部,李实也是多次出使,是一个识时务通变通的人,想来不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朱祁镇将商辂打发走之后。

朱祁镇变法的第一道政令就由礼部推行,共同建立三十二座中学,每一座中学不过能容纳数百人而已。

即便如此,全国各地的学子一共有两三万之多。

不过想要建成这个规模,估计也要在数年之后,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地方,比如在拉萨,估计在数年之后,拉萨的中学能够建立起来,就是一个不错的成果。

处理过这一件事情之后,太子来告别了。

而今辟雍之会的风波渐渐平息了。朱祁镇也不想将太子继续留在京师了。一来,在辟雍之会的时候,更多的是理念的冲突。

朱祁镇愿意将太子留下,让他感受一些这样的气氛。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就要落实在具体的事务之上,倒是朱祁镇担心,很多大臣有意将太子绕进去。

到了那个时候,朱祁镇都有可能收不住手了。

朱祁镇或许自己并没有感觉,他早就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政治家。在他心中,他的变法大业要比儿子的命重要的多了。

他想提前将儿子放出去,固然避免了父子之间的矛盾。但是如果父子之间真因为变法的事情发生了矛盾。那么他会怎么做?

这个似乎是一件不用多想的事情。

只是太子却报了一件喜事,说道:“父皇,太子妃怀孕了。”

朱祁镇听了,先是一喜。虽然他四十出头,就要抱孙子了。让他有些不习惯。但是皇室血脉传承,总是一件让他高兴的事情。

只是他随即发现了太子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顿时明白了太子的想法。

这是太子第一个孩子。

当然了,并不是太子在外没有女人,而是朱祁镇给过太子警告,长子必须是太子妃所生,如此才能免去很多麻烦事情。

但是太子常年在外,留在京师的时间并不是太长,这才是太子结婚好几年才有第一个孩子的原因。

如此一来,太子难免对儿子有舔犊之情,不想去安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