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一百章 战争的脚步声

明天子 第一百章 战争的脚步声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一百章 战争的脚步声

第一百章战争的脚步声

伯颜帖木儿叹息一声,说道:“你要我做什么?”

阿次帖木儿说道:“而今明军用兵于南,即便知道藏地之事,估计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打过来的。所以明年等积雪融化之后,和硕特部进藏,以藏地一盘散沙的局面,估计在秋后就有好像消息,我准备在明年秋高马肥之时,大举西征,到时候西域就交给叔父了。”

虽然阿次帖木儿心中思忖了无数次。

觉得不管是察合台汗国,还是帖木儿帝国,乃至金帐汗国余部,都未必是瓦刺的对手。但是阿次帖木儿也知道,这仅仅是预想而已。

所以,他第一步就是灭了察合台汗国,然后将瓦刺重心迁徙到葱岭以西,但是葱岭以东的土地,也不能轻易放弃。

真让阿次帖木儿放心的镇守人选,也唯有伯颜帖木儿。

毕竟伯颜帖木儿已经在也先死后,甘心出使大明,被软禁了一年多,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忠诚。

更不要说,前方战事连接,西域等地就是大后方了。

总要一个放心的坐镇。

伯颜帖木儿说道:“你放心吧,你不在西边站稳脚跟之前,这里决计没有问题。只是”

伯颜帖木儿叹息一声。

但是又能说些什么啊?

这个战略的拟定,瓦刺繁衍数百年的根基之地,最后难免被放弃。

不出,他们两人所料。

昆图与自己部落的人商议多次,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和硕特部全部壮丁加上一些附从的部落,也不过能拉出来五万能战之士。这五万人之中,还有不少滥竽充数之辈。

一旦与瓦刺打起来,不事先倒戈都是好的了。

真正核心部众,不过一两万而已,这些都是跟随他们从科尔沁草原上迁徙过来的,是老骨血,老班底。

当初和硕特部来到西域的时候不过数千人,几十年休养生息下来,才有这么多人。

固然是忠诚之士,但是还是太少了一些。

在西域这个地方,瓦刺的实力是实。而和硕特部的声望是虚的。

昆图自然是无法拒绝的,另外就是瓦刺的这个方案,对昆图来说,并非没有诱惑力的,毕竟不管瓦刺是真心还是假意。

一旦和硕特部在藏地站稳脚跟之后。瓦刺就无法对和硕特部指手画脚了。

能自己当家做主,谁愿意臣服于别人。

昆图也明白其中未必都是好意,但是也只能一口吞下。剩下的事情等将来在说吧。

于是昆图第二次去见阿次帖木儿的时候,就落实到具体细节上了,比如说什么时候出兵,瓦刺对和硕特部什么资助,毕竟总不能瓦刺空口白牙就将和硕特部的草场给要去吧。

阿次帖木儿自然是大方之极。

于是,在阿次帖木儿的策划中,战争的脚步一步步的临近。

但是另外一个地方的战事,已经迫在眉睫了。

不是别的地方,就是安南了。

当正统二十六年冬,安南的旱季来临,郭登兵分三路,分别从谅山,高平,还有另外一路,水陆并进,进攻广宁。

进攻高平一路,由毛锐负责,广宁一路还是王越负责。

王越也从断事官体系之中出来,正式成为领兵将领。

真正的主力还是直扑谅山。

唯有打通谅山,接下来的就是畅通无阻,直扑红河北岸,隔江就是升龙城。故而安南将领也存了必死之心。

这一次镇守谅山的人,依旧是阮炽。

阮炽在朝政上或许有自己的私心,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一员合格大将,为期两年的停战期,阮炽也没有闲着。

双方都知道,谅山才是兵家必争之地,可以说死生之地,得之则生,弗得者死。

故而阮炽也用了一切办法,来加固谅山城。

谅山城穷奇河北,乃至周围山上,都有大大小小的城池,有长城相连。让明军一些从边军出身的将士,都有一种错觉。

什么错觉?

就是这里不是安南,而是北疆。

因为安南人摆出的就是一个近乎于长城的防御体系。

再加上谅山本来的地势险峻,堪称铁壁坚城。

说实话。郭登本不愿意如此快的进攻。

只是他承受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

这个压力并不是来自朱祁镇。

朱祁镇对郭登战与不战,没有明确表态的。

因为朱祁镇已经将战事委托给郭登了,他给郭登的命令,仅仅是灭安南而已,至于如何灭,朱祁镇并不干预。

当时,朱祁镇不干预,并不代表,中枢没有其他人发言了。内阁里面已经或多或少表明了这一点。倒不是李贤他们不识大体。

而是战事消耗从来是相当大的。

正统二十六年年底,户部汇帐,已经明确指出,正统二十六年这个财政年之中,开支最大的一笔,就是是征南军的军费。

奏报在五百万两上下。

朝廷不至于开支不起,但是花了这么多钱,却没有一点表现在前线的战绩上,就有一点说不过去了。

这种风声也压在郭登身上。

而且郭登在广西这一年多,也明白一件事情。

安南之战,决计是一场血战,甚至要比与瓦刺之战,要残酷的多。

无他,如果单单比人口数量,安南人口要在瓦刺之上,安南的内部团结,抵抗意志要远远超过了蒙古人。

大体上来说,农耕民族都比游牧民族更坚韧。

郭登心中的犹豫,也正是明白这一点。

安南数千里江山,今后两年恐怕要爱血水里面泡着了。

但是那又如何?

打仗总是要死人的。

就在郭登出镇南关,列阵于谅山之北。

这一次安南人准备虽然充足,但是明军准备也很充足。

就在郭登出战的同时。

大量的粮草辎重,从桂林柳州太平府,以及梧州浔州南宁两道交通线源源不断送到前线来。

几乎整个广西的徭役全部被征伐,凡是男丁都要运输粮草到前线。一程接着一程。

项忠就是专门负责这一件事情

动员的民夫最远的来自河南。

几乎可以称得上半个天下都震动了。

动员民夫在百万之上。

户部刘定之在朱祁镇面前打了包票,保证郭登后顾无忧,他在前线打多长时间,粮草就供应多长时间。

即便如此,对民间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大明并不缺少那一点粮食,更多消耗,却是在运粮之中。甚至项忠已经奏请朝廷,于广西不通水路的地方,建立驰道。充分利用南方水道,与驰道运输。

于大明来说这一战,是如此负担,对安南就更是不堪承受之重了。

黎思诚在升龙城之中下令,将京军全部派上了战场,这个时候,黎思诚也顾不得什么权力平衡了,也顾不得其他任何事情了。

不仅仅如此,黎思诚还准备好了再次从民间抽丁。

总体上来说,安南百姓更像是大明的军户,虽然是百姓,但是服兵役的义务,几乎在军中父子相承。

如果是太平时节,安南总兵力也不过二十多万上下。

而今已经扩充了一倍。

如果在扩充,几乎要到了四丁抽一,甚至某地地方三丁抽一。

黎思诚表现出来的坚定,让安南上下人心还算安定。只是在京军出征的时候,升龙城中老少相望,看着大军乘船北上。

忍不住泪涕连连。

因为他们知道,即便大越得胜。

能活着回来的人,也不会太多了。

国家意志碰撞,每一丝尘埃,都是无数人的鲜血。

随着谅山城下炮声连连,流血就已经开始了。不仅仅是明军的血,更多是安南,不,大越的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