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二百一十二章 财政压力

明天子 第二百一十二章 财政压力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二百一十二章 财政压力

一秒记住!!!狂沙网手机用户输入:

第二百一十二章财政压力

朱祁镇送走了孟瑛。默默思考刚刚的问题。

当大败的消息传来,朱祁镇就想了很多很多,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危机转换成自己的计划。

明朝军队京营体制之中,第一次大改革,就是于谦主持的,将三大营,概成了十团营。这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

毕竟之后,京营每况下,再怎么改革都没有用处了。

而于谦为什么能够轻易改革了,固然是土木堡之变后,靖难勋贵被一网打尽了。更有瓦刺兵临城下的危机。

这种况之下,让于谦的政治阻力几乎为零。

这一次大败,虽然撼动了朱祁镇的权威。但是问题是皇帝不是别的政治家,皇帝就是皇帝,从来没有那一个皇帝因为手下大臣打败仗而下台,除非是被攻克京师了。

朱祁镇有的是办法,扭转这种冲击,甚至文官体系反而会帮助朱祁镇。

因为皇帝与文官集团虽然彼此之间有斗争,但是在面对很多事上,他们的合作更强一点。

如此不是这样,文官政治也不会维持这么多年。

所以,对京营下刀子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但是,怎么改革的问题?

朱祁镇首先要将京营与卫所脱钩。

之前也说过,京营与京军七十二卫所之间的关系,而卫所崩溃,世兵世将,侵占田亩,乃至种种问题。

朱祁镇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毕竟他们是维持大明皇室统治一根重要的支柱。

如果用文官下手整治,整治过后的京营还听皇帝的吗?

大明后期皇帝之所以那么弱势,就是兵权已经不在手中了。

至于让勋贵自己查,朱祁镇也试过效果不明显。

当问题盘根错节,一团乱麻,不知道该如何处置的时候。朱祁镇就开始想另起炉灶的事。

那就是募兵。

其实唐朝的军事力量也遇见过一次这样的危机,就是唐玄宗前期,府兵不堪用,唐代就有募兵代替了府兵,延续唐代的战斗力。

虽然后来弄出安史之乱的岔子,但是并不能说,这个办法就没有用了。

所以,朱祁镇想要的就是,由一支招募过来的军队。不再从卫所之中选人,而今直接发饷银,不再授田。完全职业军人。

朱祁镇已经计算过了,不算装备什么的,每一个士卒一年十二两饷银就足够养活了。如果养五十万京营的话,一年大概六百万两。这只是饷银,再加上装备,马匹,抚恤,等等,一年一千万两银子,未必打得住。

所以,朱祁镇不会一古脑就将京营改成募兵的,但是朝廷仓促之间有五万人的缺额,能不能行权益之计,先招募五万士卒?

这个危机关头,那一个大臣敢说不能?

募兵的过程,再让文官参与进去。如此文官就有动力扩大募兵范围,压缩卫所兵的范围了。

至于招募军队之中,自然是武学的学生为主了。

以募兵代替卫所兵的过程,自然是与勋贵的新旧换代结合在一起了。

等什么时候,朝廷以募兵为基础的兵制彻底成型,想来从兵制上梳理清楚之后,朱祁镇的权威就足以毫无阻拦的贯彻到军中。

那时候,区区瓦刺有什么大不了的。

当然了,这个计划也是有一个问题的。

那就是一旦孟瑛玩脱了,瓦刺真兵临城下了?怎么办?

首先,朱祁镇还是比较信任孟瑛的,已经各路守臣,杨洪,郭登,都是朱祁镇从下面提拔上来的,都是敢战之士。

可以说大明军中壮年将领最高水平了。

如果这样的阵营,还挡不住瓦刺。只能说瓦刺开挂了。

即便有极其微小的可能。瓦刺突破了北京外围防线,兵临北京城下,朱祁镇也有信心守住北京城。

首先,就是瓦刺不善攻城。

这一点从很多方面都得到了体现了。而北京城,可是下了血本的天下雄城,立即有数百万石粮食,已经无数兵器火炮,更是有超过百万的军民。

再说了,北京保卫战的时候,整个京师不过有幼军几千,收拢逃兵有十万人,即便大败了,京营各部不可能全歼的。

再加上军中尚有五万虽然是鱼腩军队,但也是军队。

这样守城,守上几年都不成问题,但是瓦刺真可能在北京城下待上一年吗?

大明战争潜力是瓦刺不敢想象的。

朱祁镇觉得这样做,虽然冒险,但是这个低的兜着住。

唯一让他感觉有些棘手的事,不是别的,就是财政压力。

而今出关的将士,有超过十万人阵亡,这是一笔极大的开支。更不要说,上一仗大败,接下来又要打一仗。

耗费更是飞了一般的向上涨。

朱祁镇一想起这一点,就有一点不敢见周忱。

周忱是理财能臣,但是他并不是提款机。

周忱已经很努力的在现在的财政基础之上,努力榨出油水出来。但是明军开支的增长速度,是一个让周忱绝望的数字。

朱祁镇与周忱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就是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加税。

朱祁镇是因为明朝因为加税而亡,所以他印象深刻,所以,竭力避免。宁可从其他办法,捞钱也不能加税。

至于周忱对底层百姓更加了解,他更清楚,有些税负不写在朝廷税书之中,但是他却是存在的,这就是所谓的苛捐杂税。

总体来说,大明这几年朱祁镇继承太皇太后休养生息的政策之下,有所作为,但是本质上很多事都是在扰民。

所以,底层百姓的负担已经很重了,一遇灾年,又是流民遍地,而福建,江西,动则匪患,其实不就是这两个地方,在元末受到的打击不大,所以人口密度最大。人口多了土地兼并也是最维持激烈。

这样的况下,任何加税,有些地方是能够承受的,有些地方是不能够承受的。会打破地方的平衡。

而且官吏层层伸手,朝廷收上一两,下面官员能贪三百文。这还是比较清廉的,在清代官府收一两,加耗最少在五钱以上,甚至有的地方,加耗比正税还多。加耗自然是被各地官员给平分了。

所以周忱推行的很多财政改革,都没有在田税上下刀,是田税没有提升的潜力吗?不,田税乃是汉人王朝几千年的正税,如果清理一遍,收入决计不仅仅是二千三百万石粮食,翻一倍都未必不能。

只是这里面的水太深了。连整顿盐税,都要先杀个人头滚滚,如果要整顿田税,又是一个怎么样的摸样?

所以,周忱数次劝谏过朱祁镇,在田税之上,不要轻易改动祖宗成法。

只是,而今如此大的财政缺口,朱祁镇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他只能召见周忱商议这一件事。

周忱本来花白的头发,此刻已经全白了,眼窝深陷进去,这一段时间主持内阁事务,又要兼顾大军后勤,与黄河大工,已经各地汛期的问题,周忱已经相当劳累了。

朱祁镇与周忱寒暄了几句,说了说黄河大工的用度,周忱即便上将这个窟窿都堵上了。至于军费军粮等等更不在话下。

只是这一切等朱祁镇拿出锦衣卫密报的时候,周忱顿时愤怒了,他不顾军失态,厉声怒喝道:“朱勇该死。”

朱祁镇说道:“先生息怒,先生息怒?”

周忱说道:“成国公受数代君王赏识,却将大军精锐铁骑,全部葬送了,如此罪人如何不该死,臣请按照丘福之例,处置成国公。”

支持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