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四十七章 西虏寇边

明天子 第四十七章 西虏寇边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四十七章 西虏寇边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第四十七章西虏寇边

夏天在朱祁镇的忙碌之中,悄悄的过去。曹吉祥更是跑断了腿,在门头沟与京师之间来回。

当秋天即将到来的时候。

宫中很多地方炉灶都改了。

改用朱祁镇提议的煤球炉。

当然了,朱祁镇提出的仅仅是一个模板而已。在能工巧匠的发挥之下,这个模板变幻成不同的样子。

甚至下面的人都抛弃了朱祁镇提出的圆柱体,中间十二个眼的煤球,而是用球形的煤球,将煤球这两个字,落在实处。

原因无他,就是为了方便一点。

当一切都安排好了,朱祁镇的生活就恢复到了往常一样。

只是这一日,朱祁镇正在上课,却听王振来见,说道:“太皇太后召陛下去文渊阁。”

朱祁镇一听文渊阁,立即意思道是去内阁。

太皇太后与内阁倒不是不见面。

毕竟不管太皇太后与杨士奇他们都老了,又有什么闲话好说。

只是太皇太后平素不去内阁,一般仅仅是看折子而已。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太皇太后立即召他去内阁。

朱祁镇立即起身,问王振说道:“王大伴到底是什么事?”

王振说道:“西虏寇边。”

朱祁镇听了一惊,立即向王直行了一礼说道:“先生”

王直不等朱祁镇说完,就说道;“陛下去吧,国家大事为重。”

文华殿与文渊阁相隔并不远,朱祁镇从文华殿后门走出去。一边走一边问道:“到底哪里出事了?”

王振亦步亦趋的跟在朱祁镇身后,说道:“大同。而今还没有一个结果。只是大同那边已经交上手了。”

朱祁镇心中有些着急。正欲快些走,却见一个女官站在前面,见朱祁镇来了连忙行礼说道:“陛下,太皇太后有令,陛下需缓行。”

朱祁镇一听,顿时明白了。

大同虽然距离北京不远,但是这个时代,说不定那边胜负已分,不过是消息没有传来而已。而且不管是胜也好,败也好。

他而今不管是着急也好,不着急也好,两边都没有任何关系。

反而不如庄重一点。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缓缓的走了过去。

区区一段路,就走了一刻钟左右。

朱祁镇来到内阁的时候,外面立即有太监喊道:“陛下驾到。”

文渊阁之中的臣子,以三杨,胡濙,张辅为首,跪地迎接。朱祁镇见进了门,先向太皇太后行礼,随即在太皇太后东边的椅子上坐下来。

此刻正位之上,太皇太后与朱祁镇并列而坐,太皇太后在西,朱祁镇在东。下面的臣子才纷纷起身。

朱祁镇说道:“诸位先生,都是三朝元老,还是坐下议事吧。”

杨士奇谢恩之后,方才坐定。

朱祁镇说道:“朕问军情急报,却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

杨荣出列说道:“大同急报,鞑靼入寇,具体情况尚且不清楚,不过臣等已经拟定,挑选军中精锐四千骑,令黄顺领着支援大同。”

“大同乃塞上重镇,富有甲兵,再有京营精骑在,足以令鞑靼不可越长城而南。”

“只是,臣担心大同之事,仅仅是一个开始,鞑靼想趁着我朝易主之时,趁火打劫。”

“今年防秋之事,就分外艰难了。”

朱祁镇心中一动,暗道:“鞑靼,想要试探一下我这新君如何?”

“既然如此。”太皇太后淡淡的说道;“从京营之中,抽调精锐,增援各镇,传令下去,各镇谨守城垣,待敌自退即可。”

朱祁镇心中有些不舒服。

理智让朱祁镇知道,太皇太后的办法,或许有些不好看。但是却是而今最好的办法。

宣宗皇帝在位,与他朱祁镇在位,是两种不同的震慑力。

而且幼主在朝,数十万京营,既是大明最强武力,也是祸患之端。

为了将京营握在手中,太皇太后可是下了很大的工夫。即便如此,她也不觉得第万无一失了。

所以,能不动用京营就不动用京营。

在不动用京营的情况之下,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臣等遵旨。”杨士奇等人说道。

随即他们就拟旨,当然了这旨意出来是圣旨。毕竟朱祁镇也列席了。

太皇太后随即问道:“英国公,我久不问兵戈,这方政,可以信任吗?”

张辅说道:“秉太皇太后,方政乃老臣旧将,靖难中为济宁卫千户,太宗南下,带兵从之,后为都督佥事。后随老臣功安南,数有战功,乃是老将功臣,最为稳妥。请太皇太后与陛下放心,有方政在大同,定然不会让鞑靼越长城一步。”

太皇太后微微一笑,说道:“有英国公做保,我自然是放心的。”

这就是英国公张辅的作用,他看似什么也不做,但是在军事上,有一锤定音的威信。即便朱祁镇知道,土木堡之变前,大明九边并没有什么太大挫折。

但是听了英国公张辅,还是松了一口气。

似乎有英国公在,很多事情都不用担心了。

之后,就支援九边,调配粮食,打造兵器,等等事务一一汇报一番。不过朱祁镇并没有多听,因为他早就明白一个事实。

在政务之上,想胜过杨士奇等人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杨士奇禀报上来,决计是挑不出错来的。

一连商议小半个时辰,太皇太后才说道:“先帝不幸,只留下这个孤儿寡母,大明将士全靠诸位撑着,传令赏赐各位宫中铜煤炉一对。”

众人连忙谢恩。

这也是常有的,仁宗皇帝一脉与文臣关系很是不错,从来赏赐不绝的。

当然了,朱祁镇想要推广用煤,太皇太后也是顺手帮他一把而已。

随后太皇太后带着朱祁镇,在一片恭送陛下,恭送太皇太后的声音之中。离开了内阁。

“皇帝你怕吗?”朱祁镇搀扶着太皇太后,走在红墙之下。听太皇太后猛地这样问,微微一顿,说道:“不怕。”

太皇太后微微一笑,说道:“不怕,就好,我朱家男儿这件事情总是要碰一碰的。”他微微一叹,说道:“本来按我的意思,不想你做这些事情,毕竟天子富有天下,征伐之事,假以一将军即可,你们小孩子,都觉得打仗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却没有真正见过战争。”

朱祁镇好奇的问道:“奶奶,你见过吗?”

“见过。”太皇太后说道:“当年靖难的时候,太宗皇帝带兵去了大宁,八十万大军将北平围的水泄不通。那时候的北京城,还不如今坚固,仁宗皇帝坚守城池,北京百姓全部参与其中,青壮登城战守,老弱转运粮食。”

“我当时就带着干粮上城的。”

一时间太皇太后的眼中,似乎看见当初一眼看不到边的南军,各种大炮,以及高耸的好像是巨人一般的攻城器械。

以及当年身形还没有那么胖,坐在城头,雄姿英发,蔑视八十万南军的他。

太皇太后看着身边的孙子,心中暗道:“是我想差了。大明皇帝怎么能不懂军务。”算起来,太祖,太宗,仁宗,宣宗,都是打过仗。

这种传统,太皇太后也不想在朱祁镇这里断绝了。

当然了,这也是朱祁镇的优秀征服了她,如果朱祁镇没有那一分资质,太皇太后只想培养出一个守成之君,而今朱祁镇远远在她预料之外。自然让她寄予更大希望。

希望他能与太祖,太宗,仁宗,宣宗一般。能经历战阵,将天下兵马掌握在手中,唯有这样的皇帝,才是一个真正的大明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