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一百二十八章 杨文正

明天子 第一百二十八章 杨文正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一百二十八章 杨文正

明天子第一百二十八章杨文正第一百二十八章杨文正

朱祁镇不想在这一件事情上,多做纠缠,说道:“好了,事情都过去了。就这么办吧。”

朱祁镇此刻才感到了做皇帝的快意。

并非谁都有三杨的威望。

三杨一去,内阁之中资格最老的大臣,就变成了胡濙。

但是胡濙一副养老的样子,除却礼部的事情,从来不开口说话,最近朱祁镇给他加了事情,就是关于黄钟律管之事。更是不管闲事了。

至于张辅也是如此。除却军事之外,其他事情也一概不管。

至于剩下内阁成员,最有威信的曹鼐与王直,他们两个人加起来,对朱祁镇的压力,也没有半个杨溥。

朱祁镇这才是尝了一把乾纲独断的瘾。他随即说道:“杨首辅为国家效力几十年,劳苦功高,朕以为当谥为:文正。诸位以为如何?”

“陛下,”胡濙不得不说话了,说道:“东里公谥号文贞,勉仁公谥号文敏,杨首辅功绩在两人之下,臣以为不当越过这两人。”

文臣的谥号之中,文正是第一等级,而文贞是第二位。甚至有的朝代没有文正,文贞就是第一了。

杨士奇作为内阁首辅近三十年,辅助太宗,仁宗,宣宗,还有朱祁镇四位皇帝,没有出过差错,而且在几次皇位交替之中,都立有功劳。

特别是在正统初年,三杨辅政,恢复了大明的元气。大概是因为儿子的原因,终究没有得到文正的谥号,只能低了一级。

不过,即便如此文贞也没有几个人可比了。

至于杨荣比杨士奇还差了不少,却是因为杨荣这个人行事,有些地方不符合儒家价值观。比如宣宗平了汉王之后,杨荣建议剪草除根,平了赵王。

还有在宣宗废后之事上,他非但没有劝阻,反而帮宣宗出主意糊弄太皇太后。等等,这都是黑点。

所以杨荣的谥号并不太高。

就杨溥一生功业来论,他前半生是远远比不上杨士奇与杨荣的,一直到他掀翻杨士奇之前,他一直是被其他两人压制着。

他作为首相,也没有几年时间。

这几年时间虽然做的不错,但并非没有污点的,比如因为王振引起了一连串大案,比如叶留宗邓茂七之乱,等等。

怎么也不该弄一个文正。、

朱祁镇说道:“胡先生此言差矣,杨首辅秉政以来,修建河北水利,使得河北百姓免于旱涝之灾,改革盐税,推行晒盐法,盐税大增,以至于现

在府库再无忧虑,更不要说整顿吏治,清理贪污。完善巡抚制度,更有遗策,改易户部,兵部,工部职能,如是种种,朕而今思来,都有不胜眷恋之情,先生治天下不过四年,则天下得其荫蔽。汉武侯言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生实为之也。”

“如此先生,怎么不可能得一文正?”

朱祁镇与杨溥之前的对话,都有商辂在一边记录,所谓之起居注。唯一当日最后的对话,并没有记录。

而今杨溥都死,朱祁镇就当做杨溥最后那一段话不存在。

他要无限推高杨溥。自然是做给活人看的。

朱祁镇细细回顾与杨溥合作这几年,总体来说,双方还是合作愉快的。杨溥是真心实意的想做些事情。朱祁镇交代的事情,杨溥绝对不能做的,就顶回来,觉得能做的,就全力去做。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愉快。

但是总体来说,大明是在蒸蒸日上的。甚至上升势头很猛。

这就可以从,大明赋税增幅,与各地流民数量减少幅度,可以推算出来了。

朱祁镇自然想让满朝文武知道,凡是愿意与他合作的人,朱祁镇保证身后之名,所以他想延续与文臣集团,这种大合作小摩擦的蜜月期。

胡濙不再说话了。

就胡濙本身来说,他根本不想反对朱祁镇。

毕竟胡濙是看着朱祁镇一点一点长大,他知道当今不好惹。而且他一心放在养生之上,已经多次向朱祁镇请辞了。

如果朱祁镇准了他,说不定胡濙就要在武当山做一道人了。

只是朱祁镇见胡濙鹤发童颜,行动之间,比寻常年轻人还敏捷多了。自然是不肯放他走。

朱祁镇觉得,胡濙在政治上没有企图。让胡濙管着礼部,最少礼部也少找朱祁镇的麻烦,否则换一个想在朝廷上建立名望的大臣,朱祁镇就烦恼多了。

毕竟,朱祁镇本身是一个不太在意礼节的人。

但是宫中更是繁文缛节多,如果真挑朱祁镇的毛病,朱祁镇处处都是毛病。礼部尚书在礼法上挑皇帝的毛病。

皇帝还没有办法。

朱祁镇一心一意要将胡濙放在大学士的位置上养老了。就是胡大爷在大学士的位置上,每天来内阁签到就行。

反正胡濙当了几十年礼部尚书了,对礼部的事务,闭着眼睛都能处理好。而且礼部都是清水衙门,除非是科举年,否则真没有什么事情。

胡濙似乎也参悟出来朱祁镇这一层意思。如果不是这一件事情,牵扯到礼部

胡濙也不会出来说话。

但是胡濙出来说话,仅仅是开了一口头。

在他想来,后面有人该接着说,毕竟杨溥虽然不错,但是封文正,有些太离谱了一点。要知道从大明开国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文臣获得这个谥号的。

有人说方孝孺谥号文正,但是方孝孺这个谥号乃是南明追封的。最少在这个时间段之内,是一个也没有的。

杨溥怎么看,都是承担不起这个名号的。

只是胡濙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每一个人出来说话。

原因很简单,内阁七个人之中,现在空缺一位,张辅是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发言的,胡濙已经说过了,剩下五个人之中,曹鼐刚刚得了杨溥遗赠。成为内阁首辅。怎么也要念杨溥的好。这一件事情,或许有些不大合适,但是他不适合说。

而马愉,高谷,都是杨溥的学生的,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们自然要闭嘴了。让他们违心赞成,却是有一点难,让他们极力反对,更是不可能。

毕竟是自己的老师。

至于王直见所有人都不说话,他说话有什么用?

他刚刚被朱祁镇给怼回去,也不愿意再惹怒朱祁镇了。

这也是内阁之中,缺少一个核心的表现。

朱祁镇说道:“既然大家都赞同,这一件事情就定下来了。”

随着这一声令下,大明第一个文正公,就此出炉了。

杨文正公这四个传了出来,几乎满朝文武一片哗然,不少人都上书反对,杨溥与这两个字实在是不相符。

朱祁镇将这奏折集中在一起,在某日早朝之中,道:“杨溥辅弼之功,传道之德,朕愿意以师礼待杨溥。文正谥号,不足以言杨公之德万一,从此满朝文武不许再议此事。”

此言一出,不出旬日就传遍天下了。

一时间,杨溥与当今君臣知遇之情,被写进了话本之中。几乎可以比汉昭烈,与诸葛武侯了。特别是杨溥死后被封为文正的同时,也葬入皇陵。更是文臣莫大的荣幸。朱祁镇还下令在石首为杨溥建立祠堂。各种恩典加在一起,更让感叹君恩之厚。

朱祁镇这举动,抬高了杨溥的同时,也变相抬高了自己。特别是朱祁镇将很多功劳都加在杨溥身上,甚至民间的名声,杨溥有超过杨士奇的趋势。

三杨泉下有知,或许万万没有想到,跟随他们大半辈子的小老弟,在生命最后几年,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