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户部之争

明天子 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户部之争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户部之争

第一百二十章兵部户部之争

朱祁镇出来之后,就请杨溥上了玉辂。

朱祁镇君臣落定,杨辅在外面骑马相随。

朱祁镇感叹道:“朕本想多用徐卿几年,却不想,天不随人愿,有此遗恨,奈何奈何,只是而今兵部之位不可空缺。先生以为,当用何人接任?”

杨溥说道:“邝埜。此刻不能绕过他去了。而且徐晞已经打开局面,邝埜萧规曹随,定然能做得很好。”

朱祁镇说道:“就让他补兵部尚书吧。”

论资排辈,什么时候也少不了的。

朱祁镇对邝埜虽然不能说太满意,但是他早就习惯这种结果了。

就好像是找老婆一般,凡是想找一个灵魂契合,十全十美的老婆,大半都是单身狗。但凡愿意凑活过的人,大多都娶了老婆。

大臣之中,实实在在才学惊艳之辈,实在是很找到。但是按部就班的合格官僚,大部分都是。

最少邝埜对兵部太熟悉了,是掉不了链子的。

但是此刻朱祁镇又想起了王骥。

云贵一带,这几年时不时的有反叛,但是在王骥的铁腕统治之下,根本没有一点可能性,王骥还改土归流了好几个县。

最少贵州不再是举省只有一个县的尴尬局面,而今好像有三个县了。

云南也是如此。

总体来说,王骥并没有大刀阔斧的推进。但是进度并不算慢。

今后两地的地方官都像王骥学习,一两百年之后,云贵的土司就不复存在了。

而襄王在王骥的支持之下,正在一点点的扩大自己的势力。与缅甸之间的摩擦也越来越多了。

不过有朝廷震慑,一时半会是掀不起什么大风浪的。

这对朱祁镇来说就足够了,王骥简直是大明西南柱石。

只是朱祁镇也知道,王骥在军事上的才能,决计不仅限于这些。

每当兵部尚书空缺的时候,朱祁镇都要将王骥这个名字从大脑之中过一遍。

朱祁镇总就觉得西南并不太平,西南方向的战略安全比王骥回到兵部任职更重要。而且从品阶上,王骥回到京师,还担任兵部尚书,就是一种贬官了,毕竟王骥的资历在哪里放着的。

怎么看都不合适。

朱祁镇将这个心思按下来,将徐晞的遗折递给杨溥,说道:“先生,你看一下。”

杨溥拿过来打开慢慢的看起来。

虽然朱祁镇的玉辂进行过特殊的防震处理,但毕竟不如而今的车,杨溥又老眼昏花,在这种摇摇晃晃的车上看奏折,很费眼力,他看了好久才看完。

朱祁镇问道:“先生以为徐卿之言如何?”

杨溥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说道:“这一件事情,是要做一个了断了。只是陛下意下如何?”

朱祁镇在驰道上有太大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说修建驰道,从工匠到大匠,一整套体系都是朱祁镇一手搭建出来的。

所以,不管怎么处置驰道体系,还是要朱祁镇点头不可。

朱祁镇说道:“我正在请教先生?徐晞这边说得有理,而户部周忱也是下了大功夫了,将驰道从户部剥离出来,似乎有一些不近人情。”

“朕一时间也难以决断。”

杨溥说道:“陛下宅心仁厚,只是以臣之见,周尚书恐怕乐意,将这一件事情交到兵部。”

“哦?”朱祁镇说道:“这又是从何说起?”

杨溥说道:“周尚书太忙了。”

“盐法改革刚刚结束,陛下要推行晒盐法,这事情也是千头万绪,虽说地方上由何文渊主持,但是户部也有一大堆事情与之交接。”

“铸币,钱法改革,周忱一直在推动。”

“至于各省各部的拨款,这也是一个件麻烦事情。”

“更何况,陛下命于谦在河北清丈土地,重整黄册,更是让地方人心惶惶,这些黄册又是直接与户部钱粮对接的。”

“户部岂能不自查?”

“驰道在户部虽然重要,但是并不是不可替代的。”

“所以,周忱估计也想将这一件事情交给兵部。”

朱祁镇听了杨溥所言的一件一件一项一项的事情,忽然觉得自己好像要将周忱用到底。其实并非朱祁镇想这样做。

而是在这个时代,在朱祁镇看来,合格的改革家并不多。周忱是其中一个。

而且在想做事的人眼中,在任何地方,他眼前都有无穷的事情,但是在尸餐素位的官员眼中,天大的事情砸到眼睫毛上了,他们也不觉得有什么事情。

至于周忱为什么不直接上书,将这一件事情让给兵部。

朱祁镇自己也能想的明白。

每一个官僚机构,天然都有想要膨胀的想法。表现不断的扩充人员,再扩充人员,再再扩充人员。

在一次次扩充之中,部门之中每一个都有受益。

周忱作为户部尚书,自然要保护部门利益,总不能亲手将户部的肉,塞到兵部口中,但是双方争取的力道不同,就说明了问题。

兵部尚书徐晞临终之前,对这一件事情还是心心念念的。

但是周忱却很少有强烈表现,最多少是面对兵部的攻势,大义凛然的反驳而已。

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朱祁镇说道:“先生既然这么说了,回去之后,朕就下旨,将驰道原本人马专到兵部,至于其中细节,却需要先生去理顺了。”

“请陛下放心。”杨溥说道:“这样的事情老臣还是做的来的。”

朱祁镇说道:“太仆寺怎么办?”

杨溥说道:“陛下,辽东,陕西,太仆寺不用多管。只是直隶,河南,山东的太仆寺可以一处处的撤销了。”

“毕竟当年太宗皇帝将马匹寄养在百姓家中,也是不得已而为了,臣早知道,此法尤害小民,陛下也可趁机费掉此法,如果以陛下的计划,驰道连通九边,与两京,所需马匹,不下数十万匹之多。”

“河北太仆寺下属马匹,都可以回收官府了。于百姓也是一大善政。”

“顺天府乃是天子脚下,正可是百姓沐浴皇恩之时。”

之前也多次说过马政事务,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朱祁镇说道:“先生所言甚是,大明在北京立都,却是苦了河北百姓。”

不管是建城,劳役,转运,等等事情,对河北百姓来说,就没有什么轻松的事情。

杨溥说道:“陛下圣明,只是今日陛下谈到了,有一件事情,臣以为陛下也该考虑一下了。”

朱祁镇说道:“不知道先生所言何事?”

杨溥说道:“工部尚书的人选?”

朱祁镇一听,立即问道:“黎工部怎么了?”

杨溥说道:“黎工部年事已高,缠绵病榻,已经有些时日了。陛下也该早做准备了。”

工部这个衙门,说重要很重要,很多大工程都少不了工部,比如修建边墙,就有工部的参与,但是这个工程是兵部掌总的,工部不过是给兵部打下手的。

除此之外,就是大内的工程,比如朱祁镇修缮团城的工程,就是工部给大内打下手的。

朱祁镇平日关注的就是兵部,户部,吏部,一个刀柄,一个财政,一个官印,对工部关注不多。没有大工程的时候,工部的事务也很清闲。

朱祁镇说道:“先生可有推荐?”

杨溥说道:“陛下,臣推荐何人,就看陛下想让工部做何事了?”

朱祁镇说道:“此言怎讲?”

杨溥说道:“臣记得陛下当初让工部有两个尚书,其中一个专司都水司?”

朱祁镇说道:“确有此事。”

杨溥说道:“臣不过是秉陛下之意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