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二十四章 于公堤

明天子 第二十四章 于公堤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二十四章 于公堤

明天子第二十四章于公堤第二十四章于公堤

朱祁镇在天津停留了一日,随即西行,开始视察沿途水利。

规划的路线是,从天津西去保定,先视察三角淀与白洋淀,大清河,然后到保定府城,然后南下到视察杨村河,然后转道向西到真定府,从真定府南下视察滹沱河与宁晋泊。继续南下视察漳河。然后南下大名府,从运河坐船北上,出直隶省到山东省临清州,继续进入运河体系,乘船到天津城之中。

朱祁镇想用两个月上下,走马观花的看一下。

因为两个月之后,就是五月了。

收麦子的时候,让地方再接待他这万余大军,就有一点太过了。

所以时间是比较紧的,朱祁镇也没有想过细看,原因很简单,他不懂的。当然也有他早就派过人明察暗访了不知道多少次了,甚至于谦身边都有锦衣卫的人。

于谦一举一动,朱祁镇只要想知道,都能知道。

朱祁镇出巡更多是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

天津往西,就是三角淀,在这里,朱祁镇见到了,于谦费劲心力建立起的大堤,这一道南北走向,长达百里的石堤,耗资大概在二百万两之上。而整个三角淀,大清河,白洋淀的治理,总花费在千万两之上。

是总体之上的总点。

朱祁镇登上大堤。这大堤并不向别的大堤一边是岸一边是湖水,而是这一道大堤内外都是湖水。不过是人为造出一个落差而已。

于谦亲自为朱祁镇介绍这个大堤作用。

于谦说道:“陛下,臣受命治水以来,一直在想,河北水利不能仅仅泄洪,也需蓄水,以备旱情。这两者之中如何取舍,是臣一直忧心所在。”

“臣百般思量,才决定,做出而今的方案。首先连通三角淀与卫河,让三角淀的水直接流入卫河之中,寻常时节为了存水,也为了不冲垮运河河道,故而臣需要限制三角淀流出的水量,就有而今的做法。”

“这一条长堤,就在三角淀东侧,将三角淀封锁住。如果是旱季水位比较低。自然不能越过这一条堤坝,如果汛期涨水,这个堤坝的水位,臣也是问过当地老人的,在这湖水漫到这个位置的时候,正好是三角淀湖水开始倒灌的时候。”

“所以到时候,湖水就会形成漫流。”

“而且一般湖水涨到这里位置时候,也不会再涨太多的,如此下游不必遭受洪水,而上游也能留下足

够的水,以被旱情时候用。”

朱祁镇看了而今的水位,整个长堤大概高出水面一丈有余。而大堤另外一边,有的地方有水,有的地方干脆都已经干涸了。

朱祁镇会意,而今正是春旱。有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

于谦指着前面的铁门说道:“陛下请看,这一条堤坝之上有六个铁闸,是雨季之前排水用的。”

“一般来说,在大雨之前,就要将六个铁闸全部拉起。将湖水全部放出来,只是三角淀一带地势很低,根本不可能全部放出来。”

这也是于谦无奈的之处。

三角淀这里之所以成为河北最大的湖泊,正是因为地势,如果不是因为地势。他即便是将六个闸门都打开之后,三角淀之中,还有存留相当多的水量。

朱祁镇看着这一个铁闸。铁闸并没有在堤坝之上,而是在堤坝上有一个高台。或者不能完全说是铁闸,而是一个木铁相间的结构,两侧都有城门一般的平行转轮,两侧有一头铁鼠,一头铁牛。应该是配重。

而平行转轮两侧有六头耕牛。朱祁镇一看就知道这个铁闸乃是用畜力拉动转轮才能缓缓的拉起来。

这种机构,与城门之处千斤闸相差不大。

而且朱祁镇听于谦说有六个铁闸,一个铁闸两侧有两处配重,也就是十二,想来这铁闸的雕像,就是十二生肖。

后世十二生肖,仅仅是属相了,但是而今这个时代,十二生肖代表是天干地支,想来用一天十二时辰,一年十二月,这就是无时无刻都要守护。

朱祁镇叹息,他越发感觉到于谦借助天然地利,似乎想将这三角淀改造成水库,他心中暗道:“也幸亏放不完,否则我就担心这个堤坝能不能支撑住了。”

要知道三角淀方圆百里,具体多大,因为三角淀季节性变化,很难统计,但是想想就知道这么多水,压力有多大,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纵然于谦在这一条堤坝上下了血本,从打地基开始,就不惜代价,要知道重修三大殿才用了七十万两,这一条看似平平无奇的大堤,造价近乎三大殿的三倍了。

但是朱祁镇并不觉得,这个时代的施工工程,能承受这么大的水压。

不过,即便如此,朱祁镇对这一条堤坝还是十分感叹。中国人并不是到了二十一世纪,才变成了基建狂魔了。

如果看历史上的营造工程,就知道中国人天然有这方面的基因。

于谦又继续介绍,他治理三角淀上面的作为。

在修建长堤的时候,他已经先修建一道夯土堤坝,然再向下挖了丈余,因为湖中水浅,几乎是一两尺就出水了。

即便是在旱季之中,也是如此。

于谦主持一边排水一边继续挖掘。最终保证了长堤的石头地基,也保证了大坝西侧乃是整个三角淀最低的地方。

但是这并不是治理三角淀中,土方量最大的工程。

他测量多年三角淀的范围,取了一个中间值,让百姓从三角淀之中取土,建立一道长打数百里的堤坝。

这一条堤坝并不是太结实,是寻常的夯土坝,但是土方量却是最大的。

硬生生的将周围垫高了两丈有余。将三角淀之中很多地方,都挖下去半丈有余。于谦还下令百姓在湖中种藕,然后每年旱季的时候,将湖底再挖一遍,泥土都堆积在夯土坝外面。以加固堤坝。

如此三角淀在汛期之中应该不会外溢了。

但是这依然是于谦最担心的事情,无他,三角淀上游河流携带了大量的泥沙,恐怕会在三角淀之中沉淀下来。

时间一长,这湖面就会被填平了。

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能两项其害取其轻了。

朱祁镇想过治理水利,但是他万万没有想打于谦能将这一件事情做到这个地步。朱祁镇心中暗道:“或者我的时代,是没有土木堡之战,北京保卫战,但是于先生依旧能名垂千古,仅仅眼前的三角淀治理就说明了这一点。只是于先生的评价不是力挽狂澜的名臣,而是与李冰等治水名臣同列,水利史上不得不说的人物。”

朱祁镇还是小窥了治水工程的成就,别的不说,这一道长堤,后世就被成为于公堤维护了河北二百多年水利工程。而正因为于公堤在,因为三角淀再也没有水旱无常,而三角淀,大清河,白洋淀这一点数百里,成为大明北方粮食重要产地之一,被成为天子粮仓。

而且于谦所担忧也是对的。三角淀的存在也成为人力与天地之力争夺的地方,每年春天与冬天,三角淀附近的民夫几乎全部出动。将三角淀掘深

只是到了二百年之后,有了新的手段,兴起了在上游修建水坝的风气,三角淀的水量慢慢不足起来。

三角淀这才慢慢的没落了,后来三角淀只剩下于公堤一带还保存下来了,却有一个名字,那就是西湖。与杭州西湖相比,号称南北西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