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

明天子 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

第四十九章三湖五河总方针

王振过来之后,立即向朱祁镇报告。

果然,施家在南洋有很大的压力,不仅仅是满者伯夷一国的问题。似乎很多回回国家联合起来了。因为施家独断与大明之间的贸易,已经因为商业问题转化为军事与政治问题了。

也幸好,大明在麓川大胜,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

将南洋各国蠢蠢动之态压制下去不少。

所以施家很想得到大明的支持。

王振说道:“臣已经代皇爷许诺给他一些火炮火铳火药,就在天津交易。只是臣以为施家未必不欢迎南洋卫的建立。”

朱祁镇说道:“此事先放下吧。不管南洋了,于先生到哪里了?”

王振说道:“下面人来报,于先生已经从顺德府赶来了,一两之内,就会到京师。”

朱祁镇说道:“就等于先生了。”

事实证明,于谦来得快的。

第二就到了。

朱祁镇早朝之后,就见到了于谦。

乾清宫之中,朱祁镇见了于谦立即说道:“先生清瘦了。”

于谦的辛苦直接反应在他上,此刻的于谦有几分瘦骨嶙峋,偏有铁骨铮铮之态。似乎有几分相有心生。

只是比之前,憔悴了不知道多少。

于谦说道:“陛下过誉。臣以为河北治水,刻不容缓。”

朱祁镇说道:“先生可有方略?”

于谦沉思说道:“有,臣带了一张舆图,就在外。”

觐见皇帝是一定之规的。最少于谦不可能将大件物件带进来。

朱祁镇立即对王振说道:“王大伴快传。”

王振答应一声,立即将一卷等人高的白布给捧了上来。

随即两个太监左右拉开。

直隶的山河社稷跃然纸上。却是于谦一笔笔画出来的。无数完完全全的河道描绘的清清楚楚的。

朱祁镇走进几步,顿时闻到一股汗味,也发现这绢布有些发黄,似乎被汗水打透了,再细细看上面纹理,却见这一张大地图,却是有一块块一尺见方的布缝合在一起的。

只是针脚细密,远远的看出清楚,唯有走近了才能看见。

朱祁镇脑海之中,仿佛看见于谦在无数个夜里,在昏暗的烛光之中,于谦聚精会神的将白所见一一绘制在地图上,再将他贴带在上,以至于汗水完全将这绢布打湿了,所以才整体泛黄。

随即朱祁镇才细细看地图上的河道。

于谦见朱祁镇细细看地图,立即上前几步说道:“臣踏遍河北,勘察河流,河北治水之要,在五河三湖。”

“这五河就是潮白河,卢沟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

“三湖,就是三角淀,白洋淀,大陆泽。”

随即于谦将五河三湖的位置一一指给朱祁镇看。

说实在,于谦虽然有了十分心力,但是这地图与后世的地方,还是没有办法比。但是也清晰的将最后在天津处汇集几条大河全部标注出来。

从北到南,却是潮白河与北运河水系,卢沟河水系,大清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南运河水系,也就是漳河卫河水系。

这五大水系之外,还有地图上标注特别鲜明的三个湖,三角淀,白洋淀,大陆泽。

于谦一一给朱祁镇做了解释。

其实也不用多做解释,潮白河在京师东边与北运河相连,可以理解为北运河的水源,而卢沟河更不要说了。

至于大清河。就是从白洋淀到三角淀这一段才叫大清河,但是单单大清河本就分为两大支流水系。

子牙河在大清河以南。

而滹沱河就在大清河水系,与子牙河水系来回摇摆。从大陆泽到流出,流入南运河之中。河北整体地势,北方有燕山山脉,西边有太行山,高度落差很大,大量降雨都汇集下来,汇集在天津。

至于三湖三角淀最大,就在天津以西宽阔数百里。白洋淀又在三角淀之西,通过大清河相连,有时候大雨连绵之时,从京畿以南,绵延数百里,浩浩,横无际涯,房舍冲垮,良田被淹没。

三角淀与白洋淀,也就连为一体了。

至于大陆泽,曹鼐之前介绍过了,而今也不一一说明了。

朱祁镇细细听了,心中一叹,暗道:“真是一个大难题。”

其实从太行山上,燕山山上冲下河流,何止五大支流,有一句老话,说是九河下天津,九河并非说是有九条河,而是九为极数。

这一段时间,朱祁镇对河北水系也经过详细考察。

其实这几条河,并非固定的。

如果这些河道都是固定的,反而简单多了。因为这些河道迁徙不定。根本没有一定之规。

朱祁镇看完之后,对于谦说道:“先生定然有教于朕。”

于谦说道:“臣以为直隶治河的总方针,应当是上拦,中蓄,下分。”

于谦大手一挥,在直隶西部划过,说道:“在山游,最大的问题,是夏秋山洪爆发,势如奔雷。河道不堪承受。”

“因此屡屡决口,乃至于改道。”

“所以,在上游最大要务,乃是清浊分离,使得河道各安其位。保护百姓家命。”

“所以关键在一个拦字。”

“请用永定河成例,束水攻沙之策,激扬水力,使之利下。”

朱祁镇点点头,说道:“如此一来,大水倒是可以防了,但旱灾怎么办?”

河北的气候,从来是旱胜于涝的。

这一点上来说,如何利用河北水利资源,比防洪是更为重要的事。

于谦说道:“以臣之见,当以白洋淀,三角淀,大陆泽为中心,积蓄洪水,开挖河渠,为水利之用。”

“只是河北地势平坦,三湖的水位并不是太深的。”

“洪水一入湖,则湖面激涨侵吞平地,所以,以臣之见应当对三个湖泊进行大规模修整,即外围建筑湖堤,防止湖水外溢,也要在旱季,深挖清淤,让湖泊能装下更多的水。”

朱祁镇听了心中一动,暗道:“这不是拿这三个大湖当作三个大水库吗?”

他再次看向三个大湖,似乎眼可见河渠,从是三个大湖之中蔓延开来,

如果于谦的计划能够成功的话,那么以三个大湖为中心,直隶府大部分地方都能够得到灌溉。

水是粮食最好的肥料。

只要有充足的水源,即便肥料跟不上,粮食也产出,但是如果没有水源,即便再肥沃的土地,都不能产出粮食。

单单这个计划,就让朱祁镇心中十分满意,治河用淀。简直是避实就虚之举。

“只是。”于谦犹豫了一下,说道:“如此一来,就有一个非常大的隐患。”

朱祁镇说道:“先生请讲。”

于谦说道:“束水攻沙之策,会将大量的泥沙冲进三个湖之中,湖水平缓,这些泥沙都会沉淀在湖中,河北的湖本就不深。夜泥沙堆积,这湖泊恐怕不用数年,就用被填满了。”

朱祁镇听了,心中一动。暗道:“后世我没有听过河北有什么大湖,难道是这个原因吗?”

黄河的泥沙在江苏的时候,将江苏的海岸线推出了不知道多远,后来用从山东入海,又将山东海岸先推出了多远。

虽然海河上游的泥沙堆积并不如黄河厉害。但这几个湖虽然大,但决计不是大海,这泥沙堆积之下,会有什么下场。

朱祁镇可以想象得到。

只是权衡利弊,轻轻一叹,却没有办法了。

如果让河道畅通无阻直接入海,倒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大旱的时候,要怎么样?世上安用两全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