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一百五十三章 经筵vs大本堂

明天子 第一百五十三章 经筵vs大本堂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一百五十三章 经筵vs大本堂

明天子第一百五十三章经筵vs大本堂第一百五十三章经筵vs大本堂

对这一件事情最敏感的,乃是杨荣。

因为杨荣是这种变化受到利益冲突最严重的人。

为什么杨荣被宣宗皇帝重用之后,一直是以谋主的角色行事的。

但凡朝廷有什么大军事行动,宣宗必定先要询问杨荣,然后再做决定。

杨荣也没有辜负宣宗,在很多军事行动之上,都给宣宗皇帝出谋划策,在应对汉王之乱中,表现尤为精彩。

所以在杨荣的领导之下,兵部权力大增,以至于王骥向上面要名额,几乎是以百人来算,要为兵部增加人手。

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皇帝认可这个路径。

认可文官体系处理军政大权,并插手到卫所之中。

眼前这个变化,却让杨荣感到非常不满。

朱祁镇对张辅的重视在,委托张辅主持大本堂,而大本堂主要生源,就是勋贵与宗室子弟,更重要的大本堂本来含义。

大本,大本。是指什么?

是指太子,太子乃国本。这种政治信号太明显了。

杨荣没有当场驳斥过去,已经是涵养很好了。

杨士奇却安抚了杨荣说道:“本官自然是信得过英国公的,大本堂之设,虽然有旧制,但是时间太长了,很多规章都找不到了。”

“总要让我等商量一下,讨论一个章程。”

“襄王世子即便入京,也到年末,为大本堂清理地方,等等准备,真开学也就到了明年了。”

“所以这一件事情,现在讨论谁主管,却是太早了。”

张辅说道:“不早了。正因为大本堂而今八字还没有一撇,才需要人负责不是?”

杨士奇笑道:“国公说笑了,国公乃国家重臣,真能让国公做工匠的活计?”杨士奇微微一顿,说道:“这样吧。营造大本堂之事,就交给宫里。阮安在营造之上有些能力。等建起来再说。”

张辅明知道杨士奇在拖着。

但是张辅却无话可说。

毕竟即便张辅真正而今当上了大本堂祭酒,真正筹备工作,张辅也不可能亲自动手,因为太跌身份了。

张辅想了想,也知道大本堂的建设,固然很重要,但是而今皇帝尚小,没有太子,真正重要的不过是这个信号。

皇帝对勋贵重新荣宠的信号。

真等大本堂成为必争之地,先要皇帝有一个太子。

所以,就不用逼得那么急了。

张辅说道:“既然如此,就拜托杨大人了。”

杨士奇说道:“好说。好说。”

张辅在内阁之中,更多的是象征意义,真正的以备咨询。所以他的事情并不多,直等麓川的战报,只是算算时间,孟瑛估计还没有走到云南。

所以也不在文渊阁久留了。

等张辅走后。

杨士奇将杨荣,杨溥,胡濙都叫到自己的值房之中。

所以的值房,就是办公室。

地方不大,也算是套间,外面是书桌书架,里间就有一张床,可以让人休息。

如果遇见了什么特殊事件,大学士也是要在这里值班的。

比如皇帝病重,几个大学士有一个算一个,一般都住在这里了。

四个人进来之后,杨荣先按捺不住了,说道:“张辅,他是什么意思?觉得而今还是太宗皇帝在吗?”

杨士奇亲自端了茶水,给三人满上,说道:“张辅是什么意思?不好说,但是大内那一位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才是问题。”

胡濙沉吟片刻,说道:“经筵制度,断不可废,如果陛下仅仅让襄王在北京有一个读书的地方,自然好说,但是这大本堂,真要为大本之处?我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杨溥说道:“不错,这一步万万不能退的。”

杨士奇当然知道这一件事情重要性。

毕竟这个制度,乃是杨士奇一手建立起来的,就是为了让皇帝接受儒家教育,让皇帝亲近儒臣。

而这些讲官都是翰林出身。与皇帝朝夕相处,将来皇帝登基之后,自然也会受到重用。

甚至可以说,明后期铁律,非翰林不得入内阁。就与经筵直接相关。

因为担任皇帝讲官的大臣,都是翰林院出身。这些人又有大概率被重用。这才有了翰林清贵,坐冷板凳二十年,一朝入阁天下知。

而进翰林院,却与科举之中的名次,直接有关系。

也就是说,科举之中,你是一甲前三,还是二甲,还是三甲同进士,直接确定了,你几十年之后,宦海沉浮的终点。

当然也有不少人打破这个潜规则,如海瑞等人。但是总就是少数的。

这才是真正的一考定终身。

杨士奇到没有想过事情会发展成这个样子,有这样的弊端,但是他设计这个制度初衷也完美的实现了。

那就是将皇帝教育控制在手中。

明代皇帝大多是认同儒学的,不会向太祖皇帝,明面推崇理学,其实是拿来用用而已,也不想太宗皇帝,干脆就是一个武夫。

即便最荒唐的正德皇帝,在面对杨廷和的时候,也是非常有礼貌的。

正因为这一件事情如此重要,即便一直以来明哲保身的杨溥,不太爱说话的胡濙,也不能在这一件事情沉默了。

皇帝亲近勋贵是近忧,以大本堂体制代替经筵,乃是远虑。

杨士奇面色不变,默默的品着茶,颇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镇定。过了一会儿,杨士奇才说道:“这一件事情,总要在御前说清楚。”

杨荣说道:“我与你一起去。”

杨士奇说道:“不用,我一个人去就行了,我们都去了,岂不是逼宫吗?你们在这里等着便是了。”

杨士奇说做就做。

立即派人向乾清宫递牌子请见。

朱祁镇在乾清宫之中,见了杨士奇的牌子,立即说道:“王大伴去接一下首辅。”

王振立即说道:“是。”

朱祁镇见王振离开了。心中有些紧张。

杨士奇虽然是首辅,但是细细算来,朱祁镇私下召见杨士奇的次数却并不是太多的。朱祁镇自己都没有发现。

其实他对杨士奇有些忌惮。

或许这种忌惮,并非对杨士奇来的。也是因为杨士奇身后庞大的政治势力,所以朱祁镇与杨士奇的沟通,大多是通过于谦进行的。

朱祁镇与杨士奇大多数会面,都是朝会上,不管是大朝会,还是御前会议之上。

这样单独见面,让朱祁镇有一种期末考试的感觉。

杨士奇的步伐不快,而且在紫禁城之中,人臣是禁止骑马坐轿的,从文渊阁到紫禁城,杨士奇走了好一阵子。

等到了乾清宫,杨士奇白发之间,已经微微见汗了。

杨士奇一进乾清宫就向朱祁镇行礼,说道:“臣拜见陛下。”

朱祁镇见杨士奇白发苍苍,连忙上前搀扶起来,说道:“杨首辅乃是国家重臣,又是四朝元老重臣,就无须多礼了。”

杨士奇客气几句,最后还是落座了。

朱祁镇问道:“首辅此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杨士奇叹息一声,说道:“臣已经七十有五了,天下大事早已力不从心,之前太皇太后没有还政,臣当心臣这一去,有不忍言之事,而今陛下长成,深肖先帝,也是臣该乞骸骨的时候了。”

杨士奇看向朱祁镇的眼神,就好像是爷爷看向孙辈有成一般,充满了宠溺。

朱祁镇听杨士奇一说,又见杨士奇眼神,心中感动之余。七十五岁,不管古今都是很老了,用这样一个老翁。

朱祁镇也觉得不忍心,但是他再不忍心,也不能答应。

因为说句不客气的,天下可以没有朱祁镇,却不能没有杨士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