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八十六章 伊王来了

明天子 第八十六章 伊王来了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八十六章 伊王来了

第八十六章

伊王来了

所谓疏不间亲。

叶淇固然是朱祁镇信重的大臣,也是朱祁镇在地方上重分量的改革支持者。但是这样的关系,能够比得上父子之情?

叶淇怎么可能说伊王的不好。

但是能说伊王好吗?

也不行。

毕竟而今大明文官集体基本上已经确定了立场,就是太子。这是儒家道统所在,也是大明祖制的核心,几乎任何一个文官士大夫在这一件事情上,都没有一点点的异议。

这是朱祁镇在太子这个问题上,不能动摇的一个原因,当然了,其次的原因,也是他其他儿子也没有表现出远远胜过太子的能力。

叶淇也秉承这个原则,他如果不支持太子登基,他本身就在文官群体之中混不下去。

他今日为伊王美言几句,或许被整个文官体系打入另册之中。

这就是两难的处境。

叶淇迅速做出了选择,那就是说实话。

对于聪明人不要玩什么小花招,实话即便有些难听,对方也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说假话,很可能让对方怀疑之前所言的一切。

而朱祁镇几十年皇帝当下来,可以称得上老奸巨猾,不可谓不聪明。

叶淇说道:“伊王殿下,有统兵之才,这数年来,与瓦刺大小交锋十几次,所战皆胜,瓦刺人不敢东侵,皆是伊王之功,只是臣看来伊王好像一个人?”

朱祁镇说道:“何人?”

叶淇说道:“三国孙伯符。”

三国的故事,很早就在民间流传,而报业的大规模发展更是刺激了行业的发展,可以说而今的要比历史上的明清更加辉煌,毕竟北京与南京,江南不知道多少报纸都需要连载。

而三国作为最经典的一个本子,自然流传很广,以至于到南洋日本之外。

叶淇选择说实话,但是实话也是可以用倾向性的。

夸伊王是孙伯符,也就是孙策。其中有多少水分暂且不提,单单这一句话,细细品味是夸奖吗?

纵然伊王真有孙策之才,而今的大明天下需要一个这样皇帝吗?

答案是不需要。

大明没有一个同等级的对手,那么最大的对手,就只有自己了。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内,而不是在外。朱祁镇已经意思到了大明而今的版图,已经到了大明这个国家机器统治的极限了。

在铁路没有完全贯通,电报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大明根本不能扩张了。

即便能打下来一些地方,也不过是负资产。

就好像朱祁镇为什么分封诸王到南洋,不就是大明朝廷对这些地方,实在是难以控制,鞭长莫及。

伊王即便是天下第一名将,而今也不适合坐在大明皇帝的位置上。

叶淇一边夸奖伊王的一些战例,又暗暗暗示,伊王在理政上面根本不行。比如伊王已经欠了西域总督府经费七十三万两之多。

朱祁镇对叶淇的话,只是信一半,他相信伊王是一个合格的将领,领兵打仗,估计是有几手的。但是与孙策相比,朱祁镇也就是听听而已。至于伊王不会理政,以至于欠七十三万两经费,朱祁镇也信一半。

伊犁虽然是一块很好地方,占据了伊犁河谷,水草丰盛,可耕可牧,按理说,如果好好经营未必比不上伊州府。但是情况不同。

伊犁是大明的最前线。

与瓦刺短兵相接。

而瓦刺人一般向大明朝贡,双方有商贸往来,另外纵然暗示不少部落,纵兵劫掠伊犁。

面对这个情况下,要让伊犁自给自足,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但也未必不可能,只是伊王做不到而已。

至于伊王欠西域总督府的钱,朱祁镇也不觉得算什么?当初大明任何一个边镇,每年要让朝廷协饷的数字就是这个数字了。而且伊犁这个数目也不是一天两天落下来了,这已经说明了伊王的能力。

而且想想就知道,朝廷上下文官系统对伊王的态度,什么情况之下,西域总督府才会让伊王欠钱的?

须知西域总督府本来就承担一部分伊犁的后勤供给。

伊王或许是一个合格的边将,却未必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朱祁镇叹息一声,说道:“伊王欠的七十三万两,又少府接了。”朱祁镇随即不在谈论关于伊王的话题。

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暗示了。

叶淇也很识趣的不去提。

接下来的事情,却是题中应有之意,大军在伊州修整,朱祁镇却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嗯,如果也能说成工作的话。

大概是与当地有力人士,吃吃喝喝,游览一下当地的名胜,让翰林们写上一两篇好文章,竖立在当地,让后世的人知道,他,正统皇帝曾经来过这里。也让怀恩找些当地百姓,朱祁镇亲自与之交谈,好了解一些,他在奏折之中了解不到的内情。

只是朱祁镇有一点没有想到,当地很多人都不会说汉语,朱祁镇只能通过通译交谈。

“我疏忽了。”朱祁镇心中想到:“大明需要一个本字典。”朱祁镇反省自己,之前太注重军事上财政上的改革,却忘记了很多最基本的东西。

朱祁镇也知道,其实真正编出一部字典,并不是什么小事。后世的拼音也不能照搬,只能从最基础开始,是很浪费时间的事情。朱祁镇觉得或许用这一件事情来消磨晚年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毕竟,太子难当,太上皇也不是太好当的。

什么事情都不管吧,自己不舒服,但是如果什么事情都插手,那与乾隆有什么区别?不过让儿子当一个空头的皇帝。还增添了一些朝廷的不安全因素。

朱祁镇忽然觉得,他如果退下来主持编书,或许是一件好事,既不会挡了太子路,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编完字典之后,可以编百科全书,总之很多类书可以编纂的。

朱祁镇正在畅想自己的太上皇的生活,却见怀恩匆忙过来,低声说道:“陛下,伊王到了。”

朱祁镇听了,眉头一皱,说道:“谁叫他了?”

怀恩说道:“没有人传旨给他,只是陛下来伊州这一件事情,是瞒不过他的。”

的确,朱祁镇来到伊州这一件事情,不仅仅对伊州,对于整个西域都是一等一的大事,随便找人打听一下,就能知道。怎么可能瞒得过伊王啊?

只是朱祁镇没有想到,伊王会这样做。

要知道藩王非诏不能离开封地,这一条法令,虽然放松了不少,但是依然存在。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心中满是失望,说道:“逆子。叫他过来。”

怀恩立即说道:“是。”

伊王随即过来了。

伊王风尘仆仆的,似乎是快马加鞭而来,一身风沙都没有来得及清洗。也不知道是孩子年龄大了,还是西域的风沙磨砺人。此刻的伊王已经少了很多稚嫩,却有一股带血的气质。

朱祁镇对这股气质很熟悉,就是那种带兵打仗的大将身上才有的。

伊王见了朱祁镇,满眼都是欢喜之色,跪倒在地,说道:“儿臣拜见父皇,请父皇万安。”

朱祁镇一挥手道:“安,起来吧。有人叫你来吗?”

伊王微微一愣,说道:“父皇说哪里的话,您来西域,儿子怎么能不来迎接?”

朱祁镇说道:“这么说,你是擅离藩地,不知该当何罪?”

伊王听了,满脸的喜色,一下子凝固在脸上,说道:“父皇这是何意?难道是儿子看父亲,也是犯了天条不成?”

朱祁镇看着伊王满脸悲愤之意,似乎一副孝子的摸样,跃然纸上。心中不知道该悲伤,还是该欢喜。

欢喜是儿子似乎是一个孝子,悲伤的是,这孝子未必不是真,但是他今日之来,决计不是单纯的想来当一个孝子的。

朱祁镇看不出来伊王的演技是真是伪。

只是朱祁镇太清楚了。

朱祁镇虽然对太子的培养下了大心力,并不意味着他对其他的儿子的教育就放松了。

朱祁镇对于所有儿子要求都一样,成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毕竟生在皇室,天然就要与政治打交道。无法回避的。区别无非是太子担任的责任大一些,朱祁镇投入的教育成本多一些,而其余几个亲王投入的教育成本少一些。

毕竟不是谁,都能让朱祁镇让发动一场战争,让他练手的,这成本太大了。

但是如果说,朱祁镇教育出来的儿子,都是政治上的傻白甜,这根本就是在打朱祁镇的脸。

不管是他已经的成年分封出来的儿子,还有几个尚没有就藩的儿子,没有一个是什么都不懂的,即便是最淡薄虔心佛法的藏王,对付藏地各派纷争,与内部纷争的时候,表现的也是可圈可点,水准之内。

伊王一度想夺嫡,如果连朱祁镇不召见他的原因,都不明白。就白瞎了朱祁镇这么多年的栽培教育了。

每一个政客的欧是一个绝佳的演员。而今伊王就是一个正在粉墨登场的演员。朱祁镇的一个稚嫩的对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