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六十七章 科学的未来

明天子 第六十七章 科学的未来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六十七章 科学的未来

第六十七章科学的未来

丘浚在朝廷之中的地位,几乎等同与次辅,仅仅在项忠之下,真要是两人意见相左的话,掰手腕也不是谁胜谁负。

有朱祁镇的推动,丘浚的同意,这一件事情,即便是项忠不同意,恐怕也不能挽回了。

朱祁镇虽然遗憾不能让贝琳生前就封国公,但是已经暗中决定在贝琳死后,追封国公,赠郡王。当然了,给死人的待遇从来是给活人看的,在提高科学家地位上,朱祁镇也只能步步为营。一点一点的推动。

这一件事情敲定之后,朱祁镇就将话题转移到而今朱祁镇重视的几个项目上。

朱祁镇说道:“贝卿,蒸汽铁甲船进行的怎么样了?”

贝琳咳嗽两声,说道:“此事由蒯诚意负责,臣请让他上前答话。”

朱祁镇闻弦音而知雅意,他很明白贝琳的想法,此刻贝琳拖着年老体衰的身子来远迎朱祁镇,并不是为了自己。可以说到了贝琳这个岁数了,人间的很多东西,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就好像封他侯爵一样。

贝琳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欢喜的样子。

即便是封他为王,对这样一个老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卵用。

他这一次过来,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向皇帝引荐大明实学一脉的后起之秀。

因为他发现与很多自己在家里就能研究的学问不一样,实学必须有很大经济投入,特别是这种嫁接了中国古代思想的科学体系,比起从西方原发的科学相比,有一个特别醒目的区别。

就是特别重视实践。

这也是中国的本质之一,比起那中玄之又玄的东西,中国人是特别务实的。

反应在实学之上,就是特别重视科学思想对技术的推动。

也就这么多年以来,大明这么多人都在蒸汽机上上下折腾,一代代的更新,在其他方面根本没有什么进步。更缺少开创性的科学发现。更多是研究蒸汽机之中发现的一些现象总结,比如大气压等等。

这样的倾向性,也让科学研究与实践,是特别消耗钱财的事情。

除却国家很少有人能承担得起,即便是南方那些大商人,也很少有这么大的手笔来支持实学。虽然实学的作用,已经明显的表明出来。

除却国家,很难有什么能支持实学发展。

贝琳与皇室的关系还行,但是他已经老了,特别想让后辈们,在皇帝们前露一个脸,也好为未来做准备。

朱祁镇也明白这一点,他说道:“可是蒯祥之孙?”

贝琳说道:“正是。”

朱祁镇说道:“朕知道他,让他进来吧。”

随即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摇摇晃晃的火车之上走了过来,行礼如仪。朱祁镇看他果然是一副好面容,说道:“铁甲船进行的怎么样了?”

蒯诚意说道:“回禀陛下,第一艘实验船已经下水了,只是还不能投入实用,出现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铁甲太过沉重,臣并行几台蒸汽机才堪堪驱动,如此一来煤的消耗太大了,根本不能跑远行。”

蒯诚意随即将其中种种细节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不耐繁琐,各种数据都有。

朱祁镇含笑听着,却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首先,蒯诚意的意思,朱祁镇是明白的,而今的铁甲船根本就是一个大玩具,动力不足,太过沉重,不耐风浪,最多在渤海里面绕圈子,根本不可能进入东海海域,很可能有去无回。

其次,朱祁镇其实也听不明白那些过于详细的技术细节。

这是因为朱祁镇对技术细节本身就不大了解,关于蒸汽机的所有他记得的东西,都已经交给了这些人。但是那也不过是一个简陋的概念而已。再加上同样的事情,用语也是不同的,很多技术专用名词,与后世根本不一样。

其实在建国之前,关于科学技术的名词,还是五花八门的,即便给你一个民国时期的物理书,熟悉的物理知识,也要细细推敲之后,才明白这些名词的意思。更不要由明代命名的专业词汇。

更是与朱祁镇印象之中的完全不一样。

再者,朱祁镇也没有费心思去多想。

朱祁镇内心之中,也渐渐的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他的确是老了。

之前很容易做的事情,让他现在去做,却变得不容易起来。而这样事倍而功半的局面,也让朱祁镇越来越懒得动心思了。

特别是这些比较繁琐的技术细节上,他听个大概便是了。

朱祁镇问道:“什么时候铁甲舰可以军用?”

蒯诚意沉默片刻,只能伏地说道:“臣不知。”

贝琳立即皱眉,心中暗道:“这孩子,就是太老实了。”贝琳可是老奸巨猾了,在科研经费上,一直是内库出钱,朱祁镇一项大方。而且要钱的事情,一直贝琳上奏的,很多事情难免粉饰一二。

蒯诚意说了实话,贝琳立即说道:“陛下,此事一时间说不清楚,不过请陛下放心,铁甲船总就能成功的。”

贝琳想将这一件事情给圆回来,不过一直不说话的丘浚说话了,他说道:“陛下,臣有奏。”

朱祁镇说道:“讲。”

丘浚说道:“待诏院一年最少耗费一二百万两之多,当一省之赋税。都是民脂民膏。格物之学,虽然有助于国家,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臣已经铁甲船一项,太过异想天开了,即便要实验,也不应该如此大张旗鼓,耗费太多,还请陛下三思。”

朱祁镇明白,对于丘浚来说。他算是对实学比较支持的大臣了。毕竟真要说起来,丘浚本身就是实学大家,不过,他这个实学是讲究经世济用之学,而不是格物致知。

虽然朱祁镇每年支撑待诏院是内库,但是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这是朝廷而今的府库富裕,这种不满仅仅是私下的抱怨而已。一旦朝廷财政有了什么问题,恐怕这些科学经费,就是第一个要被砍掉的。

丘浚的话还是比较客气的,他仅仅是想压缩经费,不愿意落人口实。

“此言差矣。”说话的却不是贝琳,而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跟随在丘浚的身后。

朱祁镇看着有些眼熟。这个少年立即行礼说道:“臣朱祐檡拜见陛下。”

朱祁镇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他是宗室出身,毕竟老朱家的名字太有特色了,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子?”

这少年说道:“臣郑王世系。”

朱祁镇说道:“原来是郑王家的侄儿,你有什么想法,就说说吧。”

朱祁镇对大明宗室大刀阔斧的改革,也让大明宗藩各种流散不少。虽然在朱祁镇病重的时候,一度将这些北京城之中的宗藩都迁到了天津,但是随着朱祁镇病好,也就渐渐回来了,而且朱祁镇的打击目标,就是伊王。一些远支藩王本就不太在意。

更不要说,藩王外迁的仅仅是嫡系一脉而已,当然了,有很多旁支跟随嫡系南下,毕竟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但是有更多宗室都不愿意去南方受这个苦。

所以北京城中,就有很多宗室,在文官体系之中的很少,毕竟想要从科举之中考出来,还是有些难的,但是从军的不少。

毕竟襄王军中,就有很多宗室将领。

朱祐檡就是这样的,他不是郑王一脉的嫡系,而是旁支,郑王一脉在京师居住的这一段时间,朱祐檡深深迷恋科学,于是找门路拜入贝琳门下,虽然在很多时候大明藩王似乎不算什么,但是亲王还是亲王,很多时候,很多人是无法拒绝一个藩王的。

贝琳也是如此。

不过,贝琳刚刚开始的时候,还是碍于情面的话。而今在这种特别正式的场合,贝琳却要朱祐檡搀扶进来,并能让他在这里旁听,对朱祐檡的期许之大,就不用说了。这可是关门弟子的待遇。

事实上,他就是历史大名鼎鼎的宗室贤王朱载堉的爷爷。从他开始他这一系,都是大名鼎鼎的文化人,更是在朱载堉这一辈达到的巅峰,大名鼎鼎的十二平均律,就是朱载堉的发现。

朱祁镇对朱祐檡的出现,却是意外的惊喜。

他一直想提高大明科学家的地位。一个宗室如果在科学上有出色的建树,对朱祁镇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只是宗室之中,酒囊饭袋居多,真正有本事的人比较少,即便真有本领有手段,也不会在这上面下功夫,毕竟朱祁镇给了这些宗室很多出路,他们才不愿意在这种枯燥的研究之中投入精力。

所以,朱祁镇一直没有发现这样的人才。朱祐檡对朱祁镇来说,完全是一个意外惊喜。

此刻朱祁镇还不明白朱祐檡的能力,是不是可堪造就,要听一听朱祐檡的发言。

朱祐檡深吸一口气,颇有几分宗室的轻狂,一开口就直怼大学士丘浚,说道:“丘阁老此言差矣,晚辈万万想不到丘阁老短视如斯,尚不如一妇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