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四十七章 两路齐张

明天子 第四十七章 两路齐张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四十七章 两路齐张

明天子第四十七章两路齐张第四十七章两路齐张

方瑛的判断并没有错。

因为局面越发不利于缅甸。

黔国公与襄王这一段时间没有闲着。

而两人的动作,却截然相反。

虽然黔国公并没有给襄王号令滇南土司各军的权力,但是实际上,襄王毕竟是天潢贵胄,又久镇麓川,这些土司哪里敢不给襄王面子。

襄王虽然没有统帅之名,却有了统帅之实。

黔国公虽然着急麓川城的安危,但是毕竟仅仅是政治前途的上问题。不至于牵扯到家族命运上去。

毕竟黔国公乃是沐英之后,只有不出谋逆这样的大罪,充其量也是罪黔国公一人,不会牵连到黔国公家族的。

无非是提前退位,让儿子继承黔国公的爵位。

虽然这个局面,黔国公并不愿意见到,但是这不足以让黔国公心神失守。黔国公比襄王冷静多了。

再加上他面对的是横断山脉余波,一路上山峦重重,大江难以横渡。快也快不起来。

于是,黔国公一直在积攒实力,在怒江之上征用并造了一批船只,用以横渡怒江。

怒江不是其他河流,水源从雪原之上倾泻而天,奔走于高山湍流之中,在下游进入缅甸境内。

下游还好一点,通航的河段比较多,但是在黔国公面前的河道,根本就是被一段段瀑布将河道断成数截。

上下不能通航。

怒江上的船只根本是有限的。

即便是有少数船只,也不可能供应大军渡江之用。这就是为什么孟瑛过怒江要造船,轮到黔国公的时候,也要造船的原因所在。

但是即便船造好了,这怒江就是好渡的?

即便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在怒江之上,大体就是这个位置,还发生了有名的怒江之战,也是以怒江大桥为关键节点的。

就是因为即便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科技,对于这一段怒江天险也是不好过的。

在黔国公准备的差不多了,就毅然的发起了进攻。

原因无他。

一方面是麓川的时间不多了。

另外一方面,他收到了太子的书信。

并不是太子在阵前发回来的,而是刚刚到了仰光之后,写的书信,这一封书信经过一个月的漂泊,这才到了黔国公手中。

黔国公粗粗一算,觉得太子在缅甸之南,定然有所举动。

虽然是怎么样的举动,黔国公不能预料,但是他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不是别的,就是大举压上,不给缅甸脱身的机会。

有一条怒

江天险在,黔国公一时间不能飞渡,但是再厉害的工事与天险,也是要人守得。黔国公临时组建的船队,逼近对岸,也让缅甸军不得不守住要地,不敢有一丝的懈怠。

就这样好几万人,就被黔国公牵制住了。

但是襄王那边又不一样了。

襄王整合滇南土司之后,也有数万大军,自然大举西进,不过为了绕开怒江天险,他们就是原始森林之中穿行。

对于很多人来说,原始森林之中,是没有路的。

但是对于常年住在这里的部落来说,这都不是事。

只是有好也有坏。

原始森林之中,并没有什么大路,通过能力有限,再加上原始森林之中的气候,不要说北方人不适应了,就是云南本地人,也未必适应得了。

只能以土司兵为主力。

但是这些土司兵是什么样的战斗力?当初被麓川打的俯首称臣的,就是这些土司。

在面对缅甸军的时候,即便襄王想尽办法给他换上了明军的装备,刀兵与盔甲,依旧不给力。

虽然血战连连,但依旧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惹得襄王用尽了手段,开出数十万两的赏格,只能能打到麓川城下,这一笔钱不通过朝廷,由襄王奖励给他们。

几十万两,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即便是襄王一脉在麓川积攒数十年,也不过如此而已。

毕竟麓川一地,不过是中国一大县而已。

这才刺激着这些滇南土司不要命的派兵。

毕竟,对于这些滇南土司来说,士卒是自己的财产,而今金银也是财产,他们才不管下面的人死多少的。

如果单单从理财的角度来看,用这些会生病,会死亡,会闹事的人,换一些硬通货却是很好。

反正在很多土司来看,人总是一茬茬的生,死了还有再生出来,但是错过了这个赚钱的机会,下一次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了。

在有银子的时候,这些土司兵足够卖命。

只是有些时候单单是卖命也是不行的。

双方在原始森林之中,连连血战,虽然战线一步步的向麓川盆地挺进,但是襄王明白,他们并没有取得一些战略性的胜利。

与其说,他们打过去的,还不如说缅甸人一点点退出来的。

毕竟穿越原始森林有太多的未知了。

即便是当地人,也不能保证没有非战斗伤亡。

与其在这种地方战斗,还不如在麓川盆地外围战斗。

麓川在后世就云南瑞丽县,即便在后世也是云南与缅甸边境的一处重要口岸。

因为麓川与其说盆地,不如说是一道山谷,一道被河水冲刷出来的山谷,在北边是山,在南边也是山,虽然山势有所不同。

但是经过原始森林的点缀之后,都是大军难以逾越的天险。

而麓川却是最容易透过的地带之一。

卡死麓川,足够明军苦战几年了。

襄王很担心,他带得这些滇南土司军,即便能到达麓川附近,又如何能与缅甸大军做战。

麓川一边想,本来就有些难看的脸色,就更加难看起来。

“殿下,交趾刘总兵来了。”身边一个人说道。

襄王的脸色顿时明亮起来,说道:“快请。”

这个交趾刘总兵不是别人,正是刘长。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当年那个在千秋万寿宴之中,能混一个席位,都高兴的不得了的年轻将领,而今也人到中年了。

当然了,他之所以四十多岁的年纪,就爬到了交趾总兵官的地位,一方面固然是他的能力,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靠山。

在朱祁镇进行军事改革之后,武学生几乎在军界一统天下,军中上层的权力争斗,固然是还是几个勋贵家族之间的争斗。

但是下层却掀起了一波,寒门与勋贵家族的暗流。

毕竟军中之前的将领,几乎都是卫所世袭将领家庭出身的。但是在朱祁镇军事改革之后,虽然还有很多残留,但是有大量原本是平民身份的人,参与军中。

而王越更是其中佼佼者。

王越上位之后,更是大力支撑这种人上位。

刘长是王越的旧部,又是那种没有任何身份,他参军之前,就是一个流民,就是靠着勇力与智慧一步步杀上来的。

自然被王越重用。

王越本想派刘长去太子麾下。

奈何太子麾下的位置太吃香了。

或者说不是太子麾下的位置太吃香,而是能领兵打仗的位置太吃香了。

如果陈锐不是有一个平江伯家族在后面,也不可能成为太子重用的大将。

王越只能将刘长就近安置在交趾,一旦南洋兵力不够,交趾是最快支援的地方。

刘长没有等到支援南洋,却等到了支援云南。

不过,对他来说,支援谁都无所谓,只要有仗打就行了。

当襄王一搞定上面,刘长就立即带兵来支援,只是来了之后,刘长立即皱眉,他发现他从北边带来的高头大马的骑兵,恐怕不能用在这种丛林茂密的地方。

即便用了,恐怕也是损兵折将,事倍功半。如此刘长想到了另外一支军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