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三十三章 麓川与云南

明天子 第三十三章 麓川与云南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三十三章 麓川与云南

明天子第三十三章麓川与云南第三十三章麓川与云南

麓川之东,怒江之上。

山与山并不远,登高而望,就能看见对面山头的人。如果眼力好的,甚至能看清楚对面的布置。

但是两山之间,却是绝壁天险。

却见好像天公运斧。劈下一道裂缝,大水滔滔从北而南,激流涌动,横空拍石。然在山头之上,只能听见水声湍急,下面的种种激烈,却是看不清楚了。

唯有白线一练。

这里并非麓川以东最凶险的地方,也不是麓川以东最平坦的地方。

只是因为这里是两岸相连最近的一处,襄宪王为了建立麓川与云南畅通的交通,联系云南布政使,费了好些力气在这里修建了一道铁索桥,连同麓川与金齿之间的交通。

这仅仅一百多米的铁索桥,比起后世建立在康熙年间的大渡桥都差了很多了。

只有区区四根铁索,容两人并行而已,走上去颤颤巍巍的,很容易引起整个铁索桥的晃动。

即便如此,这也成为麓川之间最重要的交通线。

无他,要完全避开横断山脉就要向南行数百里,从各地土司的领地之中通过,而通过这一道铁索桥,就能直接连通麓川与金齿军民指挥司。

只是而今,当初不知道费了多大精力的四根铁索,已经被缅甸大军生生的斩断。

黔国公与刚刚从北京回来的襄王,只能领兵望而兴叹了。

而不知道多少勇士,从麓川城中杀了出来,沾染了数百条人命的消息,终于到了两人的手中。

让他们知道了缅甸军的计划。

黔国公心焦如焚,说道:“都怪我,都怪我,是我反应不及,才有今日之事。”

黔国公的自责,是很有道理的。

云南明军对麓川战事反应慢了何止一拍。这里面的原因不能全部怪在黔国公身上,但如果说黔国公没有问题,那也是不对的。

首先,云南明军是处于一个一直在消弱的趋势之中。

在刚刚平定麓川之战后,毛锐坐镇云南,当时的云南有战兵十几万之多。但是这一部分军队却跟随毛锐从云南调出来,进入广西战场,之后跟随郭登灭了安南。

当然了,安南之战中,云南方面有四川军队加入,一度成为云南兵力的最高峰,但是在此之后,就江河日下了。

无他,云南从边陲重镇,变成了内地。

之前云南面对三个战略方向的敌人。

首先是东南方向的安南,其次是西南方向的缅甸,然后就是正南方向的各

地土司,再有就是遍布在云南境内的土司。

这些土司也不是很安顺的。

近乎是孤悬于外的地步。只有贵州数条驿道相通。

但是而今,安南已经覆灭,成为东南方向的交趾省,不仅仅是免除了一个战略方向的敌人,而且为云南打通了水路交通。

虽然红河河道之上有很多险滩激流,通航有很多天然的障碍。但是这些险滩激流并不是阻挡红河河道交通的最主要的原因。

之前红河河道也有商贸,但是规模很小,阻挡大规模通航的原因,就是安南对大明的提防之心。

而今没有了安南,只有大明交趾省,这些险滩激流很多都是可以规避的。也让云南有了一个大规模与外交流的通道。

甚至很多官员赴任,也都原因从海路到交趾,然后换船逆流而上,也不原因走贵州数千里山路了。

而西面的威胁都已经被麓川给挡住了。

襄王与缅甸多有摩擦,但是云南却很难感受得到,在加上黔国公府与方家之间的种种矛盾,还有黔国公担负的使命之一,那就是看住襄国。

这未必是朱祁镇的意思,但却是大明高层的集体意志。

虽然朱祁镇用分封之策,来扩大大明的疆域。但是有靖难之变的前车之鉴,大部分大臣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不想再面对一次这样的局面。

对已经分封的王爷都有默契。

至于南边的土司,大多势力比较小,根本不是明军的对手。

云南总体来说,是一个近乎太平的局面。

所以消弱云南的驻军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但是消弱了云南驻军,但是云南还有一个国公镇守。

这些年大明是多了好几个国公,但真要说起来,每一个国公也都不是大白菜,除却几个先国公去世,继任国公没有长成之外,黔国公,即便不能算是精明强干,也算是比较稳重,却一直被扔在云南。

这其中韵味,很多人都能品出来一些。

而今是太子在南洋,当太子不在南洋的时候,继任者恐怕也会监视诸王的任务。

这种情况,朱祁镇没有挑明,但是他也是知道。默认的。

毕竟,政治上朱祁镇很难完全的相信谁,纵然他觉得,襄王只有脑门被驴踢了,才想造反的事情,但是也不介意多防范一二。

这种情况也导致了,云南与麓川之间,民间联系紧密,商贸往来不少,很多大明百姓根本觉得根本就是一国。但是高层之间,联系并不紧密,甚至刻意避嫌。

种情况之下,麓川突然爆发的激烈战斗,让云南上下一时间反应不过来。

而今云南驻军不带各地土司军,只有五万上下。其中还多是卫所军,比如金齿军民指挥司,就是类似卫所军民合一的体制。

面对缅甸传的几十万大军,黔国公首先想到的不是救援麓川,而是保住云南不受战事波及。

毕竟黔国公是云南总兵官,他对云南负有责任。

而且这十几年,云南打通了水路之后,日益繁华。军事上却有一些迟钝了。

这才慢了一步,被缅甸军队抢占了麓川以东的诸路天险。

让大明对西南的军事形势,变成了麓川之役之前。

当然了也没有完全相同。

麓川之役之中,麓川思氏对滇南土司是有一点的影响力的,很多滇南土司都从贼,但是而今滇南土司并没有这个心思。

而今黔国公已经用了金牌调令,一两月之内,就能调集数万土司兵助战。

所以刚刚面对这个局面的时候,黔国公并不着急。

毕竟麓川城高池深,储备丰富,不说是三年之储,一两年之间,却也不会断粮的。

旧港之战,旧港乌合之众都能坚持一年,伊犁之围更是有数年之久。

装备足够数量的火器之后,大明在防御之上,有着绝对的优势。正是对于这个预判,黔国公才敢慢条斯理的准备军事行动。

并没有主动进攻。

他的一切军事行动,都是以一年,或者大半年的时间来算的。

说起来黔国公的办法并算错。

毕竟云南的实力不足,贸然进攻,很可能大败一场,反而让军事陷入更深的泥塘之中。

而云南从太平时节,转到军事状态,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但是一明白缅甸军队准备水淹麓川城。黔国公立即变得着急起来。

毕竟南方水多,雨季也没有多少时间了,面对而今的天险,半年大破缅甸军,黔国公实在没有把握。

说实话,麓川城被淹与否,黔国公并不是太在意的。但是他在意的却是麓川城中,襄王一脉的宗室,也有数十人之多。

虽然襄王在外,但是襄王年纪大了,一旦麓川城被覆灭,襄王一脉恐怕要绝嗣了。

如果再有几个软骨头,投降缅甸了,更是给朝廷出了一个大难题。

毕竟而今,并没有土木堡之变,朱祁镇也没有被掳去漠北。藩王被俘虏,将会是大明遇见大难题。

不管怎么办,都不会圆满如意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