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一百零四章 讨伪帝檄

明天子 第一百零四章 讨伪帝檄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一百零四章 讨伪帝檄

第一百零四章讨伪帝檄

召集内阁觐见,是一件很快的事情。

但是消息的变化更快。

可以说短短半个时辰之内,朱祁镇一连收到数道消息。

并不是说这些消息有意在这一段时间到达,而是不同部门,不同渠道的禀报。都是走的最快的路线,所以消息到达速度也是前后脚而已。

朱祁镇召集内阁在乾清宫之后,先不说话,让怀恩念一封东西。就是宁王发的讨伪帝檄。

宁王的檄文,倒是很有水平。

他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正义性。

第一,就是朱祁镇血脉不正,非朱家子。

第二,就是朱祁镇穷兵黩武,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开边之心却没有休止。

第三,就是朱祁镇废太祖之道,行异端之言。

第一条,就不用说了,就是之前谣言的内容。

第二条,却更是中了不少人的下怀。

说实话,朱祁镇一直以来抬高武人的地位,东征西讨。这样的战略,其实并不受很多人喜欢。

当初曹鼐为了对抗朱祁镇与瓦刺大战,宁肯付出辞相的代价。

这绝对不是曹鼐一个人的意见,乃是很多人的意见。

而且随着瓦刺颓败,西域抵定,安南亡国之后,这股反战的力量就越来越大。毕竟大部分官僚都是有惰性的。

而今怎么看,大明都是最鼎盛的时候,皇帝不想好好的在家里过日子,一个劲的想打仗,岂不是正应了那一句,国虽大,好战必亡。

所以明里暗里反对继续打仗的人从来不少。

只是被朱祁镇压制了而已。

这些人在朝廷之上,没有什么话语权,但并不代表不存在。

至于第三条,更是迎合了相当一部分人。

朱祁镇从辟雍之会开始展开的一系列的变革,并不能让很多人满意。甚至可以说,让相当一部分人不满意。

因为朱祁镇对朝野的压制,反对变法的人,根本不能出头,但并不意味着,这些人就不存在了。

宁王檄文来看,这个宁王还是很有政治智慧的。

怀恩读完之后。不等朱祁镇说话,韩雍第一个出列跪地行礼说道:“臣处置不当,有今日之事,臣请告老还乡。”

韩雍听到宁王造反的消息之后,头一直是嗡嗡的。

他就知道,他的政治生涯完了。

虽然他也知道,他在办了这一件事情,也难免要下位,但是却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在儒家的逻辑之中,亲亲之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韩雍对宁王之乱能不能平定下去。从来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宁王平定下去,事情就结束了吗?

不。乃是另外一场风波的开始。

对宁王之乱盖棺论定,自然要说宁王种种悖逆之为,但是也要问一句话,谁直接到导致了藩王叛乱。

要知道,在儒家逻辑之中,藩王是天子手足,应该是大明最坚定的支持者。这一定要有人负责?

那么谁负责?

天子自然是不用负责的。

韩雍自然要负责了。

韩雍而今主动将事情揽在身上,主动求去,还是想将这一件事情给敲定了。否则将来就不仅仅牵扯到他自己一个人了。

要知道大名鼎鼎的刘瑾,也是因为安化王之乱,被搬到的。

所以藩王造反,不管成与不成,对朝廷上下冲击都是非常大的。

朱祁镇也明白这一点,但是他绝对不会让韩雍这个时候走的。

毕竟韩雍当了十年首辅,对上对下的威信,早已深入人心。而今正是多事之秋,临时换了首辅,根本不可能有韩雍的威望与实力。

而今又是多事之秋,必须最快平叛。

朱祁镇说道:“韩卿无须自责,今日之事,不过,彼辈自寻死路,与卿有何关系?而今正是用卿之时,勿需多言。”

朱祁镇转过头对王越说道:“威国公,而今之事,你怎么看?”

王越毫不犹豫的说道:“诚如陛下所言,乃是彼辈自寻死路而已。宁王,”他微微一顿了,立即改口说道:“宁逆不过是收拢江西卫所之兵,彼辈不是朝廷京营精锐,纵然有数万,也不是朝廷大军的对手。”

“只是而今,朝廷要担心两件事情。”

“第一,就是宁逆是否有同党?”

“第二,就是江南空虚,南京可用之兵,不过长江水师一支,以及留守京营数千,守有余而攻不足。”

朱祁镇听了,立即明白。

所谓宁逆是否有同党。其实换一个句话来说,那就是宁王造反,有没有人会响应。

有没有人响应,是两个不同级别的叛乱。

至于江南兵力空虚,反而是一个简单的军事问题。

朱祁镇沉吟了片刻。

他虽然被宁王之事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是他想来想去,依然不觉得各地藩王有胆量,起兵造反。

哪怕是起兵响应。

要知道对抗朝廷,是一个非常有勇气的事情。

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而这些藩王每一个都不是光脚的。他们荣华富贵享受不尽。即便是朝廷这些年一直限制藩王。但是对于藩王来说,这都是一些小事而已。

但是起兵反抗,一旦不成,那么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并不是每一个藩王都有这样的勇气。

要知道,即便靖难之役中,一开始与太宗皇帝站在一起的有几个藩王?几乎一个都没有。宁王本质上是被太宗皇帝裹挟的。

大明宗室藩王之中,质量最高的,自然是国初的那一批。

他们在这种关于身家性命的事情上,都不敢轻易下注,而今这些被富贵给泡软的藩王,哪里敢有这个勇气。

从这一点上来说,宁王根本是一个异数。

朱祁镇说道:“传令各省小心谨慎。不得妄动。威国公。”

王越说道:“臣在。”

朱祁镇说道:“这一次调兵,就不要调湖广之兵了。”

显然朱祁镇内心深处,还是担心楚藩,蜀藩这些大藩。

王越说道:“如此臣只能调,江苏之兵入南京,并令漕运总兵官范广。主持平叛事宜,这是最快的了。”

朱祁镇听到范广这个名字,心中顿时安定了不少。

范广在拉萨城下一战成名,之后长期在西北。担任过陕西总兵。不过,他后来犯病,御医诊治,却是当年冻伤,深入骨髓之中,而今老了却开始发作了。

范广随即请辞。

只是而今大明将才有几分凋零之感。

连与范广年龄相仿的杨信都不在了。石彪也老了。朱祁镇对这些老将多有怜惜,就令他担任漕运总兵官,驻地改为扬州。

其实当驰道与海运发展起来,漕运总兵官已经不如之前重要了。

因为整个漕运都有要撤销的可能。

甚至这个漕运总兵官最重要的职能,从来不是打仗,而是听从工部主事陈翼的命令,修建水利。

朱祁镇有意将淮河修成之后,将这十万漕运兵给裁撤了。一部分安插在水利工程上,专司维护。一部分编练成为专门的工程部队,不管是修建驰道,修建水利,还是修建城池,都需要这样的部队。

漕运军就是这样的军队,但是而今也没有办法。

江苏省到底有多少军队,在江南之乱的时候也说过了。能抽调出来一两万就不错了。但是对于宁王之乱来说,却太少了一点。

只有动用这一支军队了。

不过漕运军虽然不行,但是宁王军也不是什么精锐,而漕运军最少有一个名将在,让朱祁镇多少放心,说道:“好。加西宁侯范广为讨逆将军,统率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四省人马,讨伐宁逆。并令京营一部立即准备南下。”

“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