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九十七章 再论封建策

明天子 第九十七章 再论封建策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九十七章 再论封建策

明天子第九十七章再论封建策第九十七章再论封建策

韩雍说道:“陛下英明。”

朱祁镇说道:“先生说笑了。”朱祁镇随即一叹,说道:“张懋在渤泥所为,也是可圈可点的,让我不禁想到了张辅,还有张忠。他们泉下有知。也足以欣慰。”

韩雍心中一动。

他微微抬起头来,看向朱祁镇。似乎想从朱祁镇脸上看出一丝端倪。

朱祁镇又怎么能让韩雍看出一丝端倪来。

虽然如此,韩雍心中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朱祁镇说张懋的表现好,说起张辅倒是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但是说起张忠却有些问题了。

张忠虽然是张辅长子,张懋的兄长,但是去的太早,一辈子都没有做过什么事情。很多人都忘记了这个人。

他唯一的作为就是写出了封建策。

再结合眼前的局势发展,韩雍岂能不知道朱祁镇言下所指。就是要在南洋进行分封。

朱祁镇并不贪恋女色,将更多的心思放在朝政上面,这直接导致了朱祁镇的儿子数量并不是太多,仅仅有八个而已。如果加上女儿,朱祁镇的孩子也不少,有十几个之多。

但是女儿在政治层面,是没有影响力的。

朱祁镇前五个儿子,一个封到伊犁,一个封到日本,一个封到拉萨,一个封到了交趾清化。早已封了出去了。剩下的就是太子了。

接下来的四个儿子。

皇六子朱见泽,皇七子朱见渊,皇八子,朱见鸿,皇九子,朱见涯。

当然了,这四个儿子都是庶子。

皇后毕竟年龄大了。不过由于男女身体原因,朱祁镇也不确定皇九子是他最后一个儿子。

这四个儿子,最小的朱见涯是皇太孙祐极是同学,不过大皇太孙一两岁而已。

而最年长的朱见渊已经二十岁了,到了要分封的时候了。

对于将这些成年皇子分封出去,韩雍是乐见其成的。

毕竟在他看来,如果太子在北京。留这些皇子几年,皇帝享受一下天伦之乐,未必不行。但是太子不在京师。

这些成年皇子在京师,就是身处嫌疑之地。

越早走就越好。

但是现实里面却有一个问题。

果然朱祁镇接着说道:“先生还记得封建策?”

韩雍说道:“陛下亲政之初,就决定此策,微臣当时刚刚中进士,佩服之极。而今南洋新定,陛下欲封皇子于南洋,也是长治久安之状。”

随着朱祁镇权力日

益巩固。朱祁镇少年时期提出的封建策,也无人敢提出异议了。

不过,随着大明二十二个亲王人口滋生,俸禄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

朱祁镇登基的时候,就接过的摊子。虽然这些年朱祁镇做出了一些决策,降低这一块的开支。

最大一项措施,就黑拖欠亲王俸禄。

否则这么多亲王宗室,每年都要一两百万两之多。但是皇室子弟滋生,如果按照之前的做法,朱祁镇之后,就又会多出八个亲王。

这样过几个皇帝。

大明的亲王就是一个更加不可支撑的数字。

虽然在大明财政收入增高了不少,但是蛇有多大,蛇洞就有多大。大明财政收入多了,花钱也多了。各方面花钱多就多了。

所以,大明对各藩王的钱,一直欠着,欠了小十年了。韩雍预计这种拖欠,还会继续下去的。

而且藩王对大明财政的损伤,并不仅仅在藩王的俸禄上。

还有藩王的赐田。

藩王的赐田,勋贵的勋田,乃至于皇室的皇庄,都是不用交税的。而这些人藩王勋贵的放肆,更是将他们所有侵占的土地都不想交税。

朱祁镇在清丈的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但也不能将让他们所有的土地都交税,正统勋贵在猫儿庄之战后被打压,更是吐出了不少非法利益。

不过,他们的合法利益也不少。

就比如英国公府,府上有勋田三万亩,乃是列代皇帝所赐,是不用交税的。

勋贵尚且如此。

大明二十多个藩王,以及数倍于此的郡王,他们占有的土地,到底有多少,韩雍心中都是有数的估计有两成。

是天下田亩总数的两成。

这还是朱祁镇开疆扩土,并且将很多卫所的土地划为户部下辖之后的结果。并严厉打击隐逸土地。让他们吐出来不少。

在嘉靖年间,户部查账,天下田亩比起洪武年间少了一半,这一半大多数都是王府占田,勋贵侵田。还有皇庄等等。

所以,将之后的藩王封到海外,固然刚刚开始麻烦一点,但是也少了一个笔开销。省略了不少麻烦。

文官们也慢慢的对这个政策乐见其成。

毕竟,几乎那一个省出身的官员,都不希望自己省内再被封一个王爷。

只是韩雍并没有想到,朱祁镇的胃口不仅仅如此。

朱祁镇说道:“太祖众建藩篱,拱卫天子,而今却成为朝廷之负担,虽然多有宗室建功立业,但是各家藩王却苦于不能为朝廷效力

而南洋之地,地方万里,足够列地而王。完成太祖皇帝所想的,建藩篱以卫帝室。”

“先生以为如何?”

韩雍大吃一惊,说道:“万万不可。”他知道虽然各路藩王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力量了,不管是兵权了,还是其他权力,都被剥削殆尽了,如果当一个富贵闲人还好。

有其他想法,一知府就能擒之。

但是如果正如朱祁镇所言,一举将二十二个藩王全部迁徙到南洋,这可是要出大事的。

这些藩王一起反对皇帝,且不说他们能不能闹出什么动静,单单是这种道德上的指责,就会让皇帝名声受到的玷污。

如果有数个藩王起兵,且不说能不是能胜。单单是这样一件事情,就足够让皇帝在青史上留下道德上的污点。

皇帝既是天下之主,又是皇室家族族长。

他有责任将家族成员照顾好,这就是所谓的亲亲之道。

这话也不好直接说,而是转换一个话题说道:“陛下,而今国库空虚,虽然去年解来商税,江南一带一共有九百万两,可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去年江西,安徽,河南,山东,湖广都有水旱之灾,还有茂州,太原地震,去年一年,减免赋税达五百多万石。刚刚又报宁夏地震。

恐怕今年也不是一个好年景,更有南洋征战之事,都是大笔开支。如果再迁徙二十二万于南洋,实在是没有这个钱。”

朱祁镇自然知道,朝廷一点没有补贴,就让各地藩王去南洋,这件事是流放。所有虽然每一个藩王离开,都会有大量带不走的土地田产归了朝廷。

但是这前提是,朝廷要在南洋将他们给安置好。这在海外,应该恢复太祖时期的制度,每一个藩王都有三护卫,有些藩王还有五护卫,就按少的说,一个护卫五千六百人。二十二个藩王,就是六十六个护卫。最少要给他分配三十三万大军。

朝廷哪里有这么多士卒分给诸王,而且诸王的王府,一般来说都是国家给建造的。也就是说,朝廷要在南洋修建二十二座王府。

要知道大明王府的规格,甚至比一些小县城都大。

这又是一笔天文费用。

韩雍指出的问题,固然是要面临最大的问题,但是朱祁镇却也知道,这并不是问题。

因为商税次第铺开,让朱祁镇有些欢喜过头,要知道支撑南洋征战的财政来源,一半是截留福建,广东海关税与田赋,另外一半就是商税了。

特别是广东铁业与糖业,其兴旺程度不下于江苏纺织业,与江西的瓷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