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六十七章 大明的票据体系

明天子 第六十七章 大明的票据体系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六十七章 大明的票据体系

明天子第六十七章大明的票据体系第六十七章大明的票据体系

朱祁镇微微一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如果将江南士绅看做一个整体,倒也没错。

但是自然界大部分东西都是可以再分下去的,而社会群体上也是如此。江南士绅也可以分开的。

虽然他们绝大多数都参与商业了。但是大部分商税是加不到他们头上的,原因很简单。

朱祁镇直接是从成品端收税的。

只有变成成品,也就是丝绸,布匹,才会征税。

至于其他生产活动是不征税的。

但是大部分士绅都是有田地的,对于他们来说,江南重赋才是切身之痛,至于商税却是他们摸不着的东西。

朱祁镇想明白这一点,心中微微一动,又举起酒杯,正要说话。却见唐世良起身说道:“陛下遗爱江南百姓,老朽代江南百姓儆陛下一杯。”

一时间这些士绅纷纷起身向朱祁镇敬酒。

朱祁镇微微一笑也就一饮而尽。

这三杯酒一饮,朱祁镇也就退席了。

这是朱祁镇的习惯了。

对于朱祁镇来说,这种重大的宴会从来不是为了吃饭。而是某些政治目的。朱祁镇今日就是为商税背书。

既然目的已经达到了。

剩下的事情,就无足轻重了。

而且朱祁镇留在这里,这一场宴会,朱祁镇自己不会舒服,而下面的人也不会舒服。因为皇帝在种场合吃饭,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仪。

朱祁镇对此厌烦之极。

朱祁镇退席之后,对很多人来说,这一场宴会才刚刚开始,对有些人来说这一场宴会已经结束。

宴会之后,不知道是不是江南百姓都见识了朱祁镇的决意,所以一些暗中阻挠商税征收的人都一一偃旗息鼓了。

王恕的工作阻力大减。

而朱祁镇也没有闲着,而是一边批阅从北京发过来的奏疏,一边视察江南各种情况。

特别是商税推行情况。

江苏巡抚衙后院之中,王恕忙着落实各种工作,朱祁镇也没有让他来在身边。故而朱祁镇身边只有太子,丘浚,还有几个中书舍人,还有从来不离开朱祁镇的怀恩。

朱祁镇手中拿着一块硬纸。朱祁镇甩了一下,有一点硬。却见上面有这表格,空着几个需要填写的地方,比如衙门发的,谁家产的,运到什么地方,还有有效日期,从几年到几年。还有最下面留着长长的空白,却是用来盖章用的。

没错,这就是棉引。

一百匹为一引,一引一两银

子。

一匹棉布三钱,一百匹三十两。正好一引一两。

这些引税制度,也算是非常长的历史了,在唐代就已经有了。故而在制度上也算完善。

这些引票,都是北京户部印刷的。是专门设了一个印刷局。李东阳作为户部侍郎分管的一部分。

这就要从易知单说起了。

虽然易知单并没有列入朝廷变法大项之中,但是并不是说易知单这办法,就被朱祁镇弃用了,恰恰相反,被朱祁镇全部接纳了。

不管是官府与地方,都在改革之列。

不过,这一项改变,并没有拿出来单独说,而是纳入一条鞭法与官吏法具体执行之中。

在朝廷内部,易知单与考成法合并在一起了。

考成法前文也说过,其中有一项,就是每一个衙门都一个册子,上面记载公务,每月勾销。

朱祁镇干脆仿造后世的做法,将各种公务文书都印刷成制式的。每一页都有编码,都有留档。

又严格政事流程,让他们绝对不可能推脱政务。

在地方上更是衍生出各种单据。

百姓缴纳田赋,朝廷要开单子证明,别的赋税也纷纷要开单子。

几乎凡是朝廷从百姓那里拿一文钱,都要开单子。

而所有制式的单子,都是由户部专门印刷的,纸张就是少府专门制定的厚纸,用来写毛笔字并不是太好的,不太吸墨。但是最为票据却是很合适,保存时间长。

朱祁镇想让大明官吏在收任何税的时候,都有章法可循。

当然了,这样做未必能完全挡住下面的人贪赃枉法的途径,最多是给他们增加一些负担而已。

而引票,自然也是从户部印来的。

不过,因为大量票据需要。

百官之中已经有人提议,要不要放开这种票据的印刷。毕竟最偏远的地方,领一次票据要好几个月。

朱祁镇自然是不肯的。

说实话,他虽然在这种票据防伪上做了不少功夫,但是并不能完全保证就没有人能仿制了。

要知道,大明宝钞当初也是有人敢仿制的。

这还是朝廷严苛控制源头的情况之下,一旦放开,鬼知道会出现什么事情。

不过,面对这样的情况。朱祁镇决定将另外一个印刷局放在南京。毕竟北京实在太偏北了一些,南京的存在在很多情况下,也是有必要的。

就在朱祁镇为商税背书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迎合皇帝,单单苏州松江两个地方,一口气卖出了一百多万引,也就是一百多万两

银子。

当然了,这一点产量对于江南来说并不算什么?

江南每年两三亿匹的棉布产量,对于一百多万两的赋税。这才多少。

但是即便如此,不过短短数日之间,一百多万两就到了朝廷帐上。这也是朱祁镇万万没有想到的。

他如临大敌,担心闹出其他幺蛾子。

比如明代万历时期五人墓什么的?

不过想想,这也是应该的。

首先,历史上万历皇帝征收的矿税,本身就不正规,没有可操作性,任命的都是太监,以这些太监的尿性,不狠狠的刮地皮,才是怪了。

这样一来,官逼-民反也是自然了。

其次,就是万历时代官场早已崩坏了,到了谁当官没有贪污,就会被鄙视一样,大有当初国有企业,谁不沾公家的便宜,谁站出来维护国家财产,数就是大傻冒一样。

这样的情况下,好政策都能给唱歪了,更不要说万历的矿税政策,比一团狗屎强不了多少。

而今,朱祁镇用的税收政策,其实也没有什么创新之处,都是古人玩腻的,该怎么做很多人都知道。

无法是将他扩大化了而已。

其次,官吏法的推行,也大大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特别是苏州这里,苏州这里在编制的吏员就要一两千名,随着在财政上是一个巨大的负担的,但是办起事来还是很有效率的。

很多空档,都不可让人钻了。

更不要说,朱祁镇亲自背书,带领十万大军耀武扬威。

这样的情况下,江南这些士绅能怎么办?

如果这些江南士绅真有能力掀起一场叛乱,早就不这样安安分分了。面对大明战争武器,他们也只能软下来了。

不然,真来个刺王杀驾。

朱祁镇又翻开其他几张票据,有糖票,有铁票,等等。

朱祁镇手中拿着都是样品而已,说道:“丘浚,你觉得商税能在全国铺开吗?”

丘浚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乃国之大事,还是缓一缓吧,等江南四个府全部铺开之后,再推广开来不迟。”

“想来有今日之事,各方也不敢有异议了。”

朱祁镇忽然问道:“太子,你对这一件事情怎么看?”

太子微微一愣,沉吟片刻之后,说道:“丘大学士所言极是,乃是老成谋国之言,孩儿以为此乃万全之策。”

太子一行谨慎,他的一切政治目的都是为了保住太子之位,只要能顺利登基就行,其他的最好少说。毕竟是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