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五十七章 曹鼐的遗产

明天子 第五十七章 曹鼐的遗产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五十七章 曹鼐的遗产

明天子第五十七章曹鼐的遗产第五十七章曹鼐的遗产

太子声音微微小了一些,将他与朱祁镇谈话之中,一些内容有选择的告诉了曹鼐。

曹鼐没有评价朱祁镇与太子谁对谁错。

议论君父在儒家道德体系之中,是不被提倡的。

不过,这并不是说曹鼐没有倾向性。

曹鼐叹息一声,说道:“我大明有贤太子,老臣也就放心了。”

太子听了,说道:“是孤考虑不周,让父皇失望了。哪里有什么贤不贤的。”

曹鼐说道:“殿下,按理说,老臣与太子素来也没有什么交往,有些话交浅言深,本不该说,只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还望太子听之。”

太子说道:“先生请讲。”

曹鼐说道:“大凡有为之君,都是才高德胜,有强宗胜祖之心,自诩天下之事,舍我其谁,祖宗之业,时久弊深,后世子孙,皆不肖也。必将欲大有作为于天下。在位屡兴大事,欲尽除积弊,求江山社稷,百世千世以至于万年者。”

太子一听,虽然曹鼐所言大而化之,似乎没有说具体谁,但是太子也能听出来,曹鼐所言的就是他的父皇。

按理说,对子言父。太子即便是打断,也应该避席不听。

只是他不知道想些什么,有的只有沉默。

曹鼐咳嗽两声,说道:“治国之道,是协理阴阳,文武之道。欲速则不达,甚至求欲急,则事欲不成。以至于明主折戟,江山留憾。使汉武无宣昭,则汉家早有土崩瓦解了。当今陛下,精明强干,正是一等一的明主,有汉武之行,亦有汉武之弊。”

“陛下所言之积弊,非无有也,然千百年之积弊,怎么可能在短短几十年之内,一扫而空,陛下年少的时候,尚且有重臣规劝,陛下尚有纳谏之举,而今陛下年老,于谦一去,能劝陛下的人少之又少。臣亦将死。”

“死有何惧?唯恐老臣一去,陛下再有举措,则天下万马齐喑,不是家国之幸。”

曹鼐说话其实也有分寸的,根据太子的反应,才有决定下一步该怎么说,很显然太子的沉默,给了曹鼐更大的勇气,以至于他说的更加坦白且露骨了。

不过,曹鼐所说的也是真的。

在而今,整个天下已经没有一个敢对抗君威的大臣。

看似韩雍很是强势,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韩雍的强势,是顺而逆之。

也就是说,在大方向大决策,韩雍从来没有反对皇帝,唯有在执行层面,才敢与朱祁镇讨价还价。

可以说,而今朱祁镇想要做什么。就一定能做成的。

这既是朱祁镇几十年执掌下来的威望所致,也是朱祁镇熬死了大批元老重臣。再加上变法之中,各种打击,以至于百官之中,已经没有一个人能聚集士林声望,如李时勉等人规劝陛下。

这样的情况,如此从好的方面去看,自然是上下一致,提高行政效率。

从不好方面来看,就是独-夫。

再看朱祁镇执政之中各种政策,士大夫集团已经承受了不少的冲击。再看皇帝的做法,似乎并没有要停止的意思。

再这样下去,在很多眼中,朱祁镇就是民贼。

当然了,平头百姓从来不是民,士大夫集团才是民。

太子轻轻一叹,还是没有说话。

他不知道,说什么话是好。而且对曹鼐的心意,也有几分猜不透,自然是不肯轻易表态。

曹鼐似乎也明白这一点,说道:“当然,陛下之功绩天下有目之人,无有不知,老臣的担心,更多是杞人忧天,老臣也别无他意,只愿殿下能为汉宣。”

“如此,则天下必安。”

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因为与匈奴持续的战争,天下户口减半,有土崩瓦解之态。

当然了,这个天下户口减半,并不是这些人都死了,而是这些人都不在官府账册之上,也就是朝廷对地方的管控能力在聚集的萎缩。

毕竟,在古代王朝大半力量就在于他能调动多少人力,户口多少,是一个国家国力的直接象征。

也是汉武帝之后,霍光辅佐昭帝,宣帝才将天下将极其危险的处境之下,挽救过来。

汉宣帝更是西汉中兴之主。

曹鼐用汉武来评价朱祁镇,却不知道是褒奖还是贬低。

太子这个时辰才说话的,说道:“先生放心,父皇英明神武,必不至于如此。”

即便曹鼐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太子依旧谨慎非常,不肯露出一丝话柄被人抓住。

当然了,曹鼐更是老油条。

有时候,一句话面的意思,在不同的场合自然有不同的变化。

曹鼐顿时会意,说道:“太子所言极是。是老臣忧虑太过了。”随即曹鼐从怀中掏出一个名册,递给了太子说道:“老臣也算空活八十岁,在朝廷之中还是些人脉,而今臣之将死,再留这些也没有什么用处,子孙非可托之人,就给殿下添一下人手。”

“也算是老臣最后一点念想了。”

太子接过打开一看,只是看了

一页,就立即盖住,眼睛之中精光闪烁,好容易才平息了自己的呼吸,说道:“曹公有心了,孤记在心上,将来必有所报。”

曹鼐是一个绝对不能被小视的人。

要知道,他很多年前就是内阁首辅,承接了三杨留下的人脉。

当然了,三杨各自留下的人脉,随着一代新人换旧人,早已烟消云散了。但是曹鼐本身也是历经地方,更是在南京这个位置上坐镇了几十年之长。

这么多年曹鼐有心栽培,拉拢的官员到底有多少,是一个谁也不知道的数字。而且其中不乏舍身居高位的人。

特别是曹鼐这么多年与皇帝政见不合,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如此一来,对朱祁镇新法有意见的人,也是从之如流水。

他的地位,就可以类比于在洛阳修书的司马光。

只是朱祁镇活得时间太长了,将这位大明司马光给生生熬死了。

所以曹鼐手中的这一分名单,有在朝的有在野的,大体上是政见与曹鼐相同的官员士绅。当然了,这些人也是在反对新法上一致,在很多方面心思也不一样。

比如有些人反对的是少府大肆扩张,有的反对的是一条鞭法,有的人反对的是官吏法,新近还有不少反对商税的人。

但是反对一条鞭法的人与反对商税的人未必是一批人。

曹鼐之所以将这个名单给朱祁镇,也是明白,官场之上人走茶凉,如果儿孙没有杰出的本事在这一张关系网上占据一个核心的位置,这些留给他们也没有什么用,指望这些人想对待曹鼐一般对待曹鼐的儿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也是很多政治人物,都不会将自己的政治遗产交给自己的子孙。非不愿也,实不能也。

但是太子却不是一般的人。

太子的身份就给他带来政治上特殊地位。

只要太子愿意接管这一张关系网,这些人估计会比对待曹鼐更虔诚的方式来对待太子。

甚至可以说,曹鼐看似将政治遗产转交给太子,其实更多是做了一个牵线搭桥的事情。因为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跳上太子的船。成为太子潜邸中人。

当然了,这对太子也有好处。

太子久在交趾南洋。在大明政治版图之上,根本就是边荒地带,所以太子嫡系人马虽然精英不少,但是本质上没有多少人。

在政治上,政治精英固然重要,但是很多摇旗呐喊的马仔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今曹鼐这一举动,立即给太子解决了大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