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九章 布坊

明天子 第九章 布坊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九章 布坊

第九章布坊

一场会议,让很多人的心思沉重起来。

徐申春将所有人打发走了之后,又写了几十封书信,让下面的人送出去,这些书信是遍布整个大明的,有往苏州的,有往南京的,有往北京的,又往广东的。

这就是徐申春的关系网。

徐申春做完这些事情之后,虽然心事重重的,但是并不妨碍他按照他一直以来的习惯。那就是去布坊看看。

徐申春带着一队家丁,出了府邸,就上了轿子,行不了几步。徐申春只感到了脚下一顿,就知道到了。

徐申春的布坊就在松江府城外不远地方。

轿帘子一打开,徐申春就出来了。

熟悉的景色就映入眼帘之中,首先听见各种咔咔的声音,这种身体尖锐而短暂,就是织布机的声音。

但是无数这样的声音,夹杂在一起,就成为了噪音,让人非常难以接受。

不过,徐申春很熟悉这个声音了。

“见过老爷。”十几个站岗的家丁立即行礼,说道。

徐申春一摆手,说道:“开门吧。”

立即有几个人将高高的大门打开了。

这个院子,别的地方没有看出来,但是有一点却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这个地方的围墙足够的高,而门也足够的大。

围墙高,却是防止里面的人逃出来。但是门大却是运输货物方便。

在建筑审美之上,看上去笨拙之极,与大明传统的建筑风格有些不一样。

徐申春一进来,就有几个老婆子来行礼。

徐申春微微点头一下,就不理会这些人了。

因为这个时代的男女大防,这里来工作的大多都是女工。所以男性打手都在外面,里面的管理人员都是女的。

根本不允许男人进来的。

但是徐申春根本就不是一般的人。

徐申春背着手,走在高大的厂房之中。

其实所谓的厂房,也不过是一个大棚子而已。都是有木头支撑起来的草席顶,上面有一些茅草什么的。

不过地方上倒是铺了三合土。

这也不是为了员工什么的,而是为了运货方便。

徐申春捏着自己的胡须,眼睛之中就慢慢有了迷离目光,他看见一个个女工,在一台台织布机面前,不停的工作。

似乎看见的就是一锭锭的银子。

其实,这一点也不算错。

因为棉布在这个时代,很多的地方,都可以当做硬通货存在。

在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布匹是可以用来当

钱用的。

而今的行情虽然有些不好,但是徐申春却毫不怀疑,布业的前景。

从很多因素上来说,棉布的产业前景,可以是要比铁业要强大太多了。

因为这个时代的铁器,很多百姓要用很多年的,甚至父子相传,即便出了什么问题,也都是自己敲敲打打就修好了。

但是衣服即便是修修补补的,也不可能用上好多年。

徐申春有时候甚至得意,即便是少府又怎么样了,他徐家的产业就比少府差了吗?

在别人看来,辛辛苦苦巡视布坊,巡视一道道工序,是一个苦差事,但是对于徐申春本人来说,却是无上的享受。

只是这种无上享受,却被人打断了。

这个时候,忽然有一个女人披头散发的跪在徐申春身前,说道:“老爷,放过我的孩子吧,放过我的孩子吧。”

徐申春先是皱眉,然后双眉散开,让身边的人让开,说道:“你这是怎么回事?”

徐申春表面上和颜悦色,但是心中已经是怒极。

徐申春这么大的产业,甚至可以说是江南第一大商人了。但是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即便每年讨出几乎一半的净收入,却到处送礼,但已经没有太大的安全感。

而且也承受很多方面的责难。

在布坊之中,最令他头疼的事情,就是用人问题。

江南女子,心灵手巧,作为纺织工人是最合适不过了,但是聚集了大量纺织女工人之后,就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风化问题。

因为这是被士大夫责难的主要理由。

所以,徐申春做过很多准备。

他招收的工人,第一大来源,乃是在北方灾荒之地买来的女人。

虽然大明赈灾还算得力。

但是朝廷之力,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自然有照顾不到的地方,虽然朝廷已经下令禁止奴婢,却并没有明令禁止的买卖人口。

朱祁镇也想过,但是最后也只能默认这个事实。

处于朝廷既没有规定合法,也没有规定不合法的空白区域。

朱祁镇当初大赦,就废除了奴隶制度,最少将奴隶用于生产领域是完全废除了,至于那些家养的从事家庭服务的人,虽然免去了奴婢的身份,但是这种强依附关系还在的。

很多事情,在另外一个时代,就是惨绝人寰的事情,比如买卖人口,但是在大明而今的生产关系之中,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很多普通百姓在受灾之后,之所以卖儿卖女,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另一个方面也是让

孩子活下去。

如果不卖的话,孩子只能与他们一并死罢了。

卖出去之后,纵然为人奴婢也好,进入青楼也好,虽然悲惨一生,但还是能活下去的。

在活着本身就是一个竭尽全力才能完成的任务的时候。很多事情也是无可奈何。

朱祁镇即便禁止买卖人口,就能出口成宪,让人不敢违背吗?即便如此,也断了百姓最后一条生路。

但是朱祁镇自然也不愿意在这方面以大明律的形式背书,而是之前规定人口买卖的律法都删除了。

禁止人口买卖,而今不适合,但是朱祁镇总有一要让他们适合。

当大明即便最贫穷的百姓,也不用卖儿卖女就能活下去的时候。

而这种人口买卖,就以契约为佣的形式签订,一般来说,就是双方签订一个文书,某某为某某做工多少年。如是。

但是都是虚文。

这还是有身份的。在朝廷黄册之中有登基的。这还要走一个形式,至于那些黑户,连一个形式都不用走了。

但是仅仅是这样也是不够的。

远途人口贩卖也是要成本的。毕竟大明胥吏改革之后,管理都变得严苛起来,虽然比不上洪武时代。

但也不是之前连路引都能伪造了。

原因很简单,罚脏银是归为地方财政的。

县里上上下下,要过一个好年,都要看能罚出来多少了。一个吏员松松手,损失的是整个衙门的利益。

不知道还好,知道了决计不能允许。

之前县太爷还能一手遮天,但是而今即便是一个小县之中,八品九品有官身的官员,加起来有十几个多。

县令的权力被这么多佐贰官分割了很多,虽为未必做不到一言九鼎,但是想要全部欺瞒下来却也不容易。

所以即便吏员买通了县令也不大好操作。

这是要犯众怒的事情,只要还想向上爬的人官员,就不会做的。

而贩卖人口,这种灰色地带的生意,也是越来越难做了。

所以,徐申春女工第二大来源,就是附近贫困百姓的妻子或者女儿。

江南女子在家织布的并不少,但是小农经济,如果能比得上大规模工厂生产。在徐申春发家的时候,也应该看到很多地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被打破了。

徐申春就想尽办法,让这些女工进入工厂工作。

一般来说,都是与这些女工的父母,或者说丈夫签订了有年限的契约。而这些女工的年龄,也是在十三四岁到三十岁上下。

更老的就没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