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明官员的俸禄问题

明天子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明官员的俸禄问题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明官员的俸禄问题

第一百八十一章大明官员的俸禄问题

而且朱祁镇还肯定一点,在他对商人松绑的政策之下,将会有大量的大商人出现。今后这样的对比,绝对要比现在还更加悬殊。

这种情况对大明官员的冲击,朱祁镇必须要考虑清楚。

大明是一个权力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之中,有钱的是比不上有权的。

但是很多之前被官僚看做草芥一般的商人,变得比他们都有钱,会发生什么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这个时代的官员的监督还是比较少的,很多地方,都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

朱祁镇能一切了然于心的地方,不过是北京,或者再加上河北一带。更远的地方,只能从一些案牍之中去看了。

更远的地方,连写案牍的人,也未必清楚。

“你的意思是要加俸?”朱祁镇问道。

李秉说道:“陛下,很多官员对于吏员法的推行不满,其实就是推行之后,事多且烦,不能如之前随意了,陛下如果要顺利推行,对百官也要加以安抚才是。”

朱祁镇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细细一想,暗道:“可不是如此吗?”

同样的一个县,之前的情况,县令只需对接上面就行了,要完成上面的命令,至于怎么完成,其中有多少问题,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只要这个县令自己能兜着,不让事情闹到上面去,大抵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之后,就不一样了。

吏员成为国家正式编制,虽然比不上官员,但是数日有上下之别,但是他们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之前那种随意性的执政,就要变成了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每一个县令的工作量,就要增加了不少。

很多官员其实没有那么长远的目光。

不会去思考,这一件事情对于国家有什么问题。只会考虑对自己的影响,朱祁镇的举动,明显是给这些底层官员加了工作量。就好像老板加了活,还不加工资。岂能没有怨言。

朱祁镇心中一动,他也明白,增加了俸禄,未必能让官员更加清廉的,至少能减少一些人堕落就好。

而且大明俸禄并不算太高。

朱祁镇当初在俸禄上就留了余地,而今只要能增加俸禄,收买人心,也是不错的。

问题是,朝廷没钱。

最少现在没钱,西域之战,赈灾,这两件事情,让国库的银子,就好像是排山倒海一般的冲了出去。

如果不是有内库还有一些压仓的银子。朝

廷的运作就是问题了。

而且增加百官俸禄,看似一个小问题,但是不管加多少,都不是一个小数字,更重要的是,今后这个增加的数目,就会进入朝廷开支的常例之中。也就是年年都要增加的。

朱祁镇不仅仅要考虑现在,也要考虑将来。

如果几百万两的开支,朱祁镇咬咬牙就给了,但这很可能是每年多一两百万两。

现在回想看来,李秉反对,似乎也是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朱祁镇沉吟片刻,只能将这一件事情给放放。

不管要不要做这一件事情,最少而今不适合做这样一件事情。

朱祁镇看着李秉,心中对李秉的安排也有了决断。

使功不如使过。

李秉用自己能力证明了,他并不是一个酒囊饭袋。

而且虽然朱祁镇强力镇压之下,将清理朝中不少反对派的,但是留下的人就一定支持朱祁镇了。

却是未必。

毕竟,朱祁镇这种压力的清洗,虽然有一点借题发挥,但是本质上并不是政治清洗,凡是下台的,都是有问题的。无非是小问题,被说成大问题,大问题更是兜不住了。

就好像翰林学士彭时,他就是没有什么把柄。但是他也是见大势已去,主动请辞的。朱祁镇仍旧让他享有大明致仕官员的所有待遇。

大明很多官员心态,朱祁镇也能揣摩一二。无非是不想就这个敏感的问题发言。毕竟皇帝只是一时的,而今大明这位皇帝已经登基三十多年,已经是本朝在位第一了。

毕竟洪武三十一年,永乐二十三年。

这已经够长了。

皇帝还能在位多长时间,已经是一个很多人私下揣摩的问题了。

今日冲锋在前,说不定明日就要拉清单。

真正愿意为朱祁镇办事的人,要么是一些与朱祁镇政见相合的人,比如刘定之,王恕,商辂。要么就是想要投机的人,比如徐有贞,马士枚。

能独挡一面,有才华的大臣,朱祁镇夹带里面并不多。、

这种旗帜鲜明的站立朱祁镇大臣,并不多。

朱祁镇说道:“这一次差事,你办的不错,只是今年京察太过严厉了,斥退有数千人之多,吏部的工作也是很重,要选拔得力人员,立即填补缺口,不能耽搁朝廷大事,还有各地赈灾的官员,也要好好的看看,有得力的要提拔,但是有无能腐朽之辈,吏部也要负起责任来,将他们刷下去。”

“县令一官虽小,上承朝廷,下接万民。不可不慎重。不可不重视。”

李秉听朱祁镇如此一说,一时间大喜过望,立即行礼说道:“臣定然不负陛下之命,这两件事情,一定会做好,不会令一个庸劣之人,身居高位,也不会让一个贤能之人,沉沦下僚。”

李秉高兴的不是,朱祁镇给他交代任务了。

而是朱祁镇给他交代任务的潜台词。那就是皇帝打消了更换吏部尚书的念头,他的吏部尚书的位置,终于保住了。

这才是他欣喜若狂的原因。

朱祁镇又安抚了几句,就让这位吏部尚书去了。

只是第二日,怀恩探望杨洪回来之后,就立即向朱祁镇禀报情况。

朱祁镇听了,手中毛笔都跌落了,说道:“昌国公,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吗?”

怀恩说道:“臣不敢欺瞒陛下,昌国公的病情急转直下。太医说,也就是这几日的事情了。”

朱祁镇愣了一会儿,想起杨洪的种种功劳,心中微微一叹,下令说道:“备车架。你去昌国公府打前站,让他们一切如旧,不要惊扰了昌国公。”

皇帝探望未必是好事。

特别是人已经病重了,如果皇帝来了,还要出来行礼,更是要人性命的。虽然昌国公杨洪,是时间到了,油尽灯枯。

但是而今,朱祁镇心中依旧希望,杨洪能熬过去这个关头,毕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特别是在很多重大军事决策的关键的时候。

杨洪哪怕是驻着拐杖,在朝廷之上,就能让很多人安心。

当然了,并不是说朱祁镇安心。

更多是安百官之心,天下之心。

而今的杨洪的地位,就好像当初张辅的地位一般。

即便是,朱祁镇如此下令,但是昌国公府的人,也不敢真一切如旧,除却昌国公的病房之外,其他的人都在大门口等着。

朱祁镇一到。就有黑压压几十个杨家子弟跪倒在地,一个个身形矫健,一股军中气质冒了出来。

让朱祁镇有一种到了军营的感觉。

其实这很正常。

杨洪本来就是以军法治家。杨家嫡系旁支子弟,都遍布军中,围绕着杨家这个核心,更是有无数将领在其中。

这就是军中杨家的影响力。

这个时候,朱祁镇甚至有一中杨洪死的好的感觉。

因为杨洪一死,杨洪的子孙不成器,杨家全靠侄子杨信支撑,但是杨洪的子孙哪里会服气?杨家内部分裂,却是必然。

这也是朱祁镇容得了杨家的原因。

朱祁镇说道:“平身。”随即大步进去,去看杨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