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一百七十三章 蒸汽机下乡

明天子 第一百七十三章 蒸汽机下乡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一百七十三章 蒸汽机下乡

明天子第一百七十三章蒸汽机下乡第一百七十三章蒸汽机下乡

天下之大,人的境遇各不相同。

就在伊犁城之中的百姓,在大军围困之下,苦苦支撑的时候。

而在整个华北却是另外的问题。

保定县。

有一个奇怪的问题。

在明代,保定县并不在保定府。

保定县是顺天府下辖,后来划分出来天津府,将顺天府东南,河间府北部。如此保定县虽然与保定府相隔一线,但是却是天津府所辖。

而整个三角淀就在天津府西部,保定县南边。

总体来说,以顺天府为中心的水利工程,是大明最好之一。

另外水利工程做好的地方,就是江南。

江南乃是几百年来的积累。

而顺天府附近,却是朱祁镇这些年来,孜孜不倦的加砖添瓦。天津府是当初五河三湖工程的重点地区。

甚至天津府本身就是因为治水而分出来的。

每年工部下拨的维护费用,就有好几万两,顶很多偏远省份一个省,而顺天府更不用说了,它是首先完成吏员改革,直接收取房税,商铺税,等等,杂七杂八的商业税,随着北京越来越繁华,顺天府的赋税也越来越多。

最好的年景,结余十万两,超过贵州这样的一个省了。

户部还专门讨论过要不要增加顺天府赋税上交的份额,最后被朱祁镇给否定了。

但是即便如此,顺天府的钱也不是顺天府官员的钱,在天子叫脚下,都察院,锦衣卫,东厂,刑部,都盯着。

所以当顺天府官员任职时间短,转任频繁,很多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花钱。

所以,维护北京城的市貌,修缮水利,这些事情,都是历代顺天府尹都喜欢做的。

单单是卢沟桥就翻修了好几次。

并不是卢沟桥不好,毕竟卢沟桥是永乐十年重修过的,才几十年,正统初年也做过一次大的修缮。

而是卢沟桥有些不能容纳人流了。

每一次重修都是扩宽了桥面。

一般来说水利修缮的好,蝗灾就不容易爆发。就好像是建国之后,蝗灾几乎在中国绝迹了,就是仰赖于建国之后,大规模水利建设。

而且蝗虫的运动是有轨迹的。

东亚蝗虫一般来说,是从北向南飞,飞到更温暖的地方去。

第一波东亚蝗虫应该在蒙古草原上发育然后南下,在黄淮一带产卵,第二波爆发,然后继续南下,到达海南岛的已经是第四波了。

而这一次蝗灾

爆发,却是从山东开始的。

所以,即便是蝗虫四处迁徙,向北的几率也不是太大的。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这里就没有问题了。

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旱。

碧波数百里的三角淀还在,看上去还是让人心旷神怡。虽然因为大旱,这一个人造湖泊小了不少,但是依然有不知道多少万吨水。

只是,水再多,不能灌溉在耕地里面,都是没有一点用处的。

即便有人奋力人工打水,一担子,一担子的挑水,但也是杯水车薪,起不了什么作用。

看着水位线原来痕迹,与现在的痕迹,虽然不过一两丈,却足以让所有人水车什么的,都没有一点用处。

如果平日这个样子,或许真束手无策了。

而今保定县这里却看见了新东西。

“一二三,哎吆嗨,一二三,哎吆嗨。”整齐的拍子打着,在官道之上,无数人簇拥在一起,看着百余名大汗,光着膀子,甚至有人只是拿一块白布裹着下腹之处而已。

每一个人都浑身大汗,热气蒸腾,血脉泵张,一个个挨着在一起,让空气之中充斥着男性的荷尔蒙。

好几根可以作为横梁的大木,作为支架,将一个抱着羊毛垫布的东西吊起来。

这东西并不是太大的。

但是却有万斤之重,纯铁打造的,不是别的,就是蒸汽机。

这蒸汽机为了能让马车在轨道上拉动,在设计上也有所减重,但是再怎么减重,也要比大炮什么的重多了。

从遵化将这个蒸汽机运到这里,先是上驰道,然后驰道下了之后,上官道,本来最好用大木垫着在下面,一点点的滚动。

但是押运的人却疏忽了这一点。

下面垫的木头也要很结实的硬木才是,只能临时从天津卖。

只是百姓心急如焚,而今保定附近的麦田之中,大片大片的麦子就要枯死了。很多麦叶从叶尖部分,一点点向上干枯的发黄。

而今已经减产了,然后此刻能浇上水,或许还能保住口粮,但是如果,再耽搁下去,根本就没救了。

百姓们心急如焚,哪里等什么原木啊?

不就是几万斤吗?一声号令,自然有男丁出列,就这样硬抗着往家走,有一百多里路,就这样咬着牙,撑着腿,肩膀死扛着,喊着号子,一步一拍,往家里扛。

作为这一次行动的总指挥,乃是陈翼。

他是水利学院正统十九年那一届的第一名,而今已经是保定县县丞,专门负责关于三角淀的水利事务。

这一次他

来接这个新鲜家伙。

他看得分明,走了一两里,这一拨百姓的气力耗尽了。他立即招呼另外一批壮丁换上去。

就这样,一拨接着一波,一百多里路,昼夜不停。

陈翼刚刚开始还喊着拍子,后来用哨子,一声接着一声嘹亮的哨子,在黑夜与白天之中响起,在阳光与火把的光芒之下,从不停歇。

终于三角淀终于到了。

却见一个老者早就在这里。

这位就是大明待诏蒯祥。

他也是蒸汽机的研发者之一,甚至在贝琳加入之前,是主要研发者之一,贝琳加入之中,主要解决了很多思路与计算的问题。

但是真正将这大铁家伙,一点点的打造出来,却还是如蒯祥这样手艺玩的出神入化的老工匠。

之前蒸汽机的种种研发,都还没有大规模试用。不过是在遵化用了而已,这一次旱情,朱祁镇召见贝琳,要求蒸汽机投入抗旱之中。

皇帝的命令,贝琳等人自然是高度重视。

将参与研究蒸汽机的所有人都派了出去督促,蒯祥也在其中。

毕竟这蒸汽机还不成熟,鬼知道千里迢迢运过去了,中间出了什么问题,装不起来了,那可就不好办了。

每一个派过去,都肩负着如果出问题,想办法将这蒸汽机修好的责任。

蒯祥是跟随蒸汽机一起来的,但是从驰道下来,他就将蒸汽丢给这些运,他不顾年老之躯,骑马先到了安装地点,在短短时间之内,用尽一切办法,甚至将保定县城墙给拆了一段,才修建好这一个机房。

倒不是蒯祥专门找城墙来拆,而是大明前期河北很多县,都是没有城墙的。

历史上土木堡之变后,北直隶才大规模修建城墙,真正遍布城墙,却是正德年间刘六刘七之乱后了。

而今正统十四年情况远远没有历史上危急。

瓦刺连入关都没有。

所以北直隶修建城墙的**并不高。

只是北直隶这些年慢慢富庶起来。虽然不敢与江南比,但是县里也是有些钱的,在地方县政之中,营造是很大的加分项。

甚至不知道是谁开始的,河北各县都陆陆续续修建起城墙了。

当然了朝廷不会拨款的,只靠各县的财力,就存在这样的情况,有钱的县修得快一些,没有钱的县修得慢一点。

很多县都断断续续的修,而保定县就是其一。

修了大半拉城墙了。很多砖石都在哪里放着。又是官家的,最方便取用。

蒯祥赶时间,自然是怎么快就怎么快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