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一百六十九章 飞蝗

明天子 第一百六十九章 飞蝗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一百六十九章 飞蝗

明天子第一百六十九章飞蝗第一百六十九章飞蝗

李秉的内心转化之后。

而这一场京察的严苛程度,更加提高,从一开始,就干掉一个国子监祭酒,与吏部侍郎,这两个职位,固然比不上六部尚书,与内阁阁老那么显贵,但在百官之中,也算是中坚的。

但是这仅仅是开始。

这一场风暴,又在扫清各部之后,直接向翰林院冲了过来。

翰林院掌院彭时,也首当其在。

不过,这一场风波还在体制内部。另一场风暴已经在山东酝酿了。

山东,济南府。黄河大堤。

于谦修建的黄河大堤,就好像是两道城墙一般,耸立在黄河两岸,只是而今它的敌人,并没有出现。

本来滔滔不绝的黄河水,只剩下盈盈一线,退却的黄河水流下了宽得十几里的黄河滩。

虽然黄河断流,是不大可能。却已经被分成数道河流,在黄河堤坝之中,分分合合,似乎将黄河河道分割出一个个小岛。

看似平静的河道之中,细细看土壤下面,却有一个个卵都在动弹,一个个蝗虫的幼虫,从土壤下面冒了出来,一只一只,对土地之上自有的空气,不住的振翅。

在农历三月之后,这些蝗虫开始大片大片的聚集在一起

如果说在之前,当地的政府还带着百姓,扑杀蝗虫的幼虫,但是而今这个形式彻底转变了。分散的蝗虫是怕人的,但是在聚集一起之后,这些蝗虫是一怕人的。

干旱的天气,给了它们最佳的繁衍时期。大片片的蝗虫,从各出飞出来,从山东,河北,乃至辽东,陕西。

一时间,整个北方中国都传递着一个声音。

就是无数飞蝗振翅的声音。还有飞蝗啃食植被的声音,沙沙,沙沙,就好像下雪一般,但是在这样的雪下,不管是庄稼还是树木,都不能留下一丝生机。

这是除却朱祁镇亲政之后,那一场的大蝗灾之后,朱祁镇遇见的最大的一场蝗灾。

甚至这一次连河北都不能幸免。

河北地区大修水利之中,那种河道滩涂大量减少,有利于蝗虫繁衍的自然环境,被破坏,有力的遏制的蝗灾的发生。

即便是有蝗灾。

也大多数是,山东,河南飞过来的蝗虫。

一般出现在南部各县,保定,顺天府都是少。

无他。

朱祁镇对河北的重视超过其他身份,而对顺天府,也就是北京的重视,更是胜过了河北其他府县。

所以,在河北水利各项共工程之中,对顺天府附近的水系治理,要比其他各地的水系治理更加看重。

并不是说,在河北水利修建成功之后,就没有蝗灾了,只是大多不会发生在北京附近。

而今,这样也不行了。

原因很简单。

这一次大旱,连于谦修建的水利体系也有些支持不住了。三个湖都有大量的萎缩,露出了不少土地。

当然了。

这不仅仅是水利工程的问题。

也要明白地质演化。

总体上来说,河北这一块土地,不过是下面地壳也好,还是土地泥沙淤积也好,都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河北的土地,正在缓慢的变高。

这种情况,也让河北的湖泊,湿地等地貌,一点点变少,再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是一种必然。

于谦修建的水利工程,在当时固然是一个伟大的壮举。

但是一个水利工程,能保证二十多年不出问题,已经相当不错了。

不是那一个水利工程都是都江堰的。

这一次,河北很多地方,如保定,河间,都有蝗灾,与其他地方的蝗灾,夹杂在一起。连紫禁城之中,也多出了不少蝗虫。

不得不派出大小太监宫女去捕捉,驱逐。

就在这些太监,宫女奋力将这些侵入紫禁城的小东西给赶出去的时候,就在数墙之隔之中。

朱祁镇召开了御前会议,商议如何面对如此严重的局面。

刘定之咳嗽一声,说道:“陛下,而今局面,京察”

朱祁镇微微沉默,随即斩钉截铁的说道:“从已经审查过的衙门抽调人手,或者干脆招募吏员,这一件事情是不能半途而废。”

朱祁镇自然知道,京察这一件事情的压力有多大。

朱祁镇开头弄下来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官场之中,有很多人人自危。又遇见了而今的局面,很多人借助天人感应的说法,劝朱祁镇改弦易辙。

朱祁镇怎么可能让步。

朱祁镇其实也知道,而今大明内忧外患,说起来,是最好朝廷上下精诚团结,才好渡过难关的。

但是朱祁镇更知道。

最佳的情况,一般情况之下,都不会发生的。

朱祁镇这一次让步了,很多事情都前功尽弃了。

所以,朱祁镇倔强也好,顽固也好,反正在推行变法这一件事情上,他不允许有丝毫动摇,纵然因为他而今所做所为,从而不能让大明朝廷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赈灾,救灾之中,从而令更多的人死去。

朱祁镇也顾不得了。

只是朱祁镇心中也是有不忍之心,微微一顿,说道:“先京察吧,至于外察,就等等在说吧。”

朱祁镇很明白,京城之中即便乱一点,他还是可以忍受的,因为真正赈灾的第一线从来不是在京城的这些京官。

而是外面的地方州县官。

真正做事的人是他们。

外察是万万不可能立即做的。

刘定之微微松了一口气,说道:“陛下英明。”

朱祁镇说道:“赈灾准备的怎么样了?”

刘定之说道:“臣已经与户部侍郎谈过了,这一次朝廷可以抽出一千万石救灾,分别从各个仓库运出,也不用全面依赖京仓。”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心中暗道:“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很多时候,坏消息要么不来,要么一来就是好多一起来,让朱祁镇应接不暇。手忙脚乱。

所有情况,只有更坏没有最坏。

朱祁镇此刻就要感谢,朱祁镇建立的仓库体系了。

还没有为推行一条鞭法做出贡献,反而为救灾做出了贡献,毕竟地方的仓库体系,也就是洪武时代的预备仓体系早就不在了。

很多电视剧之中,遇见灾荒的时候,官员不请旨开仓放粮,但有时候也要有仓库与粮食才行的。

“这一次受灾的省份,最严重的是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稍稍好一点。”

“臣已经下令驰道暂时为户部所接管,全部运输粮草。”

“请陛下放心,这一次定然会让百姓安然无恙的。”

朱祁镇说道:“内阁的人选是?”

具体章程,朱祁镇从来不怎么过问的,倒不是朱祁镇怎么相信内阁,只是,赈灾具体事务,很多大臣都比朱祁镇清楚太多了。

比如韩雍,他就是以赈灾起家的。

是行家里手。

朱祁镇也就不过问了,但是具体是那些人还是要问一下的。

刘定之说道:“河北巡抚马文升,本就因为治行第一,只是资历太浅,要转任陕西巡抚。而今让他留任,主理赈灾事务。”

朱祁镇点点头,觉得可以。

马文升这个人,在朝中的关系并不是太强的。如果真要说的话,他是李贤的乡党,也算是李贤任中选拔上来的人。

不过,被朱祁镇注意到却不是因为李贤。

毕竟李贤已经不在了。

很多政治生物,一离开了政治的决斗场,身体立即就不行了,朱祁镇也不知道李贤是不是这样的人。

但是李贤才六十出头,辞官之后,不过两年身体就不行了。

人走尚且茶凉,更何况人都不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