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一百五十八章 今年的年景

明天子 第一百五十八章 今年的年景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一百五十八章 今年的年景

第一百五十八章今年的年景

不等户部尚书马昂说话,韩雍说道:“陛下,这一件事情,臣可以解答一二。”

朱祁镇说道:“韩卿请讲。”

韩雍说道:“臣察各地雨水,从去年到而今,北方少雪,各地汇报让臣有一种不详的预感。今年的年景恐怕-,”他微微一叹,说道:“臣不敢杞人忧天,但是也留一些准备。”

朱祁镇听了微微皱眉,如果这一些话,不是从韩雍口中说出来的,他是断然不会信的。

但是从韩雍口中说出来了,朱祁镇就不得不相信一半了。

首先,这一件事情谁也不能信口开河,如果说了并没有应验,这会严重打击韩雍的政治威信的。

韩雍在内阁之中权威一日盛过一日,刘定之在很多地方,都压制不了韩雍。毕竟韩雍不是寻常臣子,乃是上马能平乱,下马能赈灾大臣。见的多,经历也多,比起韩雍在地方上的历练,刘定之远远不足。

刘定之的优势在于对大明中枢的熟悉。

但是韩雍这一两年之内,也慢慢的熟悉了中枢这一套运行规则。很多人都觉得韩雍是未来首辅的有力人选。

这样的人怎么会轻易牺牲自己的政治生命。

其次,就是韩雍本身的能力。

要知道让韩雍从下面脱颖而出的事情是什么?

不是平定大藤峡,而是赈灾。江西旱灾,他赈济了数以百万的灾民。不生事端,最基本的社会秩序还在。

这样的人,他说今年年景不好。

朱祁镇怎么可能完全不下相信。

而且朱祁镇也知道。虽然这个时代并没有专门的气象学,但是有很多人还是可以凭借经验,推断出最近的气候如何。

而且韩雍不提也就罢了,一提朱祁镇自己也有感觉。

后世的人在办公室里,又有暖气与空调。隔绝了人对大自然的感受了,很多具体的不同,很难感受到,或者感受到了,也不会注意到。

但是在这个时代却不一样。

纵然是皇帝,也有很多室外场合的礼仪活动。比如早朝。

早朝又称御门听政,这可不是室内活动,要大清早的在奉天门外听百官奏事的。与大自然的接触无处不在。

再加上农业生产就是靠天吃饭。朱祁镇想不注意都难。

朱祁镇感觉,今年春天来得早了。

在过年之前,就好像来到了春天一样,似乎整个冬天都提前过完了。

这并不是一个好兆头。

二十四节气,其实就是古人对世界的观察,甚至有更详细的叫做七十二侯,合起来,就气候这个词了。甚至详细到了每五日为一侯,当有什么情况发生。

而今正月末了,很多情况都已经显露出来了。

但是朱祁镇也仅仅信了一半。

无他。朱祁镇对韩雍的政治立场有些怀疑,他怀疑韩雍忽然说出这一件事情,是不是有其他的想法?

天地气候可以详细分为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侯,但是人却是不行的。人心比天地还难以揣测。

朱祁镇沉吟片刻,说道:“韩卿,这可开不得玩笑。”

韩雍说道:“臣自然不敢在这一件事情上开玩笑,今日气候不常,必有灾异,只是到底会发展到什么情况,却不好说了。甚至不用等太长时间,一两个月之内,必有应验。”

朱祁镇微微敲了一下桌子,说道:“杨鼎来吗?”

杨鼎立即从后排出列说道:“臣在。”

杨鼎仅仅是一个侍郎,而今只能旁听,没有说话的分。

朱祁镇问道:“韩大学士的话,你听清楚了吗?”

杨鼎说道:“听清楚了。”

朱祁镇说道:“去年各地仓库准备的怎么样?”

杨鼎说道:“臣不敢辜负陛下所托,受命以来,南至桂林,北至大同,征用运河仓库,并兴建新的仓库,总共有淮安,扬州,南京,九江,武昌,长沙,桂林,七仓,共有七百万石粮食。”

“另外有洛阳仓,已经被枢密院征用了。”

朱祁镇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拔五百万石,进入各仓,你能容得下吗?”

杨鼎说道:“自然是可以的。”

朱祁镇说道:“这一件事情,就如此吧。剩下的充作军费。内库补足不足的。”

这样一计算,一千二百万两的军费,户部出了九百多万两,内库补足两百多万两就足够了。

只是事情如果这么好办,就不会拖到了现代。

“陛下,”一直沉默的吏部尚书李秉说道:“朝廷各地的开支,并不会这样就结束的,另外一笔开支是各地吏员的开支。”

“顺天府是首善之地,但是其他地方不是,如天津府为例,用吏员代替胥吏之后,每一个吏员一年俸禄,常俸加工食银种种,每一个一年在十两左右,而天津一府吏员数量就在两千上下。这就是两万两。”

“各府开支加起来乃是五十万两上下。”

“陛下以为这是一个小数目。朝廷足以开支,但是陛下没有算,这改制的几个府县,于天下不过是九牛之一毛而已。”

“朝廷如果全面改制的话,臣估计吏员数量恐怕不下百万。如此一来每年开支就在千万两以上,如此朝廷如何能支?”

“今年不过西域叛乱,有旱灾之兆,朝廷已经动用府库将尽,一旦西域战事连年不绝,或者大旱数年,朝廷该怎么办?”

“臣闻智者见祸端于未萌,臣不敢言智,敢不直言以告,臣请暂行新法,以裕朝廷。”

朱祁镇听了心中忽然一个激灵,他甚至有一种兴奋之感,暗道:“来了。”

朱祁镇自然知道,朝廷之中有一股反对新政的浪潮,但是背后主持的人到底是谁?朱祁镇一直没有头绪。

这种官场上的事情,让锦衣卫介入也合适。

朱祁镇只能猜。

但是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也反对朱祁镇新政的人,就是被朱祁镇列为大臣的十几个人之中。

文臣之中,六个大学士加上六个尚书,这十二个人之中必然有一个。

无他,没有重臣参与其中,都称不上政治风潮。

但是是谁?

这个问题,朱祁镇一直没有答案。

毕竟,一般来说有些想搞事,都是先拿下面的人出来试探。放出风声看朝野的反应。等情况一步步发酵之后,才站出来发声。

古今这样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差别。

当然了,朱祁镇对于李秉并不是没有怀疑的。

李秉是正统元年进士,是刘定之的同年,这也是能为吏部尚书的原因之一,毕竟同年之间是比较好说话的。

但是细细看李秉的经历就知道。

他应该是刘球栽培的。

刘球乃是当初天下文臣领袖,但是被朱祁镇用近乎不讲道理的手法给拿下了,只能在家中被养病,然后离开政坛。

但并不意味着,朱祁镇除掉一个刘球,就可以将刘球的政治影响力给清楚了。

李秉先在地方当同知,以断案如神闻名,然后调入中枢一段时间,又在边塞任过职,在与瓦刺的战争之中得到了锻炼。

当然了。

随后李秉又在都察院里长期任职,他的上司就是刘球。

在刘球之后,他似乎被李贤接纳了。

调入吏部之中。要知道吏部乃是李贤的老地盘。有李贤的栽培李秉才能在吏部上迅速上手,在刘定之上位之后,被任命为吏部尚书。

朱祁镇将李秉的底细,在心中过了一遍,目光扫过所有大臣,却见大臣表情不一,有的似乎惊愕,有的似乎早就知道一般。有的古井无波。

朱祁镇心中暗道:“都是千年老狐狸,谁也别玩聊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