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 第六百五十章:汤若望的野心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第六百五十章:汤若望的野心

作者:数沙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4:19

第六百五十章:汤若望的野心

“朕记得之前的时候,朕曾经命令禁止过你们随意出宣镇,怎么现在你们不仅不遵守,还带着书籍出入?你们是将朕的命令当成耳旁风了吗?”赵文一脸阴冷的看着汤若望。

如今的大学教材都是赵文根据自己的记忆将后世高中时以及大学初期比较简单内容提炼了出来进行编写而成的。这些内容在后世虽然没有多大的能量,可是在这个时代,赵文非常清楚,自己编写的这些东西具有多大的能量。

更何况如今西方已经文艺复兴,这些东西要是传到西方去,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汤若望低着头,迟迟没有说话。其实汤若望也知道赵文这个命令,汤若望之前的时候也没有打算出宣镇的意思,可是却架不住他这个随从的软磨硬泡。

他的这个随从在宣镇既不是大学老师,这里又没有教堂,一天里除过照顾汤若望的衣食住行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事情可做。

这样的事情过的久了,就有些烦闷,他就有些想家。

“为什么不给朕报备?不征求朕的同意?”赵文看着汤若望,质问道。

其实不是汤若望不想向赵文报备,实在是不能报备。在汤若望看来,要是向赵文报备,很有可能就出不去。

所以,为了能让特斯巴德出去,汤若望就没有报备。可是,汤若望实在是没有想到,还没等特斯巴德出去,就被赵文的人手抓了起来。

汤若望呆呆地站在御书房里,恭恭敬敬,一言不发。

就在这时,王七也带着陈大铭走进了御书房。

王七和陈大铭朝着赵文行了一礼。

赵文让两人起来,随后将陈大铭叫到了自己的面前。

“朕记得你懂佛郎机语和红夷语,你来看看这本册子,给朕翻译翻译上面都写了些什么。”赵文将放在桌子上的册子交给了陈大铭。

桌子上的这本册子不是别的,正是之前汤若望写的《宣镇见闻录》。

陈大铭从赵文的手中接过这本册子,随后认认真真的看了起来。

差不多两刻钟,陈大铭将这本册子看了有四分之一。

他合上手中的册子,说道:“陛下,这上面记录了一些在宣镇的见闻以及陛下在宣镇实行的政策。”

“就只是这些?没有其他的内容吗?”赵文有些不太相信的问道。

赵文实在不敢相信,汤若望仅仅就记载了一些在宣镇的见闻和自己在宣镇适应的政策。

陈大铭又翻看了后面的内容,翻看完毕之后,回道:“陛下,确实没有其他的内容,都只是一些在宣镇的见闻和陛下在宣镇实行的政策。”

其实汤若望根本就没有在这本书中记录大学课程的有关内容,汤若望也明白这些内容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更是明白要是自己真的将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并且让人带回去之后,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

不是说汤若望不想将这些内容带回西方,而是带回去的代价实在是太大。要是被赵文知道,汤若望明白自己会是一个怎么样的后果。

可是,光从这一点就能得到汤若望没有这方面的私心吗?

其实不是的,汤若望之所以不报备赵文,让特斯巴德带着这本书回西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想让西方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来宣镇留学。

汤若望明白,一本书上记载的东西实在是有限,而且在没有人讲解的情况下,大学中绝大多数的课程是很难弄清楚的。

更何况,就算自己让特斯巴德将大学的课程带回去,能不能引起西方各国的重视还不一定呢。

所以汤若望就希望这本记录宣镇的书能引起西方各国的注意,同时让特斯巴德在西方大肆宣传宣镇有多好,引起西方的皇帝们甚至是教皇的注意,让他们派遣年轻人来宣镇留学。

一本书能学到什么内容?更何况一本书上所能记载的东西对于整个大学的课程来说,简直就是凤毛麟角,不仅晦涩难懂,而且还记载不了多少。

只有派人过来学习,才能更好的掌握大学的知识。

虽然这些人都是西方人,但是汤若望觉得,只要西方肯派遣留学生过来,以汤若望对这片地方上的皇帝了解,他们肯定会让这些西方人进入大学学习的。

汤若望读过中原王朝的史书,也知道中原王朝的这些皇帝最喜欢让来自异域番邦的这些学生进入国子监学习。

如今的宣镇没有国子监,被大学取而代之,但是汤若望觉得,赵文也应该会让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学习。

毕竟这对于这些中原皇帝来说,是一个宣扬国威的大好时机。

而且,汤若望在第一次见到赵文时,赵文就曾经给他讲过很多的定理公式,有这个前提在,所以汤若望觉得赵文也有很大的几率会做出这种事情。

其实,汤若望还有一个野心,那就是等到西方的留学生来到宣镇之后,想办法让这些留学生进入工厂。

整个宣镇中对于汤若望诱惑最大的就是大学和工厂,其中,工厂的诱惑对汤若望的诱惑更大,可是工厂他根本就进不去。

所以,汤若望就想,等到留学生过来,在这里生活个一二十年,和宣镇的这些人拉进关系之后,再想办法进入工厂。

等将工厂的所有东西全都学会后,再想办法离开宣镇,回到西方。

汤若望这一次的行为就是一个尝试,倘若这次能让特斯巴德出去,那他的计划就成功了一半。

而且,这本《宣镇见闻录》里面并没有记录任何关于大学课程的内容,再加上特斯巴德只是一个闲散人员,又不是大学里面的老师,就算失败了,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不得不说,汤若望打的这个算盘实在是精妙。倘若不是之前赵文让人死死地盯着这些人,要是真的被特斯巴德回到了西方,让西方的皇帝派遣大量的留学生过来,赵文将多出不少的麻烦。

汤若望静静的站在那里,脸上满是慌张。

他脸上的慌张有三四分都是装出来的,这个时代,能跨海跑到这片土地上的人,都不是普通人,更何况是汤若望这种传教士?

而且,汤若望也非常肯定赵文绝对不会因为这次这个不太成功的行动而治自己的罪。

汤若望觉得,反正现在特斯巴德又没有出去,他身上又没有携带和大学有关的课程,所以不可能治他的罪。就算治罪,也不会很严重。

至于特斯巴德,汤若望觉得,也能保住一条性命。

对于汤若望心里的这些小算盘,赵文当然不知情。除过赵文不知情,就连那个特斯巴德也不知情。

汤若望只告诉了特斯巴德,让他回到西方之后,就到处宣传宣镇有多好,有多先进,并没有说出自己的计划。

“朕再问你,这本书里面果真只有在宣镇的见闻以及朕在宣镇实施的政策吗?”赵文盯着陈大铭,再三追问。

陈大铭掷地有声的道:“陛下,臣敢用臣的项上人头担保,确实只有这些东西。”

在听到陈大铭的肯定之后,赵文将汤若望书写的《大明见闻录》收了回来,放在了书桌上。

赵文静静的坐在那里,左手撑着下巴,右手不停的敲打着桌面。

御书房鸦雀无声,除过赵文敲打书桌的声音之外,就只剩下众人的呼吸声。

赵文脑海里不停的揣测着汤若望这样做的目的,赵文想到了很多,唯独想不到汤若望心里的这些小算盘。

毕竟赵文也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想到所有的东西。

“汤若望的这种举动到底是为了什么?难不成仅仅是因为这个什么特斯巴德想家了,就让他回去?不可能啊,汤若望能从西方跑到这里来,不可能是一个蠢蛋。他不可能做出这样毫无意义的事情,难道他会因为自己的一个属下想家了就让他的属下回去吗?这没有道理,这毫无道理。”赵文想到了很多,可就是弄不懂汤若望这番操作到底是为了什么。

“算了,管他想的是什么。只要他们这些人没有离开宣镇就行了。只要不将大学里面和课程有关的东西泄露出去就行了。”赵文想到这里,随后一拍桌子,看向汤若望,“这次你是初犯,看在你为大学做的这么多努力的份上,朕可以饶了你。这次可以饶了你,不代表下次朕就可以饶了你。要是有下次,可就不是这次这么简单了。这个特斯巴德没有出去,虽然罪不至死,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王七,传朕旨意,赏赐这个特斯巴德二十棍,让他好好记住这次教训。”

王七冲着赵文拱手行礼,“臣明白!”

王七说罢,便火急火燎的退出了御书房。

“行了,你们都下去吧!”赵文冲着御书房里面的这些人挥挥手,示意他们可以离开。

汤若望陈大铭等人冲着赵文行了一礼,随后退了出去。

汤若望走出皇宫,跨上自己来时骑的自行车,心里不停的感慨着,“多好的自行车,要是这个自行车能在西方的地面上行驶,该有多好啊。”

如果没有赵文存在的话,历史上第一辆自行车出现还要再等一百多年,可是因为赵文的出现,自行车便提前了一百多年就出现了。

而且,一出现就是非常成熟的设计,成熟到根本就不需要任何改进。

汤若望骑着自行车,看着天上的太阳,心里不停的想着以后的策略。

其实,汤若望这些人能出现在这片土地上有很强的目的性。

后世的史书上对于汤若望有着很高的赞誉,但是,无利不起早,这些人肯定不是为了吃喝玩乐而跑到这里来的。

最初的时候,汤若望来到这片地方就是为了传教。可是,虽然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们没有一个统一的信仰,但是对于他们这些人却非常排斥。

等到汤若望来到宣镇之后,在见识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事物之后,传教的心思便淡了很多,取而代之的就是想如何将宣镇里面的这些东西弄到自己的国家去。

这次的行动虽然失败了,但是汤若望绝对不会就此死心。这个时代能不远万里跨海而来的人,都是心智坚定的人,一两次的失败,根本挡不住汤若望。

……

“陛下,事情已经办好了。这个特斯巴德没有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就别想下床。”王七重新回到了御书房里,向赵文复命。

赵文道:“如此便好。”

“陛下,臣想不明白,您为什么要留这个特斯巴德一条性命?直接杀了不是能更好的震慑汤若望等人?”王七一脸疑惑的看着赵文。

“你知道什么?如今汤若望等人对咱们有用,这个时候杀了他们,对于咱们来说,没有任何用处,而且还会让汤若望对咱们背心离德。

再说了,反正这个特斯巴德又没有出去,杀不杀的无所谓,敲打一下汤若望他们就行了,没必要大动干戈。

对了,从今天起,对汤若望这些人要严加监视,他们每天用过的手稿,每天做过的事情都给我详细记录起来,就算他们每天吃的什么饭,上了几天厕所,也要给我严密监视。”赵文看向王七,吩咐道。

赵文虽然没有想出来汤若望这次的所作所为到底是为什么,但是赵文的直觉却告诉自己,汤若望的所作所为绝对不是无的放矢,所以,小心一些总没有错。

“臣领旨!”王七躬身行礼,随后退了出去。

等王七退出去之后,赵文走出了御书房,看着天上的太阳。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希望你能乖乖的听话,不然可就别怪我无情了。”赵文脸上闪过一道凶光,随后转过身子,又换上平静的表情看向陈东来,“告诉御膳房,让他们将饭菜放到坤宁宫吧,朕自从登基之后,朕还没有和妻儿吃过一次团圆饭,如今她们都快要生了,朕要好好陪她们吃一顿饭。”

“遵旨!”陈东来行了一礼,急忙带着赵文的命令走了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