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 第六百二十一章:赵贼,朕和你势不两立

第六百二十一章:赵贼,朕和你势不两立

此时的英国公被关在昭狱的一个牢房中,他身上带着镣铐,在牢房中不停的破口大骂,“老子是英国公,是成祖皇帝封赏的英国公,你们想要干什么?”

英国公的牢房中只有英国公一个,因为身份特殊的缘故,所以在关押英国公和他的家眷时,将他们分开了。

在英国公所在的看房外面站着十几个锦衣卫校尉,他们静静的站在这里,任由英国公在牢房中骂街。

“你们凭什么抓老夫?老夫要面见陛下,你们这群不识好歹的东西,老夫要面见陛下,你们这群不识好歹的东西。

当年陛下登基的时候,老夫出过不少力气,你们怎么敢就这样将老夫抓了?”

英国公趴在牢房的柱子上,不停的嚷嚷着。

此时的英国公哪里还有英国公的样子?身上的衣服还是睡衣,昨天晚上英国公是直接被人从床上抓起来的。

睡衣上面还有一些已经干涸的血迹,这些血迹凝固在一起,散发着阵阵恶臭。

这些血迹不是英国公的,是英国公府中侍卫的。

就在这时,高起潜缓缓走了过来,来到了英国公的面前。

“你个阉狗,你想干什么?当年魏忠贤猖狂成那个样子都不敢动老夫一下,你长本事,竟然敢动老夫。你知道动老夫的后果是什么吗?你知道当今陛下登基的时候,老夫出过多少力气吗?你竟然敢抓老夫,你这是在找死吗?老夫要见陛下,老夫要见陛下。”英国公看着站在牢房面前的高起潜,不停的喝骂着。

英国公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进过昭狱,当年魏忠贤闹得那么猖狂,不将天下官员放在眼里,可是在面对英国公的时候,还要给几分面子。

当年那么猖狂的魏忠贤都要给英国公几分面子,英国公实在想不明白,如今一个小小的高起潜,怎么敢动自己。

高起潜冷笑一声,“呵呵,给你面子叫你一声英国公,不给你面子,叫你一声猪狗,你也要接着。

你还以为你是之前那个高高在上的英国公吗?别做梦了,你现在就是阶下之囚,别挣扎了。

实话告诉你吧,不是咱家要抓你,是陛下要抓你。你东窗事发了,没几天活头了。”

英国公心里咯噔一下,他看向高起潜,急忙喝问,“你说什么东窗事发了?你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明白?”

英国公隐隐约约之间觉得高起潜应该说的就是自己投降赵文的事情,可是自己派往宣镇的人到现在都没有回来。

这些人都是自己手下的心腹死士,不可能出卖自己。

英国公实在是不愿意相信高起潜知道了这件事情。

“呵呵!”高起潜眯着眼睛冷笑一声,“听不明白?我真不明白你是在装傻还是真傻,你和成国公以及一些勋贵暗中投降赵文的事情已经被皇爷知道了,你觉得皇爷能饶了你?不好好想想,皇爷怎么可能会饶了你?

如今赵贼势大,已有席卷天下之势,你不思报国,竟然还想投降赵贼,真是可笑。”

“我没有!”英国公心里瞬间慌乱起来,高起潜说到这里,英国公就已经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可是这个时候是万万不能承认的,要是承认了,那就真的只有死路一条了。

更何况现在京营中的自己的心腹手下已经带着兵马出京了。

想到这里,英国公突然愣住了。

“怪不得要调京营的人马出京,原来是早都知道这件事了。”英国公心里不停的思量着。

“我没有,我没有投降赵贼,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明白。”英国公装傻充愣的道。

这个时候英国公就只能装傻充愣,因为他明白,一旦自己承认了这件事情,恐怕自己死路一条,到时候英国公一脉到自己手中就完蛋了。

“你有没有投降赵贼我说了不算,你说了也不算。等候处置吧,对了,你在这里待不了多长时间。好好享受最后的时刻吧。”

高起潜扔下一句话,头也不回的走出了昭狱。

高起潜走出昭狱,就朝着崇祯所在的御书房而去。

“皇爷,英国公一脉成国公一脉以及投降赵文的那些勋贵全都被捉拿归案了。”高起潜来到崇祯面前。

崇祯看了一眼高起潜,“如今宫门外面聚集了大量的文武百官,里面有没有和英国公相勾结的也不知道。

要是这些官员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煽动起来,看着如今手中的证据想要治英国公他们的罪,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朕决定,先明发英国公等人的罪状,陈新甲身负朕求和的旨意,不能让他出去明说,不然求和之事就泄露了。

你自己想一个办法,将陈新甲从里面摘出去,然后再将手中的证词拿出去。对了,还有从英国公府中搜到的那些东西,都放出去。

对了,做这些事情之前,先让英国公成国公他们畏罪自杀啊,这点我相信你应该能做到。”

崇祯一脸冷意的看着高起潜,脸上满是凶光。

崇祯不是傻子,像英国公这种在京城中传承了几百年,关系网盘根错节的勋贵,就应该快刀斩乱麻,以最快的速度送这些人去见他们的父亲。

处理这种级别的人时,是万万拖不得的,一旦拖下去,谁知道会不会发生其他的事情。

在昨天晚上的时候,捕杀英国公他们的兵马在英国公府中搜到了不少的“证据”,这些“证据”有真有假,大部分都是假的。

但是也有真的,虽然不多,但是能间接证明英国公想要投降赵文。

高起潜被崇祯看的心里发毛,但还是拱手道:“谨遵陛下旨意!”

几刻钟之后,一个锦衣卫赵贼来到了御书房的门外,冲着崇祯大喊道:“陛下,英国公成国公他们畏罪自杀了,在昭狱当中上吊自杀了。”

崇祯摆摆手,道:“朕已知晓,告诉高起潜,让他将关于此案的所有细节以及卷宗明发六部吧。”

锦衣卫行了一礼,随后急匆匆的离去。

当天下午,京城中的官员就得到了此事的详细信息。

当他们拿到手中的信息之后,脸上满是不可置信。

他们实在想不到,传承了两百多年的英国公成国公他们怎么会突然投降赵文?

他们实在想不到,投降这种事情崇祯怎么会知道?而且手段还那么狠,速度还那么快。

而且在他们看来,手中的卷宗怎么看起来漏洞百出。

如果英国公真的想要投降赵文的话,那么此事肯定是相当隐秘的,崇祯怎么会知道这件事情?

卷宗上也只是说明了英国公投降的事情,至于种种系列,却一言盖过。

再说了,像英国公这种人,就算是定罪,也应该三司会审之后才能定,可为啥这次就这么快?

头天晚上将他们抓来,然后现在就定了罪,定了罪不说,英国公他们怎么就这么快畏罪自杀了?

英国公是个贪生怕死的人,他怎么可能会在这种畏罪自杀?而且这件案子还被高起潜办成了铁案,虽然卷宗漏洞百出,但是却有英国公手下的证词,还有从英国公府中搜出来的那些证据。

宫门外的这些官员们心里有一万个疑惑,他们非常想要弄清楚这里面的事情,可是却见不了崇祯。

陈新甲也站在宫门的外面,他拿着手中的卷宗,脸上满是惊骇。

他实在没想到崇祯竟然会如此迅速,这就送英国公他们上路了。而且还弄出了这么多的铁证。

杀了英国公之后,一些和英国公有关系的官员纷纷上奏折,为英国公说清,说崇祯冤枉了英国公。

但是,上奏折的人不多,只有零星几个。

对于这些奏折,崇祯一概不看,直接漂沫。

至于为啥上奏折的人少,那是因为高起潜已经将这件事办成了铁案,现在谁要是上奏折给英国公说清,那不就代表着英国公有染?

和英国公有染,不就是说也想投降赵文?

这样一来,那岂不就是英国公的同党?到了这个地步,那还有活路吗?

崇祯在杀了英国公他们之后没有再牵连其他人,让高起潜顺藤摸瓜,将和投降赵文此事有关联的人全部抓了起来。

一时间,京城里锦衣卫、东厂四出,整个京城好像又回到了魏忠贤的时代。

只不过,崇祯为了避免大声大规模的混乱,所以并没有牵扯无辜。

高起潜虽然没有魏忠贤那么有本事,但是能混上高位的,都不是简单角色。

三天之内,高起潜就将和投降赵文此事有关的所有人员全部抓捕归案。

在忙完了这些事情之后,一匹战马出现在京城当中,朝着皇宫的方向疾驰而去。

没多长时间,一封密封的竹筒送到了崇祯的手中。

崇祯查看了密封情况之后就将竹筒打开。

崇祯坐在御书房中,看了一眼军报上面的内容,随后喷出一口鲜血,整个人昏迷了过去,趴在了桌子上。

御书房中的大小太监宫女瞬间慌乱起来,高起潜连忙让人去找太医,同时将崇祯往寝宫抬。

在搀扶昏迷的崇祯时,高起潜不经意间扫到了落在桌子上,沾染着鲜血的军报。

紧紧一眼,高起潜就被吓得不停的哆嗦。

高起潜深知这封军报的重要性,急忙将军报封存。随后和御书房中的众人将崇祯抬往寝宫。

抬到寝宫不久,太医就开饭了寝宫中。

经过银针刺穴以及各种诊治之后,崇祯逐渐睁开了眼睛。

睁开眼睛的第一句话,就是,“赵贼,朕和你势不两立!”

高起潜将寝宫中的闲杂人等打发走,随后恭恭敬敬的站在崇祯的床边。

崇祯看向高起潜,“扶朕起来,同时让六部封锁消息,禁止外传。朕昏迷之事,也要封存。”

高起潜急忙冲出寝宫,对着站在寝宫外面的心腹手下叮嘱了几句,随后又回到寝宫,将崇祯扶了起来。

崇祯挣扎着想要站起来,可是高起潜却劝道:“皇爷,龙体重要,还是好好休息吧。”

崇祯喝道:“潼关被赵贼的手下攻破,朕如何能睡得着?莫要多言,扶朕起来。”

军报是处于潼关后方县城的官员送上来的,内容很简单,那就是潼关被赵文的兵马给攻破了。

驻守在潼关的守军几乎被赵文的兵马全歼。

孙传庭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总督,在到达河南之后,他深知潼关重要性,所以就去信陕西,调集大量兵马,驻守潼关。

孙传庭之所以不亲自坐镇潼关,第一个原因是他误判了赵文的意图,还以为赵文准备拿下河南之后再着手攻打潼关。

第二个原因就是孙传庭觉得潼关是天下少有的雄关,地势险要,前有黄河,两边是高山峻岭,只要防守得当,说不定能挡得住赵文的兵马。

说实话,潼关确实厉害,如果双方的武器装备相差不大,赵文的兵马想要攻破潼关,恐怕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

可是,潼关中的守军使用的武器都是冷兵器,虽然潼关上面有几座火炮,可却无法和赵文的兵马相比。

在火炮的狂轰乱炸之下,潼关上的守将被打的抬不起头,连反击都不敢。

潼关这座天下少有的雄关被赵大牛携带的重炮轰炸了整整一天一夜,活生生将潼关关墙炸塌。

潼关关墙炸塌,关中腹地东门大开,赵大牛率领麾下人马便冲了进去。

“潼关是陕西的门户,潼关一失,陕西必定不保。到时候,西部地区将会全部落入赵贼之手。”崇祯在高起潜的搀扶下,站在了寝宫的地上。

他看着高起潜,脸色难看的道。

“关中一代是陕西的粮仓,得到关中,赵贼在关中的兵马根本就不用担心粮食问题。

潼关没了,渭南府恐怕也要没。渭南府一旦失去,西安府必定不保。”

崇祯喃喃自语的说着,脸上满是绝望。

崇祯也明白,虽然自唐朝之后西安不再被设立为京城,可是其战略意义却是非常重要的。

之前刚刚失去洛阳,现在又即将失去西安,这对于大明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