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 第两百二十九章:请宋应星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第两百二十九章:请宋应星

作者:数沙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4:19

第两百二十九章:请宋应星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万景瑜手中拿着一支毛笔,在桌子上的宣纸上写写画画,宋应星坐在对面,不停的说着。

宋应星每说一句,万景瑜就写一句。

片刻之后,万景瑜放下手中的毛笔,看向宋应星,“先生,我还是有一些不明白。您有如此大才,为什么不参加科举呢?如果您接着参加科举的话,定能中个进士。

我大明也不是没有大器晚成的例子,虽然先生数次会试失利,但以先生之才,还是能考中进士的。”

宋应星笑着摇摇头,缓缓说道:“我的志向不在科举上,我想编写一部包括农业、水利、制造之法等等方面的一本书籍。

当年我五次进京赶考,全都落败。从那以后,我对科举的心就死了。

如今的科举文章,全都是夸夸其谈的虚言。动辄圣人论,圣人曰,将圣人的话天天挂在嘴边。

试卷上稍微有一点其他的东西,就会被落黜。我实在是想不明白,倘若圣人说的有用,那我大明为何会到这种地步?”

宋应星长出一口气,站了起来,他看着坐在凳子上的万景瑜,缓缓说道:“如今的士大夫读书人一个个的只会夸夸其谈,说起大道来,滔滔不绝。可是对于具体实施的办法呢?一个个的什么都不知道。

前年的时候,建奴入寇京畿之地,围攻京城。那时的满朝官员怎么不说了呢?一个个的这么能说,怎么不说的让建奴退兵呢?

倘若不是那个龙门堡守备,京城之围能这么容易的打赢吗?

如今的士大夫读书人,论起嘴皮子来,一个赛一个的能说。可是他们有几个知道衣服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又有几个知道麦苗和韭菜的区别?又有几个知道用什么样的铁打造出的兵器更加锋利?

一群只会高谈阔论之辈,于国何益?不干事实,如何中兴家国?”

宋应星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慷慨激昂的说道。

历史上的宋应星五次进京赶考,五次全都落黜,五次落榜的原因其实就和他的文章有很大的关系。

他的文章不像别的举人那般,通篇都是空洞无比的圣人言。

他的文章中都是讲求实学,然而这种文章在当时根本就不被考官喜欢,所以被落黜也实属正常。

会试失败之后,宋应星就回到了老家,开始为编写《天工开物》做准备。

在编写《天工开物》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贫穷和不被人接受。

他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写道: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乞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

意思就是,想加以验证而没有足够的银子,想和人谈论真假,却没有地方。

尽管这样,宋应星还是在崇祯七年完成了这部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

可惜,《天工开物》完成之后,宋应星因为穷困,差点没能将其刊印出去。一直到崇祯十年的时候,在朋友涂绍煃的资助下才将其刊印出来。

当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也引起了当权者的注意,虽然大明的士大夫和读书人喜欢空谈,可也有不少人对《天工开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宋应星也因此当上了毫州知府。可是此时已经到了崇祯末年,宋应星当了没几年官,李自成就攻入了京城。

当南明被建奴击败之后,宋应星的哥哥宋应升服毒殉国。

宋应星则回到老家,当了一个教书的老师。

在乾隆年间时,乾隆大兴文字狱,《天工开物》也在这一期间被当权者以“其乃前朝之言,恐有谋逆之意”的理由,将其全部销毁。

从此,华夏大地上再也没有了《天工开物》这一本奇书。

可笑的是,当《天工开物》传到倭国、以及西方国家时,瞬间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天工开物》对当时西方国家的生产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甚至直接推动了西方国家的农业革命。

后世的外国学者对《天工开物》这本书的评价非常的高。

倘若不是后世在岛国发现《天工开物》的原本时,恐怕国人根本就不知道华夏的历史上还有这样一本奇书。

当然,此时的宋应星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现在的他还正在游历大明,为《天工开物》做着准备。

当宋应星说那番话时,赵文就已经站在了门口。

他并没有立刻进去,反而站在门口听着宋应星的话语。

与此同时,他的脑海中也浮现出历史上《天工开物》的事迹。

赵文看着房门,长出一口气,随即缓缓的敲响了房门。

“谁啊?”

当敲门声响起的时候,房间中传来了宋应星的声音。

赵文道:“我听说奉新宋应星在此,特意前来拜见!”

“拜见我?你进来吧,门没锁。”

赵文闻言,让赵大牛等人在外面等候,自己推开房门,走了进去。

“你来拜见我?”宋应星站在房间中,一脸好奇的看着赵文。

赵文看着宋应星,仔细的打量着。

只见他穿着一件青色的圆领衫,带着天下一统帽,年过四旬,留着胡须,一脸好奇的盯打量着自己。

赵文快步走上前去,冲着宋应星拱拱手,缓声道:“敢问可是宋应星宋先生?”

“是我,你找我所为何事?”宋应星看着赵文,好奇的问道。

赵文微微一笑,说道:“在下对宋先生久仰无比,今日特来拜见一番。”

“久仰我?我有什么好久仰的?我现在只不过是一介白丁而已。”

此时的宋应星虽说有一些名气,可他却不认为自己的名气已经大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

赵文笑道:“先生说笑了,今天来,主要是想和先生谈论一些事情,不知道先生可有时间?”

“时间我有的是,不知道你要谈论什么?”宋应星指着凳子,低声道:“坐吧!”

赵文告了一声谢,随后坐在了凳子上。

“大牛,将房门给我看好,不管任何人,都不准让其靠近半步。”赵文坐在凳子上,冲着外面的赵大牛喊道。

“是!”赵大牛将房门关上,站在房门外面,和亲卫们一起死死地守着房门。

宋应星一脸疑惑的看着赵文,“你这是何意?”

赵文道:“没有别的意思,就是不想让别人打搅而已。其实我要找你谈论的事情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你现在正在干的事。”

“我现在干的事情?你知道我现在干的事情是什么吗?”宋应星看着赵文缓声道。

赵文指了指宋应星旁边的万景瑜,问道:“他是谁?”

“他是金陵工部尚书的儿子,今天来我这是来和我探讨一些问题的。”宋应星回道。

万景瑜站了起来,冲着赵文拱拱手,缓声道:“没错,我就是金陵工部尚书的儿子,我叫万景瑜。今天来这里正是来询问一些问题。”

赵文看着一脸郑重的万景瑜,问道:“询问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你父亲说你不好好读书,一直在干一些歪门邪道的事情。”

万景瑜一听这话,脸上浮现出怒色,他道:“我父亲就是一个老顽固,只会让我读那些圣人云之类的书,这些书虽然是科举考的,但是我实在是读不进去,我就喜欢数术之学,这几天我正在读《九章算术》,但是遇到了一点问题,我听说长庚先生来金陵了,所以特意前来请教一番。”

长庚是宋应星的字,此时的宋应星在大明的南方其实还是小有名气的。

在年轻一辈当中,颇有些威望。毕竟明末的年轻人可是古代历史上思想最活跃的时候之一。

对于新思想、新学问的求知**可不是一般的高。

“原来如此,那你将你的问题解决没有?”赵文其实想和宋应星单独谈谈,但自己又不好意思直接赶万景瑜走,所以就委婉的问道:“那你把问题解决了没有?”

“解决了。”

“解决了还不回去?你父亲让我给你捎句话,你如果还不回去的话,他就没有你这个儿子,以后的族谱中也没有你的名字。”

赵文看着万景瑜,缓缓说道。

赵文这番话完全就是在胡扯,万煜根本就没给他说过这样的话,这些话只不过是赵文为了将万景瑜忽悠走说的谎话而已。

在古代进不了族谱可是一件大事啊,万景瑜一听赵文这话,瞬间紧张起来,他急忙将自己的东西稍加收拾,冲着宋应星拱拱手,随后就向着外面而去。

当万景瑜离开之后,赵文看着宋应星,缓缓说道:“现在这里只有你我二人了。”

宋应星坐在赵文对面,端着一杯茶,一脸疑惑地看着赵文,“我实在是想不明白,你将这个万景瑜支走,是为了什么?”

赵文说道:“也不是为了什么,就是他在这里,稍微有些碍事而已。行了,不说这个了,我来找你就是想问一下,你是不是准备编写一部叫做《天工开物》的书?想将大明所有的制造之法全都记录进去。”

“我是有这个想法,如今《天工开物》前几个章节的手稿已经完成,只不过还没有进行修订。

但是,我这书名从来没往外面透露过,你是如何知道我这书名的?外人只知道我在写这样的一本书,并不知道这书的书名,你又是从哪里知道的?”宋应星看这赵文,脸上带着一丝惊讶和疑惑。

赵文看着宋应星,忽然一愣,有些尴尬的道:“这不是重点,这都是小事,纠结这个没什么意思。”

宋应星哈哈一笑,缓缓说道:“你这人可真有意思,我这书名就连我的家人都不知道,你是如何得知的?你我并不熟悉吧?”

“纠结这个干嘛,反正我就是知道。”赵文有些无奈的看着宋应星,开口道:“宋先生,既然你想要将大明所有的制造之法全都记载下来,那你可曾听说过蒸汽机?”

“蒸汽机?这是什么东西?”宋应星一愣,看着赵文。

这大明中有蒸汽机这种东西吗?从来没听说过啊,而且史书上也没有记载啊。该不会是这人在胡说八道吧。

赵文看着一脸疑惑的宋应星,缓缓地解释道:“蒸汽机,顾名思义就是和蒸汽有关的机器,这个机器不一般。”

紧接着,赵文给宋应星详细的解释了起来。

半个时辰之后,宋应星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赵文,惊讶的道:“这个蒸汽机有你说的这么厉害吗?我怎么有些不相信啊,况且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个蒸汽机啊。靠着水汽的力量,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

“你不相信?我可以带你去见见,到时候见到之后不就结了?我敢保证,到时候肯定会超出你的想象。”

对于宋应星这样的人,如果是用银子之类的东西拉拢,估计没有丝毫的效果。

这样的人如果放到后世,就是那种非常纯粹的科学研究者。这样的人如果弄到宣镇去,对赵文的帮助不次于一支万人的军队。

“真有这样的东西?你莫不是在骗我?”宋应星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赵文。

赵文微微一笑缓声道:“这个东西真的存在,我是不会骗你的,而且这东西宣镇就有,你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跟着我去看看。”

“既然如此,那就去一趟宣镇吧。”宋应星想了半天,决定去一趟宣镇。

赵文哈哈一笑,说道:“既然如此,那明天就出发吧。”

......

第二天一大早,赵文早早地就来到了同福客栈。

宋应星也收拾好了自己的行李,待在同福客栈中等着赵文。

“宋先生,事不宜迟,咱们就走吧。”赵文看着站在房间中,已经收拾完毕的宋应星,沉声说道。

“好。”宋应星冲着赵文拱拱手,脸上露出兴奋之色。

“咱们这次是先坐船,走运河,先去京城,然后从京城去宣镇,这一路上可能有些劳累,还请宋先生多担待。”赵文看着宋应星,缓缓说道。

“哈哈,我可不是那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书生。一点点的路程而已,还不在我的眼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