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初唐小驸马 > 第456章 刘文静

初唐小驸马 第456章 刘文静

作者:玻璃杯泡枸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01:06

第456章 刘文静

刘文静原为晋阳令,后联络裴寂与李世民,协助李渊起兵反隋,并奉命出使突厥。后随军南下,击败桑显和、俘获屈突通。唐朝建立后,刘文静出任纳言,成为宰相。后随李世民平定西秦薛仁杲,历任户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鲁国公。

武德二年,刘文静与裴寂产生隔阂,并于酒后狂言,结果被小妾告发谋反。唐高祖听信裴寂谗言,将刘文静处斩,抄没其家。

“说起来媳妇,我可是听说过刘文静,貌似他的弟弟不是和他一同被杀了吗?这件事情和裴寂那个老家伙有关的。”

“嗯!这件事情所知者不多,其实刘文静之才高于现在的房杜二人,可以说他是李世民身边的第一谋臣,我父皇刚刚建国之初,他就已经名声显赫。但有一句叫功高震主,其实还有一句叫才高震主,尤其是此人还不是和你一条心的。

就比如说刘文静,除了他对李世民的忠心已经说是盲目的,如此有才华之人,除了李世民无人可以命令其做任何事情,包括我父皇,而那个时候我大哥是太子,刘文静就已经表现出让李世民夺取天下之意。你说这样的人可以长寿吗?

与其说他是被裴寂害死的,还不如说他是自己找死,因为一个不忠于自己的臣子,皇帝是不允许的,尤其是这个人才华横溢。”

听完李秀宁的话,程处瑞想明白其中一些事情,不过马上说道:“那这个刘士又谁?说他是刘文静的弟弟,怎么又出来一个弟弟?”

“此人确是刘文静的弟弟,不过他的命好,他在刘文静出事之时还未回到长安,听说是跟着一高人游历,等他回来之时,刘文静已经死三四年了,而此人同样才华过高,但此人圆滑的狠,在官场之上,滑如泥鳅,所以才活的好好的。”

这时程处瑞想起一段关于刘文静当年被杀的事情。

刘文静早年常与裴寂同宿。面对城头烽火,裴寂叹息道:“贫贱到如此地步,又赶上世事离乱,我们当如何保全自己呢?”刘文静却笑道:“世途如此,时事可知。形势是可以预知的,你我二人相处投合,又何必忧虑贫贱?”

刘文静早年因父亲刘韶战死,袭任父职,授为仪同三司。他姿仪俊伟,才干突出,生性倜傥而有权谋。隋朝末年时担任晋阳县令,与时任晋阳宫监的裴寂结为好友。

大业十三年,唐国公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刘文静看出李渊胸怀大志,便与其结交。他对李渊次子李世民非常赞赏,常对裴寂道:“李世民绝非庸碌之辈。他豁达大度,神武雄豪,是汉高帝、魏太祖一流的人物,年纪虽轻,却是天纵之才。”但裴寂对此并不认同。

后来,刘文静后因与瓦岗李密有姻亲关系,被关进太原郡狱。李世民认为刘文静可以共谋大事,便去狱中探望,并向他询问对时局的看法。刘文静认为天下大乱,只有商汤、周武、汉高、光武之才方能平定。他道:“如今李密围攻洛阳,皇帝远在淮南,各地义军数以万计,跨

州连郡、阻碍山泽。如能顺天应人,高举义旗,则天下不难平定。而今避乱的百姓都来到太原城中,一旦聚集起来,可得十万之众,令尊所领之兵也有数万,君言出口,谁敢不从?到时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到半年,帝业可成。”

此后,李世民部署宾客,暗中筹划起义,准备待机而起,但却担心李渊不同意。刘文静知道李渊与裴寂交好,便将裴寂介绍给李世民,三人一同谋划。这时,太原副留守高君雅被突厥击败,李渊也因此获罪。李世民便让刘文静与裴寂去劝说李渊:“如今天下大乱,您身处嫌疑之地,又立不赏之功,恐怕难以保全。如今部将兵败,您因罪被拘,事情确实急迫,应当拿出办法来。晋阳之地,兵强马壮,宫监之中,府库盈积,以此举事,可立大功。关中天府之地,代王年纪幼小,权贵豪强并起,不知所从。希望您发兵西向,以图大事。

当时,李世民暗中结纳死士,并与刘文静等人约定起兵日期,恰遇李渊获释,此事遂中止。李世民又让刘文静伪造隋炀帝敕命,称要征发太原、西河等郡百姓去远征辽东。太原等地民心恐慌,都欲作乱。刘文静趁机对裴寂道:“您难道没听说过‘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吗?应劝说唐公即刻起义,怎能如此迟延。况且,你身为晋阳宫监,却让宫人侍奉唐公,你死也就罢了,为何要连累唐公呢?”裴寂大为恐惧,便常常督促李渊早日发兵。”

武德二年,刘文静随李世民镇守长春宫。他自认为才能在裴寂之上,且又屡建军功,但地位却远不如裴寂,因而心中不平,常在议论朝政时与裴寂对立,凡是裴寂赞同的都要加以反对。二人之间从此矛盾颇深。

后来,刘文静与兄弟刘文起饮宴,醉后口出怨言,拔佩刀砍斫厅柱,称定要斩杀裴寂。恰巧家中几次发生妖祟之事,刘文起便召来巫师,在夜间披发衔刀,作法驱除妖孽。这时,刘文静有个失宠的小妾将此事告诉其兄,让他向皇帝告变,诬称刘文静谋反。唐高祖将刘文静交付属吏,命裴寂与萧瑀审讯。

刘文静面对审讯,直言道:“太原起兵时,我是司马,与长史裴寂地位相当。而今裴寂官居仆射,而我的官衔与赏赐却远不如他。我东征西讨,家属却无所庇护,确有不满之心。”李纲、萧瑀都认为刘文静并非谋反。李世民也极力保全刘文静,对唐高祖道:“刘文静在起兵之初,先定非常之策,事成才告知裴寂。京师平定时,二人地位和待遇却有了悬殊。他只是有不满情绪,并无谋反之心。”

但裴寂却趁机进言道:“刘文静的才能、谋略确实在众人之上,但生性猜忌阴险,忿不顾难,其丑言怪节已经显露。如今天下未定,外有劲敌,若赦免刘文静,必贻后患。”唐高祖对刘文静本就有猜忌之心,又听信裴寂谗言,遂将刘文静、刘文起处斩,抄没其家产。刘文静临刑之时,抚膺长叹道:“高鸟尽,良弓藏。’此言不虚啊!”他时年五十二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