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兵甲三国 > 第224章 三气袁绍

兵甲三国 第224章 三气袁绍

作者:湘南笑笑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1:55:51

第224章 三气袁绍

邺城四周的营寨彻底被公孙白的大军拔掉之后,邺城彻底成了孤城一座,十四万公孙军将邺城围得水泄不通。

此刻就算袁谭和袁尚真派大军来袭,也救不了邺城了,可公孙白却知道,袁谭和袁尚是来不了了。

七年之争,百战沙场,今天,他们终于杀到了邺城下。

大局既将砥定,三军士气饱满,同城头守军的慌张气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绣着“公孙”二字的大旗在烈日下竖得笔直,十数万汉军在邺城下扎下十里连营,旗幡招展、营盘连天,那威风气势,令城头守军望之丧胆。

公孙白在数位猛将的拱卫下巡视城下阵地,所过之处,将士欢呼,如同大海狂啸一般。

他策马扬鞭,缓缓的抬起头来,望着前面。

正前方,就是雄伟的冀州治所邺城,高达五丈的城墙,宽达十几米的护城河连着漳水的支流,墙头上架满了强弓硬弩,还有火油、滚木、礌石等,不愧为冀州第一城,简直固若金汤。

触目所及,公孙白禁不住情怀激荡。

风萧萧兮之易水,血水染红的黑滩河,十万大军困锁的易城,蓟城之郊的拼死血战,漳河的雪,磐河的明月,公孙续的人头,射杀公孙白的利箭……七年了,从当年的百人将,到今日的代侯,今日,他终迎来这胜利的一刻。

或许,令他激动的不只是能为公孙瓒和公孙续报仇,更令他激动的是,他终于不用如历史上那样,默默无闻的被袁绍逼死在易城之中,终总算彻底了摆脱了历史的宿命。

数十万大军没有挡住他,易水、磐河、黑滩河、漳水这些天堑没有挡住他,如今这邺城的城墙,能挡住他前进的步伐么?

邺城之内,只剩下两万残军。就算在同等条件下,也决计挡不住十四万大军,更何况面对的还是兵精器利的公孙军。

“本侯有大黄弩和投石机压制城头,有攻城云梯、井阑、攻城车等攻城利器。若十四万大军三面攻城,需要多久攻下邺城?”公孙白淡淡的对郭嘉问道。

郭嘉望了望城楼上,只见城楼正中昂然屹立着一名身材高大的将领,正是文丑,眉头微微蹙起道:“若无沮授、审配和文丑三人。或许只要两个时辰,有了此三人,恐怕要一日才行。”

公孙白神色一肃,又问道:“若攻一日,我军会死伤几何?”

郭嘉道:“强行攻城,攻城者的折损至少是守城的三倍,我军虽精锐,但以邺城之坚固,若是激战一日,则至少折损一万人以上。”

公孙白双目一瞪。怒道:“老子带兵以来,从未折损如此多兵马。”

郭嘉无奈的说道:“所以即便如此巨大优势,若想减少伤亡,只能智取,强攻不是办法。”

公孙白眉毛一挑,问道:“你可有妙计?”

郭嘉挠了挠头道:“且容末将好好思量一番。”

公孙白怒道:“限你三日之内想出攻城之策,十四万人的粮草可不是少数,每日都是上千斛粮食的消耗,老子可耗不起!三日之内,想不出办法。老子给你去势!”

郭嘉顿时满头黑线,无奈的说道:“遵命。”

公孙白望着他那尴尬的模样,微微一笑,又抬起头来。望着邺城,突然想起一件事,问道:“我听闻袁绍曾两次吐血,可有此事?”

郭嘉笑道:“袁绍此人一向自视甚高,心胸狭隘,却屡次被主公所辱。心中一时想不开而气得吐血,也是人之常情。”

公孙白哈哈大笑,纵马扬鞭,转头而去:“走,回帐,老子就来个三气袁本初!”

……

邺城,车骑将军府。

脸色苍白的袁绍端坐在大厅正中,不过数月之间,年纪不过四十多岁的他,头发已然灰白了一半,显得十分苍老。

他左边坐着沮授、审配、许攸等谋臣,右边则坐着文丑、马延、张南、王摩、焦触等武将,一班谋士武将,个个神色凝重。

“没有援军了么?”袁绍声音嘶哑的问道。

“淳于琼和蒋义渠的三万大军被田豫所破,率数百残兵而逃,不知所终;大公子被田豫、田楷和单经等人所阻挡,又担心黑山军出兵攻袭,恐怕也来不了……至于三公子,如今被曹孟德大军压境,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沮授满脸沮丧的说道。

满堂默然不语,其实众人都知道,袁谭和袁尚并未完全不能出兵,只要他们一个舍弃并州之地,一个舍弃青州之地,各自倾巢而出,汇合在一起凑个十五万大军还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他们的问题是:其一舍不得放弃各自的辖地;其二他们也知道袁绍被十四万大军围城,只要公孙白不惜代价攻城,袁绍根本不可能守得住,就算他们不过一切前来救援,等到他们杀到邺城时,邺城恐怕早破了;其三就算邺城未破,他们的十五万疲惫之师,也未必是公孙白的对手。

袁绍听完,神色显得极其萎靡而悲凉,喃喃的叹道:“想不到我和公孙瓒争斗七八年,最后得以将其击杀,却会败在他的庶子手中……我袁氏四世三公,竟然会败在公孙氏的庶子手中……可悲啊可悲……”

文丑听得双眼通红,霍然而起,朗声道:“主公莫慌,文丑愿率城中两千精骑,趁夜杀出城门,护送主公撤出邺城,投奔并州的大公子。”

沮授眼中神色一亮,微微叹道:“这恐怕是唯一的办法了,我等可率城中守军三面出城主动袭击敌营,文将军则率两千轻骑护送主公趁乱自北门冲出敌营,以文将军之武勇,只要不遇上白马义从和墨云骑,应可无恙。”

袁绍久久不语,突然拍案而起,愤然道:“我袁氏四世三公,袁某乃车骑将军,同盟军盟主,大丈夫死则死耳。岂可扔下部曲临阵脱逃?”

其实他心中却知道,这样的突围希望极其渺茫,就算突围而出,恐怕也躲不过白马义从点的追袭。

众将士正要劝说。却见一名小校急匆匆的奔了进来,高声道:“主公,大事不好,敌军在东门城下喧哗,似乎要攻城。”

袁绍和诸将脸色大变。急忙腾身而起,疾奔出府外,一个个翻身上马,鞭马如飞,朝东门奔去。

刚刚奔到城门前,便听到城外锣鼓喧天,众人心头一沉,急忙簇拥着袁绍疾步奔上城楼梯道,奔往城楼。

众将士见到袁绍及一干主将前来,纷纷让出一条道来。

沮授却注意到众人神色诡异的望着袁绍。却丝毫没有惊慌之感,心头不禁微微诧异。

等到众人随着袁绍奔往城楼正中,不禁被城下的情景惊呆了。

咚咚咚~

当当当~

呜呜呜~

城楼下,那密密麻麻的公孙军中鼓角争鸣,锣声喧天,简直就像宋丹丹的《月子》出版后签名售书一般,热闹异常。

大军之前,猎猎招展的不再是绣旗,而是一面面素白色的招魂幡,那一片苍凉的雪白在风中飞舞。显得格外阴森和诡异。

而最令人瞩目的是,在那招魂幡之后,高高的竖立着一块长达数丈、宽达一丈的白布,白布的旁边又竖着两长条如同对联般的白布。

两旁如对联般的白布之上。左边写着“本初慢走”,右边写着“袁公千古”,正中间赫然写着“我儿袁公本初之灵位”,三行大字,每个字都有一尺大,在城上看得清清楚楚的。在那行触目惊心的字上面又画着一副头像,虽然画风粗糙,那神韵和脸型却明显是袁绍。

在那白布之前,赫然又放着一具巨大的棺木,上面盖着大汉龙旗。

而更诡异的是,成千上万的公孙军在管亥的带领之下,一个个用着哭腔高喊着“本初,魂兮归来!”

整个场面,就是一场声势宏大的丧事活动。

这诡异的场面,令城楼上的诸将瞬间呆住了,他们也算是见多识广之辈,却第一次见到给生者办丧事的,而且还办得如此庄严和隆重。

袁绍呆立在城头,死死的望着正中那块白布上“我儿袁绍”四个字,心头气血翻腾。这是什么伎俩,简直就是和小儿耍赖打架一般!偏偏就是这样的一个轻浮而无道的黄口小儿,却击败了他这个四世三公、天下所望的车骑将军,这是何等的讽刺!

就在此时,一名白袍银甲的小将,跨骑一匹红艳如火、高达一丈的神驹翩然而出,奔驰在那棺木之旁,手中长枪一举,那震天价的锣鼓声便戛然而止,而那号角声也逐渐变得苍凉和阴沉起来,如泣如诉。

而那些军士也停止了招魂,唱起了葬歌来。

“步出邺城门,遥望漳河水。

水边有一墓,悠悠听浪声。

问是谁家冢,汝南袁氏子。

武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兵戈起,满门无一丁。

谁能为此战,代侯公孙白。”

这只葬曲是按照《梁甫吟》的曲调,只不过稍稍做了改动,音调悲切凄苦,被成千上万的军士齐声哀唱出来,显得格外的哀伤,天地之间充满萧瑟和悲凉之气。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公孙白那得意洋洋的神色和轻佻的动作。

袁绍圆瞪双眼,死死的盯着汗血宝马之上的一副得意忘形模样的公孙白,刹那间数年来的恩仇尽皆浮现而出,袁昱的血,袁熙的头,袁雪的尸体,还有磐河的夜袭,易水上的火船,黑滩河边的被骗……那满腔的仇恨如同岩浆一般从他胸口奔涌而出。

“公孙白小儿,老子不杀你,誓不……噗!”

袁绍双眼通红如血,满脸的肌肉抽搐得变形,指着公孙白咬牙切齿的骂了半句,便突然觉得喉头一甜,一口鲜血喷薄而出。

刹那间,那鲜血一口接一口喷出,城楼上血雨纷飞,袁绍只觉两耳轰鸣,在身旁的诸将的惊呼声中,两眼一黑,倒在文丑的身上。

高高端坐在汗血宝马上的公孙白看得真切,迎着城头一拱手道:“原本不过消遣作乐,想不到袁公竟然吐血三升,真是空前绝后,小弟佩服佩服!”(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